第三节 专访要有深度
专访,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应属于新闻三大类体裁中的通讯类,因此,专访与通讯有相近的地方,即都追求详尽和丰富,都运用多种表现方法以求文稿的生动性和可受性。两者之间亦有所区别,通讯以写人、述事、写景等为主,而专访则以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间的对话为中心,以被采访者的谈话为主体。
专访大分类有两种,一是人物专访,二是事件性的专访或专题性访谈。人物和事件专访可作文字专访,也可作录音专访。
一、专访是深度报道的重要体裁
专访以其专题性和访谈性两大特征,使它成为深度报道的重要载体。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阐明事件诸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努力对事件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的报道方式。而专访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社会热点或某一新闻发生后,记者带着广大受众亟待弄明白的一些疑点,专门采访相关人物,请被访者提供有关情况或发表相关见解。专访对象一般是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发表的意见、看法,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深度,从而形成对某一热点问题或某重大新闻事件的后续深度报道。
1993年“全国两会”期间,经过天津人大代表团的建议,“环渤海湾开发开放”被写入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向广大受众传递更多有关环渤海湾开发开放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环渤海开发开放的重要性,笔者专门到天津人大代表团驻地宾馆,专访了天津市市长聂璧初,请他专题畅谈了天津高层领导的看法。1993年3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播发了这篇700字的专访《天津市市长聂璧初谈环渤海湾开发开放》,诠释了为什么要把“环渤海湾开发开放”写入1993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
1983年8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专题,播发了笔者采写的录音专访《把知识更新摆在重要位置》。这篇专题专访,是为了配合中央抓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采制的。笔者请天津冶金工业局局长老潘同志,向广大受众介绍了该局着眼于冶金工业发展方向和未来,把对职工队伍的智力开发、智力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对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的经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事实告诉受众为什么要更新知识,怎样更新知识。如,他说,“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就像电瓶一样,要不断充电,才能保持动力,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为了使专访更有深度,涉及面更广泛,笔者还专访了天津自行车研究所所长魏亦清同志。魏所长用大量事实说明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该研究所技术人员刻苦学习新知识的生动事例。
这两个专题访谈,占满了20分钟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专题的一次节目时间,中央台广播后在听众中产生较大反响,不少单位来电来信,索要文字稿以便深入学习天津冶金局和自行车研究所的经验。掐指算来,到今天,这篇录音专访播发26年多了,可时至今日,知识更新仍然是知识分子和职场白领们的热门话题,重新进校进班接受培训已成为当代青年人渴求新知识的常态。显然,当年笔者所做录音专访的深度报道是相当有深度的。
附例稿(125)
专访:天津市市长聂璧初谈环渤海湾开发开放
日前,天津市市长聂璧初就加快环渤海湾地区的开发开放问题,接受了本台记者金树华的采访。
聂市长说,环渤海湾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这个地区有这么几个优势:一个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地区的结合部和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海上门户,又直接面向东北亚。第二是交通发达,海陆空联网成线。第三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都比较强。钢铁、石油、煤炭、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和轻纺工业,都很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第四是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铁矿、石油、煤炭都很丰富,属于少有的资源型经济区域。
聂璧初市长告诉记者,经过14年的改革开放,环渤海湾地区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带头产业、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都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再加上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联合国开发署已经宣布在这一地区进行巨额投资的开发计划。这对环渤海湾地区加快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如果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环渤海湾地区就完全有可能发挥出资源配置优势,形成总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格局。
聂璧初还说,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处在环渤海湾地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具有国际公认的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如果说广东、福建、海南的开放和开发已经带动了中国南方的发展,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开发正在带动长江流域和我国中部的发展。那么,加快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必将对中国北方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在全国形成南北呼应、东西带动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总体气势。
(本文1993年3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播出)
附例稿(126)
录音专访:把知识更新摆在重要位置
各位听众!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成为大家注意的新课题。前不久,本台记者金树华访问了天津市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请他们谈了体会。
下面就播送采访录音。
天津市冶金工业局着眼于冶金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把对职工队伍的智力开发、智力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对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更是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潘局长告诉记者说:(出潘局长录音1)
“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就像电瓶一样,要不断充电,才能保持动力,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天津市冶金系统各单位,普遍有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充分运用等,都需要有人掌握先进技术,但是全局现有的2 000多名技术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术老化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1981年开始,采取请学者、专家讲学,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学术活动,进行技术交流,以及出国考察等办法,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补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改造老企业和产品换代提供了有利条件。”(潘局长录音1完)
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天津冶金局的领导体会到,对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必须结合生产关键、生产急需,围绕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以及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新设备的需要来进行,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生产的发展,并且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潘局长说:(出潘局长录音2)
“比方结合节约能源,开展知识更新活动。企业要节约能源,就要想办法降低能源的消耗,解决生产设备的漏油问题,我们先后举办了‘加热炉工段长学习班’、‘设备润滑学习班’,请专家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请人传授操作经验,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习,普遍提高了技术水平,弄懂了加热中的原理和设备漏油的治理办法等技术问题。在各方面的配合下,一些单位节约能源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比如天津轧钢一厂轧钢开坏一吨钢,油料消耗从过去的103公斤降到73公斤,再降到59公斤,现在已经降到46公斤左右,1981年节油517吨,1982年节油638吨。有色线材厂今年单位产品油耗,从原来的每吨1.1公斤下降到0.34公斤,每年节约费用2.2万元。”
“为了较快地更好地消化吸收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企业的技术人员也迫切需要更新知识。近几年来,天津市进口了不少理化检测仪器,为了使我们的技术人员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性能以及应用的范围,金属学会及时举办了讲习班,参加讲习班的人员可以到现场参观实习,听取有关人员的讲解,帮助大家了解国外先进设备。我们局还举办有关专业知识的进修班,脱产进修的学员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或者生产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总结提高,然后再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收效也比较显著。”(潘局长录音2完)
天津自行车研究所所长魏亦清同志对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问题,很有体会。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魏所长录音1)
我们天津自行车研究所是1978年成立的,现在还是全国自行车质量检测中心,承担着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自行车零部件新产品的设计,以及标准化、计量、技术情报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将来要发展成为全行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和科研基地。
要承担上面谈到的这些任务,面临的最大困难,一是技术力量不足,二是知识老化。
怎样解决现实的矛盾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有这样几点体会:
首先,“打铁先得本身硬”。这就是说,要把科研搞上去,领导的知识水平要先上去,也就是先解决领导的知识老化问题,这样才能把握住科研的正确方向,才能在科研课题上有发言权,再不能当空头政治家了。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研究所的几个领导干部深深感到知识的不足。再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驱使我们发奋求学,学习新知识,有的上专业班,有的听函授广播,有的业余时间自学,努力加深和更新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汪轶棠同志原来是学机械的,最近一个时期,他负责全国自行车螺纹标准的制定研究工作,他广泛地阅读了国内有关螺纹的专业资料,大量翻阅国外的技术文件。他发现,过去各地出口自行车所采用的英制螺纹很混乱,多数人认为牙形角是55度的,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影响了产品质量,对我国自行车打入欧美市场很不利。通过阅读和深入探讨国内外有关资料,他发现国外自行车英制螺纹牙形角都是按60度加工的。他从理论上解决了自行车英制螺纹标准中的一个错误概念,并且参照国际标准,提出了我国自行车螺纹的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二点体会是:作为领导,不仅自己要在智力开发上起带头表率作用,舍得花时间,下工夫,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满园春色,才美不胜收。这两年我们在安排好工作的同时,通过举办群众性的学术讲座,派人参加专业培训,鼓励职工到业余大学学习。选派技术人员上大学进修,组织各种短期培训班等,使47名职工、技术人员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占全体职工的44%。今年还选派了两名中年技术骨干出国进修。(魏所长录音1完)
魏所长还向记者讲述了技术人员刻苦学习新知识的事例。他说:(出魏所长录音2)
曾经听到有同志谈到,科技人员工作5天,学习1天,这个“5加1”不再等于6,而要大于6。这点我们深有体会。我们科技情报室的助理工程师张文,原来是学习企业管理的,1979年考入了南开区业余大学,每周要占用两个半天学习,只有5天的工作时间。可是,通过几年的学习,增长了专业知识,她负责编辑出版的《自行车通讯》杂志,不仅提高了质量,还加快了出版周期。去年,她整理出一本有4 000多个数据的自行车手册。今年,她又承担了“自行车冲压工艺自动化模式”的研究课题。几年内,她完成的工作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想。从表面看,学习占用了部分工作时间,但是知识的增长,使他们提高了水平,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必然又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这种有得有失、得大于失的辩证关系,深刻地说明:重视智力投资,就是重视了科研投资,这就是智力开发智力。从这里,我们领悟到,不从整体上认识智力开发、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只能拘泥于一时一事,那是缺乏远见的。(魏所长录音2完)
(本文1983年8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专题播出)
二、专题专访要抓住重大热点
专题(或称问题)专访与单纯人物专访不同,它不是写人物而是透过人物来谈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因此,专题专访要抓住重大热点,进行深度报道,小鼻子小眼睛的问题不值得搞专题专访。
那么,怎样选择重大专题专访题目呢?
城市居民吃菜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衣食住行中的小问题,但由于体制问题,多少年来市民吃蔬菜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的热点问题,农民种多了,供过于求,就卖不上价,只好任凭宝贵的蔬菜烂掉,形成菜贱伤农。而农民的菜种少了,城镇居民就吃不上菜,就会影响身心健康。1984年7月,拥有270万人口的武汉市实行了蔬菜购销体制改革,短短10个月,武汉三镇的蔬菜市场出现了多渠道流通、品种增加、质量提高、淡旺季差距缩小、群众购买方便、价格基本合理的新局面。
为普及推广武汉市蔬菜购销体制改革的新经验,1983年6月上旬,商业部在天津召开十大城市蔬菜体制改革座谈会,笔者在采写了会议消息的同时,又撰写了专访《保证群众菜篮里有菜的好办法》,请武汉市蔬菜公司副经理裴书岐介绍了武汉市改革蔬菜购销体制的实际效果。这篇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后,全国有《生活报》等多家报纸转载。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下岗再就业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怎样让那些从产业大军中下来的大量优秀职工再就业呢?1998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九届一次人大会议上,“下岗再就业”被写进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笔者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两会”报道组成员,专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李盛霖同志,撰写了录音专访《李盛霖代表谈如何营造再就业工程》。李盛霖同志从“两个根本转变”的高度提出:“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长期的准备和安排。”并畅谈了天津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新思路和办法,使这篇专访内容丰富,有深度,有新意。
附例稿(127)
专访:保证群众菜篮里有菜的好办法
金树华
去年7月,拥有270万人口的武汉市实行了蔬菜购销体制改革,短短10个月,武汉三镇的蔬菜市场出现了多渠道流通、品种增加、质量提高、淡旺季差距缩小、群众购买方便、价格基本合理的新局面。
武汉市在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中,第一个放开蔬菜政策,把统购包销变成自由经营,实践证明,这是解决群众菜篮丰缺的好办法,30多年来第一次真正解决了群众买菜问题。
日前,武汉市蔬菜公司副经理裴书岐向记者介绍说:“过去,蔬菜公司包揽菜市场,渠道单一、环节多。现在菜农可以和菜店直接成交,也可以自办菜店,还可以和机关食堂、饭店挂钩送菜上门,实现了多渠道少环节,产销直接见面。”
裴副经理认为,改革以后,取消了统购包销,菜农不再埋头种菜只求高产,而是能够按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和上市,蔬菜品种结构日趋合理,蔬菜品种增加、淡旺季差距缩小。以前历年春秋两个淡季,蔬菜品种仅有三到五个,改革后的去年八九月秋淡和今年三四月的春淡期间,武汉三镇上市品种一般都在20个以上。群众随时都可以买到鲜嫩的蔬菜。
对于防止哄抬菜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问题,裴副经理说,蔬菜价格放开以后,价值规律在客观上对蔬菜的品种、结构、质量、鲜嫩和协调需求等方面,确实起到了有益的调节作用。可是,有时一些供不应求的蔬菜,价格容易冒尖,上涨幅度过大。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蔬菜公司就使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款参与市场调节,积极平抑价格,促使菜价基本稳定。具体办法是,在淡季菜价过高时,对能够压市的骨干品种,及时采取价格倒挂措施,高价从外地购进蔬菜,低价批发、限价零售,使大宗品种蔬菜的价格稳定下来。
裴副经理还告诉记者,在蔬菜旺季,蔬菜公司应充分发挥国营商业“蓄水池”作用,把上市过多的骨干菜和成交不完的剩市菜,以保护价收购储存起来,同时还调出市外491万斤蔬菜,以减少积压损失,保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后,整个郊区,青菜满园,菜农积极加强田间管理,商品率也明显提高。
(本文1985年6月12日《生活报》刊发)
附例稿(128)
录音专访:李盛霖代表谈如何营造再就业工程
听众朋友,我是中央台记者金树华。
在审议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来自天津的人大代表几乎每个人都谈到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个热门话题。
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的天津市是怎样关心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呢?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李盛霖代表接受记者专访,他说:(以下出录音①)
“我觉得,各级政府一方面应看到部分职工下岗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职工下岗确实给下岗职工们带来了暂时的困难,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曾经为国家作出过贡献。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另外,我们还必须站在‘两个根本转变’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长期的准备和安排。”
记者:盛霖副市长,今后天津实施再就业工程有什么新的思路和办法?
李盛霖代表:(以下出录音②)
“一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上;二是搞好下岗职工的转岗培训,让那些技能单一的下岗职工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三是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四是转变择业观念和用人观念,目前在天津市‘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要动员新闻媒介和各种宣传手段,造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下岗职工和用人单位实事求是地选择工作岗位和就业人员;五是对已下岗还未上岗没有收入的人员,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
(本文1998年3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播出)
三、专访报道要有战略眼光
记者作专访,不能仅仅停留在人云亦云的表层上,专访的报道题目在有一定深度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1986年5月,一座主要经营外国日用品和国内优质生活日用品的大型国际商场在天津建成开业。它的建筑面积共14 000多平方米,内设自动扶梯、空调、立体声音响等现代化设备,是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商场。怎样报道这一新型商场呢?笔者采写了消息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用,还决定作一个专访,因为笔者对天津国际商场的新型经营理念和创新的经营方法非常感兴趣,认为,这家商场的建设和开业经营,将对全国商业流通和经营观念产生引领、启迪作用。于是笔者找到这个项目的倡导策划者、天津市主管外经外贸和商品流通方面工作的副市长李岚清同志,请他从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角度,谈论天津国际商场的新型经营理念和方针,制作了录音专访《李岚清副市长谈天津国际商场的前瞻功能》。这篇专访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用,被用43种外语向全球广播无数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节目也用普通话、客家话及闽南话对台湾地区广大听众进行了多次广播。国际电台收到许多外国听众的来信,他们一方面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进步表示祝贺,一方面索取材料,意欲来中国投资做生意。
1991年12月,天津市委把“科技兴市”确立为全市发展战略方针。这在全国而言,把发展科技作为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战略思路,天津市属首创,全国第一家也是确定无疑的。这个重要决定是在天津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确定的新思路,会上还提供了《天津市科技兴市30条重大决定》的讨论稿,会议原则上通过了这个文件,但要求进一步扩大范围征求意见修改后再下发基层推行。按照要求这个稿子要等几个月才能报道。为了抢先并深入报道天津确定科技兴市的新战略,笔者认真研究了市委书记谭绍文在市委全委扩大会上的发言,结合天津市科技兴市30条的具体内容,草拟了录音讲话稿,经送审市委同意作市委书记的录音专访,于是笔者录制了专访《谭绍文谈天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方针的思路》。这篇录音专访于1992年4月17日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星期五论坛〉》采用,播出多次,还获得1992年度《天津科技兴市好新闻》一等奖。这篇专访是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中第一个报道天津确定科技兴市新闻的。四个多月后,天津科技兴市30条正式颁布,各大媒体才开始报道。笔者又抢先采写了消息《天津推出科技兴市30条重大举措》,1992年8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这条消息。而笔者先前采制的录音专访被中央几家媒体记者要走,参考专访内容编发报道,原因是市委有关部门未给安排采访谭书记的日程,只好采取这一下策。
经验证明,专访是新闻报道最常用、最好用、最有效的报道样式,一线记者要用好、用活它,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独家报道。
附例稿(129)
录音专访:李岚清副市长谈天津国际商场的前瞻功能
听众朋友,去年我国华北大城市天津兴建了一座主要经营国外日用品和国内优质生活日用品的大型国际商场,它的建筑面积共14 000多平方米,分为甲乙丙丁4个营业区,内设自动扶梯、空调、立体声音响等现代化设备,是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商场。
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商场已经基本筹备就绪,准备了2 000多个品种共2万多种款式、规格的商品。其中一大批商品是国际流行的日用生活品和国际名牌产品。天津国际商场将于5月中旬正式开业。
日前,本台记者金树华采访了天津市副市长李岚清同志。
(以下为记者采访李岚清副市长的录音)
记者:李市长,天津国际商场即将开业了,我们想让您谈一下天津国际商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李岚清:好,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期闭关锁国,使得我国人民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长期处于一个落后状态,无论是在品种、花式、质量和水平上,与国际上都有较大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我们天津市兴办国际商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日用消费品,取得技术方面的信息和群众消费的信息,来促进我们的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我们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我市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在品种、花式、质量、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有些商品当然还可以扩大出口。因此,天津市国际商场不单单是卖进口商品,而且经营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的商品,也经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商品。总而言之,这些商品都要求达到国际水平。我们还在这里特别强调,就是要特别注意经营国外一些方便群众生活的日用小商品。当然也经营供外国朋友、华侨、港澳台胞选购的商品。所经营的商品也不都是高档货,而相当一部分是适合我国消费水平、使用方便、新颖精巧、便利日常生活、符合文明生活习惯的日用消费品。这个商场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销售部,主要经营现货贸易,就是顾客来了以后,付钱就可以买东西了;另一部分是展销部,主要是租赁给国内外厂商(以国外厂商为主),展览他们的商品,同时也经营期货贸易,就是群众看到展销的商品好,可以先预订,过一段时间我们把货运来后交给他。通过展销也可以组织洽谈合作项目,合资经营、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也都可以通过展销部这个窗口来洽谈。总而言之,国际商场要起到商品技术信息、消费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的窗口作用。我们还将通过这个窗口,通过自制、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等方式,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来满足国内外群众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商品当中有一部分能以价廉物美、竞争能力强的水平进入国际市场。我们要把国际商场办成一个有多种横向经济联系的生产经营型的新型商场。
我们也要求国际商场不仅引进先进技术,而且引进先进管理,它的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店容店貌,都要严格要求,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努力办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商场。
我们借这个机会也希望国外的朋友、国外的厂商和港澳台的朋友们跟我们密切合作,大家都利用这个窗口加强我们之间的经济技术和贸易的合作。谢谢大家。
记者:李市长,我们听说天津国际商场在筹备期间,一些国外的客商和港澳的客商已经就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岚清:是的!特别是展销部有好几十家厂商踊跃地来租赁和利用这个商场的窗口了。我们和30多家厂商洽谈我们这里怎样引进技术、引进关键设备,和他们合作制造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商品。洽谈情况是很好的,合作是踊跃的,同时也开始了出口的洽谈。如我们在展销部把我们天津市出口的一部分高水平的机电产品也拿出来展销,有些外国客商看了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展销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商品,像跟香港朋友合资的毛衣厂的产品,有一个美国客商看了非常感兴趣,所有的花色品种他要求全部订货。所以跟国外厂商和港澳台朋友的谈判还是非常踊跃的。
(本文1986年5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播出)
附例稿(130)
录音专访:谭绍文谈天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方针的思路
听众朋友,最近本台记者金树华采访了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同志。谭绍文同志和记者畅谈了天津市委把“科技兴市”确立为战略方针的思路,在这次节目里就请您收听谭绍文同志的谈话录音。
去年年底,天津市委召开了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在这次会上,我们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结合天津实际,确立了“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最近,我们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更加感到要加快天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天津实施“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想抓好增强科技意识,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兴市”的思想前提。依靠科技进步对天津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天津是一个以加工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像天津这样的城市,只有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建立起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才有真正的后劲;只有提高深加工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天津农村是城郊型经济,要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样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津依靠科技进步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方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果我们不把科技问题提到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上,不靠“科技兴市”,天津不仅会在国际国内的经济竞争中没有自己的地位,而且原有的经济优势也会丧失。
我们认为,“科技兴市”的关键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过去几年,天津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还未理顺,力量过于分散,科技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依靠”和“面向”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们要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抓住影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几个关键问题深入研究,争取在今年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首先,要下决心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在组织领导方面,市里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科技、经济部门的通气和协调。在资金使用方面,采取统筹兼顾、集中使用的办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还有,关系全市的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改项目,要采取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几件大事。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激励科技与经济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近几年来,中央和我们地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搞清楚有哪些政策没有到位,原因是什么,并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使我们能够把现有的政策用好。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例如,如何发挥驻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作用,把各方面的力量更有效地组织起来,如何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何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如何加强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等,在这些方面,我们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第三,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广大科技人员是“科技兴市”的中坚力量,他们有为振兴天津经济多作贡献的强烈愿望。要继续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科技人员,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对科技人员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千方百计地加以解决。对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重奖。要重视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使用和提拔,使优秀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科技兴市”还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我们还要进一步抓好各级各类学校的正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要抓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他们不断进行知识更新,适应形势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我们还要继续抓好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职工教育,使职工达到应知应会,尤其要培养出一批高级技工和关键技术工种的工艺师。我们要贯彻“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以保证新增劳动力的质量。还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认真抓好全民的科学普及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
(本文1992年4月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星期五论坛〉》播出,获1992年度天津科技兴市好新闻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