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经济新闻稿播发后的再思索
经过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深深感到经济新闻稿(消息)播发后作者的自我反思,是记者采访写作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主要有如下两点好处:
一、自我反思可增强对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工作是社会上几种最艰苦的劳动之一。在新闻单位的编辑部里,最忙碌的要数跑社会、文化、教育和经济等方面新闻的记者了。他们都是终年不能静心休息几天的忙人。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遇到新的问题,经常碰上精神上没有准备的事情,每天都要通过奔波式的采访写作,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群众传播各种新闻,有时一天就采发两三条消息。在这种长期频繁紧张的采访活动中,记者往往仓促写作,赶发新闻,很容易产生肤浅、无味的作品。如果记者只满足于采写例行公事式的消息,他的作品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小。怎样才能弥补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呢?
新闻稿(消息)播发后的自我反思是一个好办法,就像老黄牛把草吃进肚里以后,再反胃重新咀嚼一样,好处无穷。牛经过反刍有助于消化吸收营养,记者自我反思则可以使自己进一步认识熟悉事物,并能把具体的事物与整个社会的全局,与四个现代化的大局联系起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思考过的事物,反复求之过的事物的本质,才能最客观最准确地为人们所认识、所掌握。因此,作为记者,只有从本质上认识熟悉了事物,才可能在自己的新闻作品中写出独到的见解,才能够写得感人。一些经济新闻可听(可读)性差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只写了表面现象,只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缺乏发人深省的内容,显得平淡无味。在这方面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多年来,不管是在天津台还是在中央台工作时,我都采写过各种工作会议、科研成果鉴定、商品展销等方面的动态消息,写得多了便形成了几种固定的格式。久而久之,连笔者本人也常常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有些东西还得照常播发不误。
那么如何把平淡的经济新闻稿写得既丰满又有思想性,引人入胜呢?多年里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之一是坚持发稿后的自我反思。笔者在采访写作之余,不但总结刚刚完成的工作,而且经常把一段时间里自己写过的一些稿件找出来,分类比较,自我评判一番。吴晗同志说过:“历史工作者是纪录过去的历史,新闻记者是纪录今天的历史。”经过事后的反省和思索,笔者感到自己写的一些消息之所以平淡无味,症结就在于稿件仅仅抽象地纪录了刚刚发生过的新闻事件,而没能生动形象地纪录今天的历史。比如对商品展销的报道,仅仅着眼于商品的种类是否能受欢迎以及展销时间、地点等等,其新闻价值至多稍高于工商广告的作用。如果写稿时能把着眼点放在商品质量、销售渠道及市场变化上,从中揭示出有规律性的道理,或对有关产品生产、消费的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预测,这条新闻就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发人深省。1985年2月初,笔者采写的消息《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就是很好的例证。以生产北京牌电视机著称的天津通设广播公司首次赴上海展销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笔者认为,如果仅一般性地报道上海消费者争购北京牌彩电,文字再生动,语言再优美华丽,也是不会吸引听众(读者)的。因此,笔者把精力主要用在采访百货商店经理和业务员上,认真了解外地产品在上海市场的销售情况。当得到外地产品已占当地市场的40%的数字后,笔者以北京牌电视机在上海展销受欢迎为新闻由头,写了一篇《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经济新闻。这篇稿件电传回北京后,当天晚上中央电台《全国联播》节目就在二条位置播发,次日又在《新闻和报纸摘要》显要位置播发了这条经济新闻。事后,在198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天津市的新闻作品评比中,《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先后被评为二等奖和一等奖。这一事例足以说明新闻稿件播发后的再思索对记者增强新闻敏感性的作用。只有那些经过我们头脑反复思考过的事物,反复求之的东西,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及时捕捉住它;而那些从没有思考过的事物,我们漠不关心的东西,有时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也可能视而不见。
二、自我反思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引发新的写作欲望
谈到学习二字,大家都会说,要想学得好,必须善于思考。这话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人们学到新的知识,经过反复的思考,可以加深印象,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准确中肯的认识,最后达到消化掌握理论。笔者觉得,记者采发新闻稿件后的自我反思同样具有这一效果,即通过再思索,记者对新接触到的事物的认识,可从感性向理性转化甚至飞跃;而认识上的飞跃又会使记者头脑里产生新的写作创造力,其笔下的作品也会比反思之前的作品要深刻些,社会意义也会更大、更广泛些。
仍以北京牌电视机首次赴上海展销为例,笔者写的那篇《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消息获了奖,可算作一条较好的经济新闻了。但事后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又感到,由于篇幅和消息稿的体裁上的限制,那篇作品是很浅薄的,仅仅抓住并用事实概括了上海市场变化的表面现象,可引起人们注意的主要地方,在于这篇消息第一次提出了上海市场发生了变革这一问题。其弱点在于它一点也没涉及到上海市场在国内市场的特殊地位和功能问题。因此,《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播发后,笔者并没为成功所陶醉,仍然坚持自我反思。经过更深层次的思索和比较、提炼,笔者又利用在上海采访到的其他材料,从理论上对上海市场的变化进行了探索,最后写了一篇题为《从北京牌电视机首次赴沪展销成功,看上海市场的特殊作用》的经济评论,该文章在天津企业管理协会与南开大学主办的《经营与管理》杂志上发表后,引起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界有关人士的注意,江苏省社科院《江河海》杂志编辑部专门来信,要求笔者把有关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课题函告编辑部,并表示愿意发表笔者所写的其他论文。这篇文章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关键在于笔者透过上海市场发生变化的表面现象,揭示了上海市场的独特的地位和功能,论述了上海市场在当前的经济变革中的特殊作用。文章既提倡内地、边远中小城市工业产品到大上海闯闯门面,又指出怎样才能在上海站稳脚跟,为四化作出大的贡献。文章的发表为各地企业厂长经理们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对当今多渠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市场流通变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再思索后的作品要比开始的消息写得深刻得多。当然,两者由于体裁的不同,不能完全类比。
再举一例,1984年4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了天津二轻局关于对集体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决定。当天上午笔者到二轻局采访了这一改革的内容及背景材料,写了一篇题为《天津二轻系统集体企业改革经营体制,按集体经济特点办厂》的消息,中央电台在当天晚上《全国联播》和第二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发了这篇稿件。一般情况下,稿件及时发表出去,记者对这一事件的采写工作可告一段落,该另寻它题了。可笔者并没有就此罢手,仍坚持自我反思。经过对天津二轻集体企业从一切照搬国营企业的“二国营”经营管理模式中跳出来,打破大锅开小灶,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按照集体经济规律办厂的十六项改革措施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这项变革的意义的理解,感到还应进一步反映一下。于是我又写了一篇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的《情况》——《天津市采取措施改革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这篇内参稿批转到轻工业部后,轻工部加了按语批转全国轻工系统,对推动集体企业的改革,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记者养成反复思索,不断求之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充分利用采访素材,增加作品的品种和产量,提高工作效率。一线记者不妨一试。
附例稿(139)
经济评论:从北京牌电视机首次赴沪展销成功,
看上海市场的特殊作用
金树华
今年2月,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北京牌彩色和黑白电视机,在上海电视机商店、上海第三和第九百货商店进行首次展销。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顾客提前3天,昼夜排队。2月3日早晨一个多小时,千台彩台(14寸、18寸、22寸)就销售一空;一个上午,500台黑白电视机(14寸)也全部售出。此后的一周之内,到商店点名要买北京牌电视机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许多人找商店经理,迫切要求他们再想办法多进点北京牌电视机,以饱上海广大群众的眼福。
记者通过对消费者的采访,深深感到:北京牌电视机首展告捷,上海出现北京牌电视机热,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因为北京牌电视机质量好信誉高,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给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打开了门户。大家知道,上海是我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基地,技术设备、人才资源都比其他地方强,它生产的好多产品高人一筹。长久以来,上海是名副其实的上海产品市场,当地消费者也形成了非本地货不买的消费思想和习惯。因此,外地货很难进入上海市场,即便挤进去了,也卖不出去,站不住阵脚。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逐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祖国大地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不少行业和企业都跳出闭关自守、闭门造车的旧框框,放眼世界瞄准技术进步的目标,大刀阔斧地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不少内地中小城市的企业得到了改造,迅速实现了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各地不少产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货。这种变化,随着城市经济改革的进展而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了,并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的消费思想和习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年来,上海市场的变化则更为明显,上海的消费者不再只把眼光放在上海本地产的商品上了。在他们看来,外地产品只要质量好、造型新颖、装潢讲究,就是价钱高一些,也愿意购买。近两年来,外地产品在上海市场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去年已经达到40%左右,有些外地产品在上海牢牢占领了市场。就各省市在上海市场的地位而论,江苏和浙江两省居首。
记者从上海商业界获悉,最近几年里,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工业部门,充分利用经济改革给外地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提供的良好机会,把大量优质的工业产品送进了上海市,从中获得多种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1)在上海市场竞争出一批名牌产品。江苏和浙江两省工业系统的经理和企业家们熟知上海市场的特殊地位,他们认为:我的产品只要打入上海并站住脚,就为评上省优质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理由则是,上海的消费者眼光高,如果产品被他们接受和喜欢,该产品肯定具有拿人的良处。因此,江、浙两省不论国营大厂还是山村乡镇小企业,都把经营的目标瞄准了上海市场。这些工厂按上海消费者的要求设计开发产品,依据来自上海市场的信息组织生产,新产品问世后首先投放上海市场。由于他们敢于和上海产品展开竞争,不少产品在竞争中得到改进,在竞争中完善,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上海市场上的名牌货。例如江苏苏州吴县产的骆驼牌电风扇,经过和上海产的老名牌华生牌电风扇的激烈竞争,以物美价廉、质量好、安全可靠闻名于上海,成为最受欢迎的名牌电风扇中的一种。每批货一到商场,就被顾客争购一空,有的消费者为了买到骆驼牌电风扇,在马路上遇到运货的三轮车,便一直跟踪到商店,立等买货。上海自行车行业拥有“永久”和“凤凰”两种名牌自行车,实力雄厚、陈容强盛。可江苏的金狮牌和长征牌自行车也不含糊,它们异军突起,双双打进上海市场,虎踞龙盘各霸一方。就连浙江省绍兴产的飞花牌自行车也很受上海消费者的欢迎,原因就是这些外来客的设计新颖、造型精巧、装潢美观,男女青年十分喜欢,他们宁肯多花十几块钱也要买上一辆。
(2)利用上海市场这座桥头堡,占领全国市场。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例:南京市的一家军工企业生产了一种民用洗衣粉,叫做加佳牌,产品质量好,洗涤效果也很好。开始时,由于人们对它不了解,摆在商店里无人问津,就连南京市民也很少有人买它。后来该厂业务员带着样品来到上海第三百货商店推销加佳牌洗衣粉,商店业务员朱锡良认真做了洗涤实验,觉得质量不错,随后又赴南京考察了生产工艺和设备情况,认为这个厂的条件好,质量有保障,当场拍板大批量订购加佳牌洗衣粉。现在加佳牌洗衣粉已成为上海市受市民欢迎的商品了,销货量很大。同时,加佳牌洗衣粉也从上海市场逐步扩展到广州等许多地区。广州南方大厦的业务员,仅凭上海第三百货商店经销加佳牌洗衣粉这一信息,第一批货就订了400吨。显而易见,这样的订货气魄来自上海市场的特殊作用。
另外,各地工业企业通过上海市场这个重要窗口,还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大量信息,有助于产品开发,人员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既可大大促进产品品种多样化,又可以促使老牌商品进一步提高质量,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上海市场在商品竞争中的特殊作用,天津工业战线有些企业领导至今仍无所认识,记者曾和一些厂长们探讨过天津产品南下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即:上海市场封锁厉害,咱也竞争不过人家,能守住“三北”老地盘就够吃够喝了。显然,这些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人,不仅对上海市场的新变化不甚了了,仍按老观念办企业,而且缺乏企业家应有的改革的气魄。更奇怪的是,有的工厂,上海商业部门主动到天津请他去搞展销,他却对人家关了大门,放弃了进军江南的良机。希望这些同志能在飞速发展着的经济改革浪潮中尽早打开眼界,像国营天津无线电厂那样,到上海滩闯它一闯,把更多的天津产品送进上海,打进欧美日本香港的超级市场。
(本文1985年第4期《经营与管理》杂志刊发)
附例稿(140)
内参:天津市采取措施改革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
中央电台驻天津记者金树华:
天津市二轻系统共有集体企业312个,职工11.8万人,1983年工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津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在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起了一些作用。但是,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为了切实按照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企业,把集体经济放开搞活,使企业有动力、压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最近,天津市政府批准二轻局对集体企业实行16项改革措施。
其中,有4项属于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自主权:
1.二轻集体企业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企业有权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方向,灵活安排生产,发展国内外市场急需的产品。企业可以开展多种经营,也可以为外单位加工,但不要重复生产。
2.企业在所有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条件下,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同其他集体企业、国营企业联营,也可以搞跨地区联营,还可以和外商、侨商、港商合作经营。
3.生产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日用小商品,凡由于价格因素使产品利润率在5%以下的,企业可申请减税或免税。减免税后仍属微利的,安排生产计划的单位应给予补贴。
4.企业有权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规模,设适当的管理机构,上级不必要求上下对口。
属于收益分配的有4项:
5.凡1983年实现利润在30万元以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原则上实行上缴管理费办法。企业按销售收入的0.3%~0.5%、加工收益的0.5%~1%向上级联社缴纳管理费,企业的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
6.凡1983年实现利润在30万元以上的集体企业,原则上实行包干上缴合作事业基金的办法。
7.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局、公司集中的合作事业基金,除按规定上缴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外,应用于发展生产。人才开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企业留成部分、生产发展基金应不少于50%。集体福利基金可在30%左右,分红基金可在20%左右。职工年终分红根据所提分红基金分配,多提多分,少提少分,不提不分。
8.企业的折旧基金,全部留给企业。
关于工资和奖励方面的有1项:
9.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励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不搞平均主义,反对分光吃净。具体办法有下列几种:
工资加奖励——企业的标准工资总额不变,奖金可以实行联利计奖。以1983年实现利润为基数,年利润每增减1%,奖金随之增减0.8%。有的企业可以实行奖金同标准工资总额挂钩,完成上级下达计划指标,按全厂标准工资总额10%~12%提取,然后按职工劳动表现进行分配。
计件工资——生产任务正常、定额先进合理的企业可实行超定额计件或无限计件,但产品单位成本中工资含量只能降低不能提高。
半浮动工资——企业标准工资总额不变,把职工标准工资的20%~30%和奖金捆起来一起使用,作为职工的浮动收入。企业用这部分钱可以实行死分活值,根据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果合理分配。
全浮动工资——用全厂职工的工资总额同利润挂钩,实行全浮动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企业内部分配方法由企业自定。
实行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后仍保留工人的原工资级别,作为今后调整工资、晋级、领取退休金和调动工作时介绍工资关系的依据。
属于扩大企业劳动管理权的有3项:
10.企业发展生产需要增加劳动力时,有权按照国家的规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但应尽量录用合同工和临时工。根据生产需要,可以留一些有技术专长的退休工人在厂带徒弟,可以招收一些有特殊技巧的职工。企业有权拒绝上级硬性分配的人员。
11.为了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新产品,企业可以聘请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本单位的技术顾问,可以发给适当津贴。
12.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给少数成绩卓著的职工嘉奖升级,每年升级面控制在1%以内。对错误严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职工,企业有权给以行政、经济处分,可以减发工资,可以降级,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可以辞退或开除。
属于民主管理的有2项:
13.集体所有制企业都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职工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职工奖惩和企业领导人的选举、罢免等重大问题,都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14.集体企业的厂长要逐步由委派制改为选举制。在试行民主选举厂长的同时,要进行企业管理机构的改革,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企业的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监督委员会(或监事会)。经过群众选举产生的厂长、副厂长(也可叫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要经上级批准任命,任期3年,到期改选,可连选连任,落选后回原岗位工作。原上级委派的厂长、副厂长落选后,原则上在本单位安排工作,其工资待遇不变。鉴于目前二轻集体企业厂长工资水平较低,经群众选举产生的厂长(标准工资在100元以下)在任职期间,每月可发给职务津贴10~20元。落选的停发职务津贴。职务津贴从企业分红基金中开支。
属于职工入股、集资的有2项:
15.集体企业要鼓励职工入股,每人原则上按50~100元入股。职工入股后,在企业盈利时可享受股金分红,股金分红从企业留成的分红基金中开支,最高不超过股金的15%,职工调动时要退还股金。
16.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可以动员职工集资。为鼓励职工集资,要按照集资额定期(一年)付给利息,利率可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
(本文1984年4月27日广播电视部总编室内刊第142期刊发,获1984年度广电部总编室《情况》好稿二等奖。
本文被中央领导批转轻工业部,该部加按语后转发全国轻工业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