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推广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推广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组织制订和适时颁布《全民媒介素养教育行动计划》,确定符合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为全面展开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指南。定期调查、评估媒介素养教育规划实施状况,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推广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推广是一个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互补互动构成的系统。参照各国媒介素养教育推广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实施推广建议方案。

1.成立组织机构

由宣传部门牵头,以教育、新闻、文化等部门为主成立中央和地方“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负责媒介素养教育规划、政策、法规的制定;地方各级“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履行组织、协调、推动、评估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职能。

2.推出《全民媒介素养教育行动计划》

定期开展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公众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作为制定媒介素养教育政策法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组织制订和适时颁布《全民媒介素养教育行动计划》,确定符合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为全面展开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指南。

3.成立推广和研究机构

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特别是大、中、小学成立媒介素养教育协会、媒介评议会等社团组织,倡导、研习、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学校相结合,成立社区媒介素养教育研习学校或培训机构,推广社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大专院校特别是新闻传播院校,以及各级教育学会,成立跨区域、跨机构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研究中心(所),开展相关研究,建立开放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资源平台,出版专业期刊,作为媒介素养教育学术发展的基地。

举办国内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论坛,交流、分享学术成果。

4.各环节、各因素良性互动,全面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1)开设课程

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开设媒介素养教育专业课程;大学面向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开设媒介素养教育通识课程;规划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先讲座、后选修,最终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培养师资

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媒介素养教育博士、硕士研究方向,本科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下设媒介素养教育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设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培养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师资;新闻传播院校、各类教育学院、继续教育机构开办媒介素养教育进修班,提供短时间、非系统的讲座或课程;各级学校师资岗前培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相关内容或课程。

(3)编撰教材

与专业性的新闻传播教育不同,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普及性、大众化教育,编撰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普及性教材是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可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协调,以新闻传播院校为主,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有针对性地编撰、出版媒介素养教育教材。

(4)建立实验基地

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主阵地是中小学。可以选择若干中小学,特别是开办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的附属中小学,先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试点,编撰教材、开设课程、培养师资,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5)进行宣传推广

媒介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开设媒介素养教育专门节(栏)目,或在已有对象性节(栏)目中开辟相关内容传播渠道;网络媒体建立专门网站或网络专栏;开办面向社会公众的普及性杂志,解读媒介素养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媒介素养教育概念,唤起公众媒介素养意识,报道媒介素养教育进展成果,积极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组织既是信息传播机构,也是传播教育机构;媒介从业人员既是信息传播工作者,也是传播教育工作者。媒介承担着神圣的社会责任,要坚守媒介自律,勇于“自我剖析”,时刻提示社会受众规避媒介负面效应,做清醒的“媒介公民”。

鉴于“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模式,开办公共频道或公共电台、电视台,力避商业和市场因素对媒介的腐蚀和侵袭,确保大众媒介作为“公共领域”的纯洁性。同时,可以参照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在现有广播电台、电视台中设立“开放频道”(open channel),允许公众自主参与,个人或团体受众根据排队原则(queuing principle),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14],以保障公众的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为公众的媒介研习、制作提供传播渠道,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

为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借鉴“科学素养教育”、“普法教育”、“计划生育教育”、“艾滋病教育”等推广运动经验,以及“全国科普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普通话宣传推广周”、“全国助残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的设立等,可以设立“媒介素养教育日”或“全民媒介素养教育宣传推广周”,以便进行定期、集中的宣传,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深入人心的全民性社会教育运动。

(6)建立评价体系

媒介素养教育政策的执行、教育成效的保证,都有赖于专业化的评估、评价机制予以保障。由“媒介素养教育委员会”委托相关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机构,建立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全民媒介素养基本能力指标和行动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定期进行全国性或地域性的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为政府的媒介素养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定期调查、评估媒介素养教育规划实施状况,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督促、检查各级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相关专业或课程的设置,评价其实施效果。

【注释】

[1]关于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主要来自以下报告:张男星、王炳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9期;吕尚彬、方苏、胡新桥《大学生媒介认知调查分析》,《当代传播》2009年第5期;方苏《当代大学生媒介需求调查》,《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新闻记者》2006年第3 期;高山冰《江苏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青年记者》2008年第2期。

[2]罗以澄、黄雅堃:《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与对策》,《当代传播》2009年第5期。

[3]课题组在6个城市各选择1所高校,每校选择3个专业,每个专业抽取本科生20名、研究生10名,调查以统一发放问卷的形式于2007年1-8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80份,回收有效问卷997份,有效回收率92.3%,误差接近3%。

[4]张男星、王炳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9期。该调查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3份。

[5]课题组在上海6所高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

[6]该调查采用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江苏4所大学的70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有效样本671个,有效率为93.1%。

[7]张男星、王炳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9期。

[8]关于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数据来源为:吕尚彬、方苏、张昌旭《中国局级干部媒介认知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果分析》,《现代传播》2010年第4期;袁军、王宇、陈柏君《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提高途径》,《现代传播》2009年第5期;袁军等对重庆市局级和处级干部所进行的媒介素养调查。

[9]袁军、王宇、陈柏君:《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提高途径》,《现代传播》2009年第5期。

[10]关于农民媒介素养的数据来源为吕尚彬、傅海:《中国农民媒介认知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果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1]罗以澄:《中国农民大众传媒认知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2]James D.Halloran,“Media Education and Research:In Search of a Sound Bas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s”,Media Development,1995,P.10.转引自蔡骐:《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5期。

[13]Len Masterman,“A Rationale for Media Education”,Media 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PP.47-48.转引自蔡骐:《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5期。

[1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