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式(版式)

模式(版式)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模式(版式)一个成功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必有一个成熟的节目模式,而一个节目类型最终走向失败往往也是因为“模式”。现在,以日本节目模式为蓝本进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制作已有不少,北京电视台益智类节目《梦想成真》是《幸福家庭计划》的中国版本,《东芝动物乐园》的创意来自《快乐动物园》。其次,要重视电视节目模式引进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一、模式(版式)

一个成功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必有一个成熟的节目模式,而一个节目类型最终走向失败往往也是因为“模式”。实际上,“模式”在本义上,是一种成熟的、经过考验和验证的,有稳定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性的标准样板,具有特定的规则和套路。“模式”的内在规定性由一系列的理念、程序、结构、规则等构成,是“模式”生发审美空间和艺术创造的内在张力,而其外在指向性由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生活变迁等构成,则是“模式”实现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的外在动力。“模式”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性共同规约着“模式”的生命动力。成功的节目模式,既遵循着既定模式的内在规定性,又随时调整模式的内在因素,以适应外在的新变化。

节目模式,从理想来说,可以从原创做起,但就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现实来说,原创一个成功的节目似乎不太现实,如今凡是在荧屏上有影响的节目大多都能在欧美、港台、日韩的荧屏上找到“似曾相识”的节目样式。可以说,近10年来中国大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迅速发展与这种“海外模式的本土化改造”紧密相关。因此,在策划创办一个全新的电视综艺娱乐栏目时,海外模式是值得参考与借鉴的。海外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欧美模式。

中国电视向欧美更多学习的娱乐节目模式是“真人秀”类。所谓“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一般都是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性的叙事模型,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

目前美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中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已经超过100种,在欧洲各国也是难以计算[3]。曾引起较大轰动的有:《老大哥》(the Big Brother,恩德莫公司)、《生存者》(Survivor,美国CBS)、《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美国FOX)、《阁楼故事》(Lof t Story,法国M6)、《硬汉》(Tough Guy,德国)、《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美国FOX)、《飞黄腾达》(The A pprentice,美国NBC)、《粉雄救兵》(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BRAVO)、《交换伴侣》(Trading Spou‐ses,美国FOX)等。这些真人秀节目模式的成功历史已经证明,按照这些模式所开发的类型节目肯定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中国电视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幸运52》的节目模式直接来源于英国知名节目GobingGo;而《开心辞典》则来自英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走进香格里拉》、《重走长征路》与美国的真实电视类节目《生存者》(Survivor)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超级女声》的创意与各种规则与《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模式相差无几;《城市之间》是法国《城市之间》的中国版。

(2)日本模式。

日本电视发展较早,娱乐工业发达,它有很多综艺娱乐节目成为台湾、香港电视台模仿对象,尤其是台湾更与其关系紧密。1962年4月,台湾地区政府与多家日本公司合资成立台湾电视公司,受日本电视影响,以歌舞为主的综艺节目成为台湾电视的重要节目形式。日本《超级变变变》(日本JET电视台)、《猜谜100分是满分》(NHK,1989年创立)、《幸福家庭计划》(TBS)、《快乐动物园》(TBS)等节目,或者由内地电视台直接引进播出,或者通过凤凰卫视、星空卫视、华娱卫视进入内地观众视野。现在,以日本节目模式为蓝本进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制作已有不少,北京电视台益智类节目《梦想成真》是《幸福家庭计划》的中国版本,《东芝动物乐园》的创意来自《快乐动物园》。

(3)港台模式。

在日本电视影响下,台湾早期综艺节目以歌舞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张小燕凭借《综艺一百》成为“综艺大姐大”,并确定了延续至今、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节目运作方式。在“二张一胡”(张小燕、张菲、胡瓜)以及后来的吴宗宪、高怡平、蔡康永、大小S等节目主持人的努力下,一个个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前仆后继成为岛内民众的谈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视)、《非常男女》(中视)、《超级棒棒棒》(华视)、《超级大富翁》(台视)、《综艺大哥大》(中视)、《康熙来了》(中天)等。湖南卫视在电视娱乐方面一向领风气之先,但其节目模式也大多来源于港台,如《快乐大本营》则是香港10余年前的《综艺60分》的翻版,《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与《非常男女》也都有渊源关系。

虽然国内众多综艺节目与欧美、日本、港台成功的节目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不是照抄照搬的关系,这里涉及对待外来成功事物的一个态度问题。中国一向赞成奉行“拿来主义”,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也需要如此。

首先,要对原有电视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创造性模仿”的基础上完善原有节目模式,使之更符合中国本土国情与观众的需要。以央视的《开心辞典》与香港亚视的《百万富翁》为例,两者都是以英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为蓝本制作的,但《开心辞典》“对于保持节目形态的新颖性与文化可适性的关系非常注重”[4],从“家庭梦想”理念的设计到某些专场比赛无不闪现着节目制作人员的本土化的努力。而《百万富翁》开局可谓轰动,但由于缺乏创新能力,过于拘泥原有节目模式,导致节目失去新鲜,现已退出荧屏。

其次,要重视电视节目模式引进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亚视最初以高达3 000万港元向英国公司购得《百万富翁》总共48集的版权,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开心辞典》、《城市之间》都按版权法全法使用了英国GobingGo和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以及法国的版权。但是,我国对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知识产权保护还重视不够,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规定:“根据他人的思想、观点、方法进行创作,不属于剽窃。”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又很难清晰界定电视节目的模仿、借鉴和抄袭,“创意”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支持。近几年对此类法律纠纷有所风闻[5],但都不了了之,大都原因如此,这客观上促成部分电视人热衷于节目的克隆,放弃原创的努力与尝试,这一点值得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