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晚会创意策划

电视晚会创意策划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晚会创意策划电视晚会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唯一性”,即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播出,成功或者失败就只有一次机会,而不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所以,以电视晚会前期策划核心内容是创意策划,创意策划是晚会策划的核心,晚会的成功多取决于一个好的创意,晚会失败则多源于对创意的执行不力。创意策划是一个系列策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晚会的主题策划,二是晚会的定位策划。

二、电视晚会创意策划

电视晚会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唯一性”,即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播出,成功或者失败就只有一次机会,而不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所以,以电视晚会前期策划核心内容是创意策划,创意策划是晚会策划的核心,晚会的成功多取决于一个好的创意,晚会失败则多源于对创意的执行不力。

创意策划是一个系列策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晚会的主题策划,二是晚会的定位策划。主题即一台晚会的灵魂,是晚会所要表达的主观意愿和主题思想,而定位是根据晚会的主题对晚会样式、风格所提出的总体要求。一般来说,电视晚会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定位,晚会的主题与定位的确定取决于主办者理想中想要达到的社会效应,而晚会就是表达主旨与定位、制造社会效应的手段。

1.主题策划

主题是一台晚会的灵魂,它既是节目创作与挑选的主要依据,也是晚会现场风格与气氛营造的核心内容。导演邓在军指出了确立晚会主题的重要性:“一台晚会的主题,直接关系着节目创作、演员选择、风格色彩等各个方面。一台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并贯穿于晚会的始终,就会显得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即使有好的节目也给糟蹋了,或者只有个别节目给人留下印象,而整台晚会人们会很快淡忘。因此,在设计晚会的开始,必须把确定晚会主题作为首要课程,精心地考虑、研究。”[11]

一般来说,主题的提炼与归纳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要鲜明。一个鲜明的主题是一台晚会的方向,只有鲜明的主题才会对晚会起到统摄作用,“鲜明”不但指主题的内在意义的指向鲜明、明确、不含糊,而且在形式上也要求主题凝练而且响亮,甚至达到让观众过目不忘的效果。许多晚会把鲜明而响亮的主题往往确定为晚会的名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主名称为“山高水长”、1998年抗洪救灾晚会的主题为“我们万众一心”、国庆四十周年晚会取名为“我爱你,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三周年的晚会取名为“她为人民谋幸福”、首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晚会取名为“今夜星光灿烂”等等。

第二,有内涵。一台晚会的主题要有丰富的内涵,只有拥有丰富内涵的主题才拥有潜在的无限的张力。20多年历史的“春晚”同样是表达和营造喜庆、祥和、稳定、团结的气氛,2005年“春晚”的主题是“盛世大联欢”,其中突出的是“盛世”,“盛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高度概括;2006年“春晚”主题是“天地人和万事兴”,其中突出的是“和”,一个“和”字与党和国家2005年提出的“建构和谐社会”紧密相关,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无限的张力。

根据这两个基本要求,主题策划的思路可以从几个方向展开。

(1)捕捉社会潮流与热点,提炼具有一定高度和前瞻性的主题。

通过当年、当时、当地的社会热点来提炼晚会的主题是一条捷径。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春节晚会一向是借用艺术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当时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有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的,但这一主题又不能直接作为晚会的主题来使用,这就需要从宏大主题所推动而形成的社会潮流热点中提炼,并通过相关的内容来表现。以2005年全社会的舆论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央视春晚”就提炼出“天地人和万事兴”这一晚会主题,为此导演选择了2005年部分社会热点事件作为晚会的多个环节,甚至是高潮部分。如“给赠台大熊猫征集乳名‘团团’、‘圆圆’”、“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首次公开部分太空录像”等,这些“万事兴”的具体事件都是意在表现“天地人和”,并由此来形象诠释“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主题。此外,奥运会之后的“春晚”都少不了将金牌获得者请到现场,甚至参与表演节目,也都是表达宏大主题的需要。

因此,善于从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中,提炼出具有一定高度和前瞻性的晚会主题,并通过捕捉社会潮流热点来表现这些主题,这是判断晚会主题策划是否到位,以及晚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2)掌握节日、假日与主题日的特点,提炼与时俱进的新鲜主题。

从时间上来看,电视台所举办的例行晚会多在传统佳节、法定假日以及一些国际主题日,以央视为例,此类晚会有元旦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正月十五元宵晚会、“3·15”晚会、“五一”劳动节晚会、“七一”建党节晚会、“中秋节”晚会、“十一”国庆节晚会等。这些节日、假日与主题日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与特点,表达着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时节的内在诉求。如春节的“团团”与“普天同庆”、“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3·15”的主题则必须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因此这些晚会的主题策划只有充分考虑到节日、假日与主题日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诉求,在此基础上提炼与时俱进的新的主题,才有可能博得观众的共鸣。因为这些节日、假日与主题日年年如此,也即其核心价值不会改变,但其核心价值诉求的表达却是年年更新、与时俱进的。如2005年CCTV-4“江城月 中华情”中秋晚会将主题定为“团圆”,但整个晚会从内容到形式将中秋的“团圆”与祖国的“统一”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情的灌注,又有美的享受,两者相得益彰。

(3)把握主办方的目的与意愿,提炼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

晚会不仅仅由电视台来主办,一些行业系统、一些社会团体、一些大型企业、一些文化公司都有意出资主办大型文艺晚会。一般来说,主办方办晚会都有明确的主办目的与意愿,一般来说是通过电视媒介的影响力,来宣传行业系统、大型活动,以提升行业、机构或活动的知名度。所以这些晚会在策划时一定要充分照顾到主办方主办目的与意愿,尽可能将其行业系统、团体、企业和公司的利益着眼点转化成为可以普遍可以接受、适合电视表达的主题,使其目的与意愿潜移默化转化为晚会的各种艺术形式所要承载的内容。通过熟悉这一主办方的各种背景,挖掘其适合电视表达、晚会表现的内容和精神,这样才能丰富晚会主题的内涵,使主题变得更鲜明,更具有操作性。

2.定位策划

定位策划是主题策划的下位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在主题策划的过程中,定位策划就已经启动,两者互为支撑、彼此呼应。一般来说,定位策划是紧紧围绕晚会的主题,对晚会的节目内容、呈现形式、现场气氛、格调风格等进行确定和设计,归纳起来,晚会的定位策划应内容定位和形式定位两个方面。

(1)内容定位。

所谓内容定位指对晚会节目创作的指导原则、品位格调及其价值取向的设计。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是晚会走向成功的保证。

第一,树立精品意识。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节目,是内容定位策划的核心内容。多年的经验证明,一台成功的晚会离不开观众过目不忘的精品节目。中央台资深导演邓在军说过,“一台成功的晚会,离不开给予人们以深刻印象的过硬的节目。如果我们把美好的晚会形容为一串珍珠项链,那么,晚会的每一个节目就应是一粒粒晶莹夺目的珍珠。近年来,人们反映晚会难办,主要是‘明珠难觅’。但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关键还在于编导人员需有足够的时间调查研究,深入发掘,组织创作,尽量避免‘临渴掘井’。千万不能凑合,凑合是出不了精品的。”[12]一位导演曾经提出“春晚”的“五个一工程”,即“一首好歌、一个好相声、一个好小品、一个新人、一个好形式”,也不无道理。

20多年来,“春晚”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节目,如1984年的《难忘今宵》、1993年的《涛声依旧》、1998年的《相约1998》、1999年的《常回家看看》、2001年的《卖拐》、2003年的《让爱住我家》、2005年的《千手观音》、2006年的《吉祥三宝》等。这些节目,一经播出,妇孺皆知,普通观众耳熟能详,晚会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打造出一个、两个甚至多个精品节目。

第二,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雅与俗的关系在晚会中已经争议多年,纯粹的高雅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最广泛观众的认可,但又不能走全盘通俗化乃至娱乐化的路子,近年来坚持“雅俗共赏”是许多晚会走向成功的主要经验。据调查,以“春晚”为代表的晚会受众多为中年以上的成熟型观众,一般来说这个群体较为喜欢具有高雅品味类的节目,所以节目内容和演员的选择上,晚会一定要照顾到这些受众对象,选择较有深度和思想的演员和体现传统文化和具有经典价值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晚会的艺术水准,力求在“雅”与“俗”之间寻找结合点,打造一台“雅俗共赏”的晚会。

第三,处理好经典与流行的关系。经典是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突出价值的艺术精品;流行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广为流传,引人注目、具有一定时尚意义的艺术作品。经典的价值在于示范意义、标本意义,可以为某一领域的艺术生产与创作提供榜样,往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本体价值。流行的价值在于符合大众口味、时尚趣味,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价值。经典与流行并非一成不变,一方面经典未必流行,流行未必经典,但经典也可能流行,流行也有可能成为经典。经典与流行都具有时代性、历史性。晚会要兼顾经典与流行的内容比例,用经典提升晚会的审美品格与文化品位,用流行拓展晚会的受众群体和创作空间。也就是说,目前晚会在经典与流行的关系处理上,流行的成分有加重的趋势。

第四,处理好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正如前文“主题策划”所提到的,晚会一定要反映宏大的社会与时代及其变革与发展中的人与事。在晚会的策划中,处理好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既客观地再现特定的时代生活,又能动地表现特定的时代生活。在时代生活的基础上,艺术以独特的形式、主体的创造对时代生活进行更新鲜、更生动、更典型、更突出的概括和表现。同时,艺术创造可以引领时代前进,它可以具有超越时代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引领时代的前进。晚会从主题到内容都要面临着艺术与时代关系的处理问题,既不能无视这个时代社会所能提供的背景与事件,也不能简单地充当这个时代社会的“传声筒”,而是要对时代社会中具体的人和事进行艺术的改造和提升,使其成为晚会有机的组成部分。

(2)形式定位。

所谓形式定位是指晚会呈现形式及其技术表现的策划与设计。一个好的形式可以成为一台晚会最大的亮点,新颖的形式与富于技术含量的形式设计是晚会创意策划中的关键。

第一,运用高科技带动形式创新。高科技的发展为晚会的形式创新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如1996年“春晚”北京设立主会场外,还在上海和西安设立分会场,依靠的就是多点卫星传输技术;2001年10月,湖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和江西电视台联手推出的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中秋文艺晚会,以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为晚会演出现场,通过三地视频与音频讯号适时互传、全方位现场直播,实现了“一场晚会节目、三处演出场景”。另外近年来逐渐引入晚会的网络互动技术、等离子特大幕墙、高性能灯光、水幕墙以及冷烟火等技术,都有效地增强了晚会的可视性。对于晚会,观众所接受还主要是内容,所以要防止盲目的技术崇拜。在成功的晚会中,技术肯定是有内容的技术,与艺术表现相得益彰的技术,是为节目内容表现所需要的技术,而不是喧宾夺主。

第二,提高现场效果,保证屏幕效果。在很多晚会中,现场效果与屏幕效果是分离的,现场效果很好的晚会,但不一定能够保证很好的屏幕效果,毕竟电视晚会是面向最广大的电视受众,所以在提高现场效果的基础上重点来保证屏幕效果是最好的选择。多年来,晚会演出现场都为固定的演播厅,后来发展到带有实景的广场或者观众更多的体育场。空间的拓展为晚会的形式创新创造了可能性,许多晚会追求多表演区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满足节目的无缝衔接,保证晚会流程的流畅,但是除主表演区外,分表演区的现场效果就较为冷清。不同的节目类型对表演空间也有相应的规定性,如语言类节目在较大的演播现场中就面临较大的挑战,相声、小品这类节目人数相对较少,但空间又很大,没有一连串的“包袱”很容易“冷场”,所以要通过道具、布景的设计减弱表演空间的空旷感。还有一些晚会模仿大型演唱会,调动现场观众的参与热情,活跃晚会现场气氛,但电视对宏大场面的表现能力就较为低能,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屏幕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