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采访的“看热闹”

记者采访的“看热闹”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如此,记者的爱“看热闹”还表现在将一些弱者作为取笑对象,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看热闹”至今仍在继续,不断地将悲剧当成喜剧对待,使之正常化,其危害之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加深。所以,记者为受众“看热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记者采访的“看热闹”

今天,有些记者采访总是要寻找有意思、最好能搞笑的事情,所以对事实的选择就先行代替记者“看热闹”,让事实本质扭曲,让不幸变为笑料。有一男子被公交车从头上碾过当场死亡,闻讯而来的记者在现场询问一番就打道回府,第二天当地两家都市类报纸就报道了,一个题目是《公交车轮从头越》,一个题目是《一男子中头彩》,仅仅从标题上就可以感受到记者对此悲惨事件的无动于衷,还要加以取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报道。

不仅如此,记者的爱“看热闹”还表现在将一些弱者作为取笑对象,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记者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名之曰“农民工”,锁定了他们的身份;同时对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行为发明了两个词语:“跳楼秀”、“裸奔”。前者竟指他们干活之后讨薪不成而欲跳楼作秀,后者则讽刺农民工兄弟缺少文化教养,出于苦闷而去赤身裸体。不仅如此,这两年又出现了“跳桥秀”。现在记者很懂得受众心理,事实要好看,使人一睹为快,而事实好看就需要“作料”,需要采访对象具有刺激性的变故:暴力伤害、事故、灾难受害等。这些不幸恰恰能填补受众空虚的心理,满足他们的窥视欲望,况且记者本身也是一名看客,对此也容易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先睹为快,而且会借助事实做一番渲染,使事实在自己加工之后获得更多的阅读和欣赏。同时,也完成了任务。因此,从各方面来看,这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唯独漏掉了报道对象那个倒霉蛋,他已成为大家的笑料。在这个多赢格局中,报道对象是唯一的牺牲品。为博人一笑,记者不惜寻觅甚至制造一个这样的冤大头,这样已经违背了鲁迅先生所讲的“喜剧是将无意义的材料毁灭给人看”,已把悲剧当成喜剧了。

这种“看热闹”至今仍在继续,不断地将悲剧当成喜剧对待,使之正常化,其危害之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因为它对记者产生感情冷漠的催化作用,使其更倾向于他人、社会等不幸都与我无关,更喜欢从采访对象那里挖掘笑料,而不是人文关怀,就不顾及受害方的痛苦,这加剧了不幸者的仇恨,也加剧社会心理麻木,以至两者之间都失衡了。记者采访、报道了一个不幸者,让其他人得到快乐,却也催生了机会主义:“谁碰上谁倒霉,但愿不是我。”遇到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躲得远远的。而且在看热闹看不够的心理驱使下,记者提供的笑料通过媒体传播又进一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平台,在自己家里、在单位或路上、看电视或报纸、网络,事件离自己远远的,自己只是欣赏,舒适自在。所以,记者为受众“看热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