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杂家的要求
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尽可能地了解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采访工作。对于杂家的要求,许多著名的报人、学者都对此发表过相关的见解。最早在《人民日报》担任社长的老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曾经说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对于一个记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记者做到最后,一定要博。记者写一篇报道需要有广泛的知识,深厚的积累。”[1]著名新闻工作者、学者邓拓认为,“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记者应当是“杂家”。[2]
在这方面,新闻界的前辈作出了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范敬宜本人就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新闻工作者,集诗、书、画于一身又造诣精深。他说,新闻报道可以学习借鉴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某些手法,做到以飘逸潇洒之笔,论经文纬武之事。他在《范敬宜诗书画》这本书的自序中写道:只是想“借此说明艺术与新闻的关系,以及诗、书、画对我一生新闻写作和办报实践的影响。我虽然未能成为合格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更未能留下什么精心之作,但是‘物艺相通’,诗、书、画作为一种‘余事’,对我的新闻生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们经常在我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之际,给我以灵感、给我以启发,其中的妙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3]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学养相结合,使他的新闻作品雍容而不失浅白、通俗而耐人寻味,文质彬彬、雅俗共赏。
因此,要求新闻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这对于提高记者的新闻报道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谁都知道,记者所面对和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记者的知识愈丰富,新闻报道的敏感性就愈强,对信息的判断就愈准确,就愈能够适应对各行各业各种信息的传播。
同时还应该看到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对记者的知识要求其实更高了。今天的信息时代也是知识时代,所谓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即反映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现实。那么知识从何而来?一是从学校获得,二是从书刊获得,三是从广播、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媒中获取。这是从媒体本身来看记者须担负起知识传播者的重任,那么从传播要求看,记者面临的考验就更大了,几乎每天外出采访中都可能遇到新鲜事和急需破解的问题,原有的大学专业知识储存已经不够用了,补充多方面的知识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社会变动太快,新行业、新阶段与新观念、新时尚都在冲击着原来的社会格局,这对采访者提出了新要求。
强调知识的重要还在于今天不少年轻记者本身对知识的态度。从总体上看,他们对待知识并不是过去人们那种求知者的心态了,主要在于他们成长的是一个应试教育环境、一个物质丰裕的环境、一个欲望与享乐过多的环境、一个视觉刺激过多的环境,使他们不能够轻易地摆脱这些束缚。如果说青少年一代对新知有很强的欲求的话,那么无非是指向了消费性时尚,比如网络、游戏、汽车、装修、房子等享乐型物品。但是社会并不总是以此为主要反映内容,除了消费、享乐之外还有更多因转型而带来的矛盾、困惑、问题要求去处理、安排。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各媒体记者怎样处理作为青年人追逐时尚与渴求知识之间的矛盾呢?当然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也不过时,毕竟是媒体需要,采访需要在巨大的社会需要面前,记者须回归“传统”,重视知识积累对采访的重要性,以知识武装头脑,在平时舍得下工夫做资料收集的工作,以及一点一滴不怕麻烦地积累,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了。在这方面,丰富的知识也有助于成就名家。那么积累储备知识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的:一是收集资料,二是下好工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