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匡扶正义侠风的继承
公民记者不为一己私利而奔赴远地采访事实,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加以报道,显示了一股正义的豪侠之气,犹如古代侠者。在彼时小民备受生之煎熬和恶之压榨也极为盼望侠客出现为他们主持公道。而一些侠客能做到舍生取义,除奸惩恶也大快人心,虽然他们人数极少,力量微弱,但毕竟产生了双重效应:对贪官恶霸的震撼和对贫弱百姓的鼓舞。侠客之行不为名利,只是秉持一个“义”的信念。今天的公民记者行为有彼时侠客的遗风,虽不是以高超武功来行侠仗义,但也以辣手文章揭开真相,让徇私枉法者、为非作歹者心惊胆战,为之忌恨不已,也让百姓为之称快。而且公民记者所关注的事实,大多涉及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他们本身就不拥有话语权,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公民记者既出身于草莽,也就天然容易倾向于为弱者代言,反映他们的呼声,也使得社会的多样化的声音得以传达。而这样的反应,也是传统媒体的记者难以做到的,因为他们存在局限。
传统媒体记者主要是体制内讨生活的人,也存在着一股应该清除的暮气。现今体制内的记者人数太多,队伍庞大,有近70万之众。但是人数虽多,名记者反而稀少,比不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也超越不了20世纪80年代,反而显示出整体的平庸化。近年来涌现出为社会公认的名记者,绝大多数都是身在体制内,行在体制外,即以“揭黑”、负面报道而闻名,他们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们之外的记者也有些做着批评报道,但其影响力只限于当地。记者采访的世俗化和滑头主义使他们得益于体制的庇护,也不愿破除因庇护带来的销蚀。所以不少记者采访年数多了,反而锐气消失了,暮气沉沉,得过且过,并且更固化了“不做傻子”即守护正义的混世观念。所以在一无所凭的公民记者面前,他们更显示了一种碌碌无为和油滑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