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
15、16世纪,欧洲的一系列重大变动开始了,因此一些学者把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分界线。在一系列的变动中,就传播的角度讲,欧洲也已经站在了新闻产生的门口。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欧洲的变动首先是从文化的变革开始的,而文化变革的主要表现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向纵深的发展。到15、16世纪,从但丁(1265—1321)开始的这场运动在范围上已经越出了意大利,发展到了其他欧洲国家,在内容上也开始从诗歌扩张到了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甚至到了科学、政治和宗教。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15)文艺复兴与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达·芬奇(1452—1519)和哥白尼(1473—1543),人们把1543年《天体运行论》的问世称为近代科学的开始。与政治的结合产生了马基雅维利(1469—1527)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约束的现实政治理论。文艺复兴甚至还影响到了宗教,出现了德国的马丁·路德(1483—1546)反对罗马教会,直接回归和重新塑造上帝的宗教改革,从而导致了后来卡尔文教(新教)的产生。
文化变革的深层基础是经济的变化,在欧洲后期经济的主要表现就是商业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关系上,从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松弛。在经济地理方面,欧洲的城市在14、15世纪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在德国、意大利还是法国和北欧,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在14、15世纪形成了地中海、北海和波罗地海、德国的城市联盟和不列颠等几个大的贸易区。(16)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是所谓的“地理大发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航海家在15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了竞争,1492年哥伦布到达了美洲,1499年达迦马绕过非洲到了印度,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与稍早一些“显示国威”的郑和下西洋不同,“地理大发现”首先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带来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工场手工业的繁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和海外殖民扩张等一系列经济变化。1500年到1600年,欧洲的人均GDP增长率为0.14%,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同期欧洲的人口从7600万增加到了9500万,也是增长最快的地区。(17)
文化与经济的变革和政治的变革相一致,在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形成了传统的教会、骑士、封建主和新兴的王权、商人、市民阶层对政治权力的博弈,其中封建王权的兴起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现象。可以说14—16世纪是欧洲封建王权的建立时期。英国的封建王权开始于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入侵。后来在1455—1485年的红白玫瑰战争(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为统治权的争夺战)中,大批的贵族死伤殆尽,英国出现了强大的封建王朝———都铎王朝。在法国,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不仅唤醒了法国的民族意识,而且成就了法国的王权。一直处于封建分裂割据状态的德国和意大利也在走向权力集中。封建王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的出现、反对教会的思潮和商业资本对统一市场的要求等各种趋势,也成为了这一时期政治上的新力量。
我们认为,如果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体系,政治的核心是权力的形成和使用,那么我们看到在这一时期,欧洲的三个基本面的变化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体系,从而形成了结构的方向性改变。在信息需求的土壤已经形成、传播出现多元化的基础上,新闻传播的出现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主要表现在印刷机和“手抄新闻”的出现方面。
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也是近代报刊诞生的必要技术条件。当时在欧洲,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手抄,14世纪晚期开始出现少量雕版印刷的书籍。另外德国的金属工艺制作十分发达。金属活字印刷并非是从雕版印刷而是从金属凹凸版的工艺中发展而来的。15世纪中期,德国工匠古登堡(1398—1468)开始探讨金属活字印刷术,经过近20年的研究,1456年成功地印出了300部《圣经》。(18)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但是在将其实用化方面欧洲走在了前面。金属活字印刷从根本上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此后不到100年间传遍了欧洲。意大利(1464)、瑞典(1468)、法国(1470)、尼德兰(1471)、西班牙(1476)、英国(1476)等相继引进了这项技术,1539年北美洲的墨西哥城也有了欧式印刷机。铸字和印刷工场在各地纷纷出现。印刷技术的出现在欧洲的变革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之前,欧洲只有几万册手抄图书,但在15世纪最后的几十年中,在欧洲有260多个城市建立了印刷厂,印版书已有3万多种,数量増至1000余万册。(19)印刷传播支持了当时正如火如荼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刷传播是当时欧洲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了第一种大众媒体———图书的产生,不仅将文化传递到了普通的市民阶层,促进了拉丁文向民族语言的过渡,并且为新闻传播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在印刷技术出现的同时,欧洲的信息传播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的标志就是“手抄新闻”(Handwriting News)的出现。
“最迟从14世纪开始,新闻就已经真正商品化了。”“新闻传播者(意大利人称为menanti)组织起来,为王公贵族或者商人定期提供手抄新闻稿,人们把这种手抄新闻称之为‘威尼斯扎暞。”(20)因为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既是主要的商业中心,也是这些新闻稿的主要集散地。到15世纪,由于欧洲的激烈变动导致信息需求的激增,新闻一词开始普遍使用,(21)手抄新闻开始盛行,到16世纪流传到整个欧洲。手抄新闻类似罗马时期的新闻信。当时手抄新闻的传播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威尼斯发展起来,后来在意大利和各欧洲城市出现的职业信息传播者,编制手抄新闻逐渐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新闻传播成了一种谋利活动,对新闻产品的消费也从社会上层变成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必需。一类是教会、王公贵族和政府,例如1563年同土耳其发生战争期间,威尼斯政府就发行过手写的小报。就传播的内容来看,前者主要是商情信息、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报道政局变化、战争和灾祸,后者则是以政治信息为主。1566年,威尼斯还出现了定期的手抄小报,被称为“威尼斯公报”。“手抄新闻”是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人认为手抄新闻把当时口语传播中往往像雾(vaporous)一样的事实变成了相对准确的确定知识(cer-tain knowledge)”。(22)手抄新闻是当时欧洲传播新闻的主要手段,民间的手抄新闻者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新闻人,而当时在威尼斯沿街兜售的小报每份要价一个铜币格塞塔(Gazette),后来Gazette甚至成了欧洲早期报纸的通用名称。(23)
中国的《急选报》和德国的《福格尔新闻信》
二者一个是中国的民间报房报刊,一个是德国的民间手抄新闻,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内容的重大区别。
《急选报》是唯一现存的一件明代报房雕版印刷报刊的原件,1580年5月5日出版,共六页,内有《急选报》的报头,主要是记载了吏部要急选的官员,后面则刊载了被选中的162名官员的名单,包括姓名、籍贯、职位等,该报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
《福格尔新闻信》(Fugger Newsletter)是当时奥格斯堡的富商福格尔所编制的手抄新闻。从事金融的福格尔其家族生意遍及欧洲许多大城市,消息灵通,就雇人专门抄写所收集到的消息,不定期出版,分送各处。维也纳图书馆现存有1568—1605年的福格尔新闻信27 册,共36000页。福格尔新闻信每期数页,重要的新闻有标题,其中包括商情、各地价格、破产者等表格,还有战争、灾祸、王室的生死嫁娶和奇异现象等新闻,还曾详细报道了1588年西班亚无敌舰队与英国海军的战争。(24)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5世纪后,欧洲大陆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也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印刷新闻作品,这种以小册子形式出版的作品一般篇幅不大,不定期出版,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城市中公开出售。比较有名的如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85年发行于巴黎的《喀尔五世侵犯卢昂记》,1493年发行于西班牙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记》,1513年发行在英国的《福洛登的遭遇战》(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战争)等,这些都是欧洲最早的新闻印刷品。法国的新闻史家彼·阿尔贝和费·泰鲁曾经把早期的不定期活页印刷品分为专门报道重大事件(例如战争、节日庆典、葬礼等)的不定期小册子、描写奇闻轶事和天灾人祸的小报,以及积极参与宗教改革和政治活动的抨击性小报三类,并且指出,“这三类活页印刷品显示,报刊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三种职能:报道重大时事新闻,描述各种日常社会新闻,表达舆论”。(25)
事实表明,到15、16世纪,欧洲已经站在了新闻出现的门口,我们所说的新闻的四要素:面向社会的大众媒介、具有社会性价值的事实、事实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诉求、报道与传播在这一时期初步具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