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通讯社的出现:原因和影响
通讯社出现的前提和性质
通讯社的出现有三大前提:首先,由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变迁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动,这种变动一方面导致新闻的本源:各种足以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变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又导致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了解这种变动的愿望日益强烈。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世界性扩张的推动下,不仅各国内部的变化是人民关注的目标,而且世界正在联成一体,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变化也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因为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其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变革为人们的相互沟通和消息传递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前提。过去人们陆上信息传递的手段是马,在海上是帆船,工业革命之后汽船取代了帆船,火车取代了马车。特别是19世纪中期有线电报的发明及其实用化,19世纪晚期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及实用化,在速度和范围两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全球性的信息即时共享。1838年,美国人塞脽尔·莫尔斯的电报发收装置试验成功,同年,德国架设了欧洲第一条电报线。1844年,美国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又开通了北美第一条民用电报线。1845年,法国巴黎与里昂之间也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1851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1852—1864年,开始了全球性的铺设海底电缆活动,从欧洲到非洲、中东,经波斯湾到印度,都可以通过海底电缆发报。1866年,美洲与欧洲之间又铺设了两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全球的电报通讯网络大致形成。通讯技术的改变是通讯社出现和发展的直接物质前提。所以,最初的通讯社甚至被称为电讯社。
其三,各种报刊特别是大众报刊的涌现直接推动了通讯社的产生。实际上,大众报刊也是工业革命后社会需求的产物,同时也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印刷业中蒸汽机取代手摇机,轮转机取代平板印刷,使报纸的大规模出版成为可能。各国纷纷出现的众多大众化报刊要求廉价、迅速和丰富的国内外的信息资源,在工业革命专业性分工原则下,专业化的消息工厂———通讯社就应运而生了。
通讯社并不是直接面对广大新闻受众,而是通过大众媒介传递新闻———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间接与受众发生联系。换句话说,通讯社实际上是一个消息批发商,或者说是一个消息工厂。在专业化分工负责的原则下,通讯社为各种新闻发布机构提供采访和写作的原料,以其专业化的服务扩大报刊等新闻媒介的新闻收集手段。它打破了新闻媒介的个性结构而实现了新闻媒介传播内容的标准化,有人称,它是“一种标准化了的新闻公分母”。它的出现,是工业革命专业化分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传播业中的一场变革。
近代四大通讯社的出现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通讯社,是夏尔·哈瓦斯(Charles Havas 1783—1858)在1835年建立的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是一个有匈牙利血统的移民。法国革命时移居法国,在拿破仑时代曾开办过银行,与人合办过《法兰西公报》。1832年他成立了翻译事务所,专门经营外报翻译的业务。183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哈瓦斯通讯社,每日出一份新闻稿供给报刊、使馆、政府机关、银行,他自称是“报纸的报纸”。他的新闻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最初以快马、信鸽传递消息,供应巴黎几十家报纸和许多机构。巴尔扎克1840年在他主编的《巴黎杂志》上曾写道:“一般人都认为巴黎有好多家报纸,但是严格地说全巴黎只有一家报纸,那就是曾在卢索大街开过银行的哈瓦斯先生经营的哈瓦斯通讯社编发的新闻稿。”(21)1845年,该社开始在国内使用电报传递新闻,并在布鲁塞尔、罗马、维也纳、马德里甚至美国开设分社。随着19世纪50年代电报业务的不断实现,哈瓦斯社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展。1857年,该社与通用广告社合作,与200家地方报纸订立了以新闻换广告版面的合同。1859年又与当时的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夫社订立了新闻互换合同。60年代又开始利用新通的海底电缆把业务发展到了美洲,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新闻网。
德国新闻通讯社的创始人是伯恩纳德·沃尔夫。他曾在哈瓦斯社做译员,1848年担任德国柏林《民族国家报》的社长。为了降低办报的费用同时实践他在哈瓦斯社学到的经验,1849年他创办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通讯社。开始他是用电报来收集、发布股票信息和经济信息。1856年,沃尔夫社开始与路透社交换经济信息。1859年又与哈瓦斯社、路透社和美联社共同签约,交换政治及经济新闻。60年代,随着德国电讯事业的发展,沃尔夫社开始向德国的报纸和商业公司提供各种经常性的信息服务。沃尔夫社与德国政府关系密切。1865年,俾斯麦政府将沃尔夫社改组为股份公司,并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沃尔夫社开始带上了一定的官方色彩,成了欧洲的三大通讯社之一。
英国的路透新闻社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通讯社之一。其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Reuters 1816—1899)是一个通过勤奋奋斗而成功的新闻人。他的父亲在他13岁时就去世了。他当过银行职员,开过书店。1848年到巴黎在哈瓦斯社当译员。第二年他开始在德国独立做新闻业务。1851年,当他听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底铺设电缆后,又前往伦敦正式成立了路透新闻社。最初,路透社只发一些商业消息,编成手抄的路透社快讯出售给银行、公司、交易所。后来逐渐在欧洲各地建立了通讯网,报道一些军事、政治、外交消息。当时伦敦的报纸并不接受路透的新闻。经过不懈的努力,1858年,路透通过免费使用的方法终于使《广告晨报》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用户。后来,连最保守的《泰晤士报》等报纸都成了路透的用户。路透社的新闻记者以“迅速、准确、客观、公正”为原则,在欧洲的法奥战争报道中赢得了好评。1865年,林肯被刺,当时大西洋海底电缆没有开通,都是用邮船传递消息。路透社记者在得知消息后用快艇追上已启航的邮船,把新闻稿扔到船上,这样路透社在英国最先发布了消息,甚至当时连美国驻英使馆都还不知情。从1865年开始,路透组建电报公司,开始兴建由德国、俄国、伊朗到印度的电报专线,与沃尔夫社竞争。1870—1872年,电缆线铺设到了新加坡、上海、长崎、横滨,路透在沿途又建立了分社。1873—1874年又延伸到澳洲和南美。1871年,路透受封为男爵。路透的成功,“提供了一种新闻力量的社会事业性质证明”。(22)
美国的报刊稿件也大多来自通讯社。美国最早成立、最有名的通讯社是美联社。与欧洲三大社由个人创立不同,美国美联社是由几家报社共同建立的。美联社的历史要追溯到1848年,当时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各报的共同利益,纽约六大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快报》、《信使问讯者报》和《商业新闻报》成立了一个“港口新闻联合社”,六家共同采访海外轮船带来的欧洲消息。这个港口联合社(The Associated Press)就是美联社的雏形。后来,港口社在加拿大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1851年《纽约时报》也加入其中,1856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1858年,联合社从海外发回了第一条带有“AP”字样的欧洲消息。1859年,美联社与欧洲三大社签订了互换信息协议。在南北战争中美联社的记者用共同匿名的方式发消息(From The Associated Press agent,缩写为AP),报道了葛底斯堡演说、南军投降等重要事件,此后,美联社(AP)开始闻名于世。
通讯社的功能、发展和影响
有人认为,作为专业新闻提供者的通讯社,其发展有三大规律制约:社会传播功能的间接性、通信技术手段的超前性和新闻信息资源的广泛性。(23)通讯社是“媒体的媒体”,是根据专业性分工建立起来的,其服务的对象是媒体,这就要求通讯社具有超强的新闻收集能力,能提供异常丰富的新闻产品。事实上西方通讯社的发展也正是这三大规律的体现。
四大通讯社最初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国际新闻服务。法国哈瓦斯通讯社成立之初就是从英、德、西班牙等国的报纸中剪裁新闻,选择有用信息译成法文再转卖国内,随后又开始以法国报纸的新闻来交换外国报纸的新闻。路透社的发展也是如此,只不过路透社在采用新式工具(电报)和派出驻外记者方面更进了一步,使路透社声名远播的主要是它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消息提供。而美联社成立的直接原因则是纽约的六家报纸希望共同采访海外轮船带来的外国消息。德国沃尔夫社的主要活动也是交换国际新闻信息。国际新闻通讯社的出现取代了以前杂乱无章的消息源。随着大众报刊的出现,19世纪下半期以后除了路透社以外,新闻通讯社也开始提供国内新闻了。事实上,大众报刊的发展为通讯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讯技术革命又提供了技术基础,19世纪晚期进入了通讯社发展的兴盛时期。在英国又出现了专门提供国内新闻的报联社(1868年)和交换电讯社(1872年),路透社的事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美国,1892年美联社实行重新整合,确立了其全国通讯社的地位。欧洲其他国家的通讯社也开始纷纷成立,例如意大利斯蒂法尼通讯社(1853年)、奥地利的国家电讯局(1860年)、丹麦通讯社(1866年)、西班亚法布拉通讯社(1867年)、挪威通讯社(1867年)、瑞典电讯社(1867年)、匈牙利通讯社(1881年)、芬兰通讯社(1887年)、日本帝国通讯社(1892年)、瑞士通讯社(189年)、俄国通讯社(1894年)等等。这些通讯社一般都以报道国内新闻为主,并与四大通讯社签订协议,交换国际新闻。到20世纪初西方新闻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新闻报道体系。例如1900年美联社就有了2300家报社用户,每天发稿量为5万字。(24)
通讯社的出现和发展直接带来了两个后果。首先,通讯社进一步促进了新闻的专业化。以媒体为服务对象的通讯社是在独立报刊和大众报刊出现时产生和发展的,通讯社与媒体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讯社通过采用新的通讯技术、建立记者队伍和报道网络、提供各类新闻信息和报道,在新闻专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通讯社促进了新闻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新闻报道的国家化。新闻通讯社为新闻事业之母,没有现代化的通讯社,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闻事业。各种通讯社尽管在体制上有民营、公营、半政府和政府控制,但是在国际政治中,通讯社往往是国家利益的代言人。不仅国家通讯社是如此,一般的世界性通讯社,也都具有国家性,“世界性通讯社兼具有‘世界性暞与‘国家性暞的双重角色,可以说是无可逃避的”。(25)不过,国家通讯社维护国家的利益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它发布的新闻必须为外国新闻媒介所采用,这除了对新闻源的独占之外,还取决于它所发布的新闻是否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与独立性。
世界传播体系的建立
在近代四大通讯社初步成熟又激烈竞争的基础上,为了稳定和垄断消息来源,1870年,四家通讯社签订了一个著名的三边四社协定,又叫联环同盟。当时主要的争夺是在欧洲三边进行。这个协定把世界的新闻资源划分为四个势力范围,在每一个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新闻社负责新闻的采访和发布,例如哈瓦斯社包括: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与路透社共享)、中美洲、南美洲;路透社包括:大英帝国、埃及、土耳其、远东;沃尔夫社包括: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国和巴尔干各国;美联社:美国,从而形成了对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和垄断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对世界舆论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形成提供了信息支持,但是正如美国学者库伯所说:
当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集中了它们的信息资源,建立了一个完全控制国际新闻的机构,并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时候,它们实际上掌握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决定权,同时也控制了解释新闻意义的权力。(26)
19世纪的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世界疯狂扩张的时期,也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时期。(27)世界传播体系先于这个市场形成了。不过,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其他领域的竞争一样,在这个体系的框架内,各通讯社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美国对于这种势力范围的划分非常不满。1907年,美国新成立的合众国际社开始向联环同盟挑战,向南美和欧洲扩展。1914年,美联社也退出了同盟。1934年,当时世界各通讯社的代表在拉脱维亚的里加开会,接受了美国关于世界各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布新闻的原则,世界新闻资源市场又进入了新的竞争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