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追求“乐”的风格品味与特色
《快乐大本营》在全国特别是在京城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受到一批国家级专家如此一致的赞扬,应该感到欣慰,感到高兴。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年多来为《快乐大本营》的成功付出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快乐大本营》的全体同志,是他们为湖南电视台,为湖南广电事业,赢得了荣誉。局外人也许不清楚,一个娱乐性的综艺栏目,要办出这种轰动性的影响,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痛苦的代价。可以说,《快乐大本营》的每一份快乐,都浸透着一大群幕后者的汗水、泪水和心血。
但是,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更重要的是明天。如果只是欣慰、高兴,那就麻烦了。饮赞誉而不思进取,一定好景不长。要想使这个栏目长盛不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研究、探讨、改进。
改进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但不改进就没有出路。记得《快乐大本营》创办初期,编创人员苦苦摸索,一连几个月,好几期样带都被我否定了。那时,有人一定认为我冷酷,甚至霸道。我想,今天在一片赞誉声中,理解我的人可能更多了。现在谈改进,比创办初期更困难,因为现在有了一定的高度,有了高度再提高,难上加难。
《快乐大本营》一定要乐字当头,以乐为主。要乐得火爆,乐得痛快,乐而不疲,乐而忘返。所有的策划、编导都要清楚,这档节目要长盛不衰,一定要在“乐”字上作文章、下功夫、出绝活。
靠什么乐?办法很多很多,但不能什么都搬上电视,电视绝对不同于其他娱乐场所。这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上,有个选择问题,要取舍有度,而且这个度要把握得非常好。偏俗不行,不健康的东西绝对不能用,偏紧也不行,弄不好就有“寓教”的痕迹。这样的栏目,要“寓教于乐”,但往往问题就出在这里。“教”太直、太露,别人就不接受。要知道,我们有的是受教育的时间,有的是受教育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受教育。走进会场,摊开报纸,不停地受教育。来到《快乐大本营》,还是受教育,谁受得了!因此,这个栏目一定要乐,要轻松、愉快,自始至终充满欢声笑语,充满青春活力。笑一笑,十年少。我们生活中的笑声太少。小孩苦于作业,大人苦于负担,领导苦于政务,能在大本营开怀大笑,而且是小孩与大人同笑,群众与哲人同笑,哄堂大笑,这个栏目就有活力。
不霸蛮地强调“寓教于乐”,但也不能流于庸俗。如果能做到“润物细无声”那就太妙了。能在捧腹大笑之余,使人们自然地感悟到一些什么,不是更好吗?古人说,文以载道。问题是,这个“道”应该深深地包含在欢声笑语中。应该说,这就是品位,就是有文化含量、艺术含量、思想含量的品位。
综艺节目,也有个真实的问题。这里讲的真实,就是不做作,不虚假,不掩饰。《快乐大本营》这一点还做得不错,但也要不断改进。现在有些娱乐节目,在这个问题上过不了关,把一些虚假的东西强加于观众。其实,虚假的东西,观众一看就知道,一看就皱眉,而我们有些编导、主持人偏偏以为观众不知道,在假的地方拼命抒情、做作、掩饰,不值得鼓掌的地方带头鼓掌,不值得笑的地方带头大笑,笑得难受。
真实的东西才自然,才美丽。
酸、俗、媚,是娱乐节目的又一顽疾。《快乐大本营》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但是,也要警惕。没有真材实料,有些东西就冒出来了。有些栏目,开一些庸俗的、忍无可忍的玩笑,看得人汗毛倒竖,心惊肉颤。希望《快乐大本营》经常治俗、治媚、治酸,永远保持一种高雅的格调。
还有个结构、节奏的问题。要经常研究、经常调整。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兴奋点、趣味点的安排,要根据情绪变化的规律,做到疏密有致,跌宕起伏,亦庄亦谐。
《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也还要努力,要向成熟、稳健、冷静、含蓄方面靠。千万轻浮不得。
娱乐节目要以人为本,以观众为本。
《快乐大本营》这档节目要进一步提高,还要问计于观众。离开观众办电视,多半是自作多情。我希望这个节目再提高一个档次。在“乐”的风格、品位、特色上,再高人一筹。
广播电视工作,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是节目。近几年我们抓建设,打基础,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节目的生产能力,提高节目质量。我们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几十年,苦苦追求的就是多生产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精品,可以说,我们迷于此、痴于此、苦于此亦乐于此。近几年,湖南出了一些好栏目,《快乐大本营》是最突出的一个。今后,相信编创人员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这种责任感才是最高尚最神圣的责任感,真正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天通地通,办出好节目。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 魏文彬
摘自《湖南广播电视报》1998年9月号《月末时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