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闻编辑人员职业自律自觉性的培养
一 理论知识
1.对有关规定的把握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自律是有其行为规范与准则的。1997年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2005年初,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从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采编作风、工作要求、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方面,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2005年7月25日,央视播发了《中央新闻单位采取多项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消息,反映了中央新闻媒体自律性的强化。
2006年5月22日,中央精神建设指导委员会本着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发出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对于帮助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院系师生释疑解惑,提高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中宣部等部门发起了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并组织了巡回报告团,在全国10省市举行了19场报告会后,于6月25日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倡议: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园地,并指导新闻实践。
2.平日培养的主要方面
(1)培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自觉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职业道德对其从业人员的起码要求。《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第一条规定:所有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许多国家的新闻机构都坚持把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道德强调的“诚”、“信”、“实”、“公”均与坚持真实性密切相关,无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把能否坚持真实性作为衡量新闻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标尺之一。新闻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工作和人们的思想与生活,对此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2003年,一些对“非典”的不实报道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坏的影响,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坚持真实性既然如此重要,每位新闻从业人员就应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是要辨别真伪,确保新闻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的总体真实;二是要杜绝商业性操作,抵制市侩性行为。近十几年来,新闻媒体出现的诸多假新闻就是炒作的结果。当然一些炒作行为并非编辑所为,但一些假新闻之所以被炒作起来,编辑人员难辞其咎;还有一些编辑搞有偿新闻,直接参与假新闻的制作;或者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如将通讯员写的稿子换成己名,将新华社通稿或其他已刊出的稿子略改一下又署己名等等,这些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截然相悖。抵制商业性炒作与新闻造假,对于一位编辑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尤为重要;三是要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当前,一些社会因素对采编人员坚持真实性形成了干扰。这在批评性报道中更为多见,说情、利诱、阻挠、打击、迫害等等手段时有所见。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养成这样的自觉性:不为情所惑,不为利所动,不在阻挠面前停滞,不在打击迫害面前退缩,应排除一切干扰,为捍卫新闻真实性而不懈努力。
(2)培养“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自觉性。
认真负责,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意识。新闻编辑作为主要策划者与“把关人”,其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重大。责任意识的外延十分宽泛,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能否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为社会为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新闻媒体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职能,肩负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舆论监督职能,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时时处处要注重社会效益,时时处处为社会、为人民负责。认真负责,还指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大到宏观策划,小到单篇稿件筛选修改,编辑人员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谨慎。除了认真负责,还要团结协作。新闻产品的制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大型报道上需要群策群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大都是处于不同岗位、负责不同工作的众多人员的集体作业,播出前需要文字编辑、负责配音合成的编辑以及画面编辑进行多个环节的加工,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通力协作的精神,也要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新闻界同行之间应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2004年,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任长霞事迹采访团,2005年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张云泉事迹采访团,他们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精神是很感人的。《中华新闻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均刊登的《记者含泪写英雄》就是两报两名采编人员协作的结晶。有了“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自觉性,就能迎来事业上的辉煌。
(3)培养“不畏艰辛、不惧风险”的顽强精神。
不畏艰辛、不惧风险,不仅是对记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编辑提出的要求。况且有些新闻在记者写成、编辑将要上稿时也会遇到各种干扰,所以说即使没有外出采访任务的编辑也还有不惧风险、勇于拼搏的问题。这种精神,一是指不惧自然条件的风险,勇于同日常工作遇见的各类困难拼搏。2004年10月,在新疆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之际,除了新疆各类媒体外,首都权威性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0月10日至12日,对兵团进行了全方位的集中性报道。对于兵团全貌的报道,需要采编人员付出超常的艰辛。这个拥有250万人口的世界罕见的庞大企业,遍布新疆千千万万个相隔几十公里、数百公里的沟沟坎坎,兵团人在6700公里的边境线上既“屯垦”又“戍边”。采访时要顶着刀子般的风沙,跋涉绵绵千里的戈壁,翻越千百个山岭沟壑,其风餐露宿之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对夫妇在荒山野岭上一直工作了二十五六年的事迹。没有采写人员亲自到这与世隔绝的荒山去采访,此条信息及其细节是无法捕捉到手的,采写人员为获取这一新闻事实在精神与体力上的付出是异常巨大的。上海《新民晚报》的记者强荧为获取有价值的新闻,参加过漩涡翻滚的长江漂流,又骑摩托车沿着丝绸南道艰辛跋涉2500公里,还穿越鸟兽绝迹的1500公里“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的是追求“遥远的梦”——用图片张扬新闻讯息与新闻价值。他也将“遥远的梦”捕捉到手,写出了读者喜读的《“死亡之海”探险手记》,而强荧“死亡之海”纪实摄影展更是吸引了10万观众。“入虎穴”的异常风险与“得虎子”的巨大收获,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他不惧风险、战胜艰辛的毅力与行为解析清楚了。不畏艰辛、不惧风险,另一方面是指力排人为性的困难,乃至战胜蛮横干涉与打击陷害。一些采编人员相机被砸,遭到殴打,但仍不顾个人安危,发出了很有价值的报道。《焦点访谈》的许多精品,就是采编人员排除自然困难与人为干扰而产生的。可以说,新闻媒体的亮点,不少是由采编人员“不畏艰辛、不惧风险”的顽强精神支撑的。
(4)培养“恪尽职守、淡泊名利”的精神。
新闻编辑中有不少人,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淡泊名利;恪尽职守,不求闻达,无怨无悔地为他人“做着嫁衣”。山东《大众日报》一位编辑,曾在一篇《四十年夜班编辑感言》中说了他为编辑工作而甘于奉献的志向。他度过了14600多个漫漫长宵,在夜班岗位上为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孜孜追求与苦苦探索。一份新闻专业性杂志在介绍他的事迹时作了这样的评价:“办报求‘痴’,用情太专。”当今,大多数编辑仍然做着无名英雄,在编发稿件时付出大量艰辛,往往不署名,甘愿把名利让于他人。新闻产品的优化,少不了编辑人员这种恪尽职守、淡泊名利的精神。
甘为人梯,是编辑“恪尽职守、淡泊名利”精神的延伸与拓宽。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大学在读生给《光明日报》投去一“豆腐块儿”,不久就收到来自报社的修改稿。编辑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写着修改意见,后面空白部分则全是写稿、投稿知识。这种默默无闻的“引路人”在当时各报中并不少见,自觉做“引路人”的传统如今也被不少编辑继承下来。
(5)培养“善于自省、严于律己”的自觉性。
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六个方面,其中两个方面属于新闻工作人员“律己”的规定。一是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新闻编辑必须坚定地宣传、贯彻党的理论、方针、路线、政策;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对于司法部门审理的案件,不得在法庭判决之前作定性、定罪的结论和进行案情的报道,公开审理案件的报道应符合司法程序;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改革;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二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不得以任何名义牟取私利;要将新闻报道与经营性活动严格分开,编辑不得用新闻形式做广告或从事广告与其他经营活动;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不得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编辑人员要严格用上述规定、条款来律己。但近几年,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下滑的现象仍不可小视。山西繁峙矿难,竟出现包括新华社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受贿现象。2005年初,陕西的两名记者因搞有偿新闻而被吊销记者证件。这些现象,从主观原因分析,均是缺乏自省自律所致。《纽约时报》在对待造假记者一事上有着很强的自律精神。2002年10月底至2003年5月1日,《纽约时报》的记者杰森·布莱尔在为该报做国内新闻报道期间,被指有造假和抄袭现象,杰森很快便提出辞呈。《纽约时报》在广泛的内部调查之后,于5月1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长篇文章,揭开了真相并做了自我批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新闻媒体大都有自律自约的规定,有些做法值得推荐。央视《焦点访谈》制定了严格的新闻纪律即“八不要”:不要包打官司当法官,不要当信访办主任,不要当所谓的“包青天”,不要把个人的情绪好恶和地区部门的利益观念带进节目之中,不要借节目之名去谋私利、帮私忙,不要讲哥们义气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当裁判,不要好心办坏事、给党和政府添乱帮倒忙。《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了几条禁令,要求全体人员遵守,如果违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它们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上刊登投诉电话,聘请108名办事热情、公道正派的社会各界人士为行风监督员,让集团每个成员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决不允许个别人损害整个采编队伍的形象。
本节所讲的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而道德伦理的修养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培养,要养成这些方面并形成自觉行为,需要做出如下努力:一要时时处处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二要长年不懈地坚持,既要着眼于“长期”,又要着眼于“持续”,如果一曝十寒,则会功亏一篑;三是付诸实践,观念只有进入实践层面并在行为中持之以恒,才能化入潜意识之中而产生习惯性的自觉。
二 能力训练
案例分析
案例
下面是央视《新闻联播》2005年11月7日播发的一个记者的事迹。
胸怀使命的女记者——张严平
“一个胸怀使命的人,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采访四川木里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之后对他由衷的评价。这句话多年来也一直激励着张严平在自己的新闻事业道路上不懈地追求。
日前,中国记协公布了2005年度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多年从事重大典型和普通人物的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光荣当选。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张严平:作为一个记者,我能把我这份工作做好,而且能通过我的笔,写出更多的人物来,写出更多美好的心灵来,让更多的人感动,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在先后对100多位人物的采访报道中,张严平的热情始终如一。采访中,她深入一线,尽可能地与被采访对象交流,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
2005年5月,跟踪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乡邮员王顺友时,张严平和30位同行走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小凉山,因为山区条件恶劣,领导下了死命令,除了摄像和摄影记者外,文字记者不准再上了。张严平却再三要求,最终成为了唯一一个走上小凉山的文字记者和女记者。
张严平:如果不走进他的邮路,就根本没有办法了解他内心的状况,也了解不到他的生活状况。只有这样我写出来的东西才更真实,读者才受到更真实的感动和震撼。
张严平走上了小凉山,同时也走进了王顺友的内心世界。一篇《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强烈震撼了广大读者。这篇通讯被全国100多家媒体采用,网上点击率高达百万次。
张严平:有些记者也问我,你采访人物有什么窍门吗?我觉得我这个人属于一个笨人,我采访的时候下笨功夫。第一,要记大量的笔记,包括我所看到的,我当时所感受到的东西都随手记下来;第二,多问、多记、多听、多看、多跑路,不光把这个事弄明白了,我要把这个事背后,这个人的心弄明白了。
这一桌子的笔记本只是张严平多年采访记录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粗略地算了一下,每写数千字的稿件,她的笔记竟有二三万字之多。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吕诺:她就是这样用一言一行在告诉年轻的记者怎么做文、做事、做人,还有对新闻事业的那种满腔赤诚。
在新华社当记者23年来,张严平以真挚情感刻画了郭秀明、张云泉、王顺友、杨业功等一批平凡而伟大的时代人物,每个人物通讯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严平的座右铭: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记者,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记者。
分析
爱岗敬业、执著追求,是记者、编辑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记者、编辑工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有的是平凡,但在平凡中蕴含着激发人们向上的巨大力量。记者张严平身上体现出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对编辑人员有着同样的启发作用。
课堂训练
新华社某一部门负责人在一次讲话中,就采编人员如何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出“五个字”,结合你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
第一是“勤”,口勤多问、腿勤多跑、脑勤多想、手勤多写。“勤”是采编人员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第二是“韧”,韧是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处于“逆境”时需要坚韧的努力,尤其在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中,常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挠与障碍,这时往往能考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否坚定与坚韧。第三是“静”,静就是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拒绝“名”、“利”、“位”的诱惑,内心守一不动。第四是“公”,公与“私”相对,要奉公,不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第五是“美”,美是新闻职业最高境界,包括行文美和心灵美、品德美。心灵美、品德美更重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爱憎分明都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提示
案例中张严平就是一个活的典范,课堂训练例中的“五个字”要求体现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活的典范与“五个字”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领会教材所谈职业自律自觉性的几个方面。建议按“五个字”分五个组,各组讨论后选一代表在课堂发言,由学生推荐的主持人主持。
三 思考与实践
思考
为什么要强调编辑人员的自律?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自律?你对案例分析有何看法?如果让你写出分析,你打算如何去写?
实践
进行“假如……你应怎么办”的练习。
●角色设定:假如你是新闻编辑
●情况虚拟:假如有人送红包,让你不登某批评稿,你准备怎么办?假如你是《焦点访谈》的采编人员,在对某个矿难进行报道时遇到威胁,你该怎么办?假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