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编辑人员创新能力训练

新闻编辑人员创新能力训练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新闻编辑人员创新能力训练一 理论知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是新闻编辑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形象化表述。编辑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突破能力、发现能力、策划能力、预见能力等。此照片刊出后之所以获得一片赞扬,缘于采编人员突破性的思维能力。

第四节 新闻编辑人员创新能力训练

一 理论知识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是新闻编辑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形象化表述。创新能力的发挥是个动态过程,区别于以往的行为并引发出含有新价值的成果。编辑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突破能力、发现能力、策划能力、预见能力等。

1.突破能力

突破能力是一种不断冲破旧思维的藩篱、激发崭新思维火花的能力,它能够形成区别于旧思维的新观点、新思路。《光明日报》1997年10月15日刊登了一幅图片,画面是某工地几名工人,而主人公在镜头对准自己时,突然用安全帽将面部遮了个严严实实。按审美原则,主要人物面部不全或面部全被遮往,这样的照片存在严重缺陷,因而是不能上报刊的。《光明日报》不但用了这幅照片,而且上了头版头条。因为采编人员捕捉到主人公的典型语言,并将其作为图片的标题:“等我干出成绩再来给我拍照”。标题与画面彼此辉映,蕴含着产业工人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此照片刊出后之所以获得一片赞扬,缘于采编人员突破性的思维能力。穆青与周原合写、刊于《光明日报》1982年11月19日的《抢财神》的标题,将农业技术员比作财神,这一比喻给读者暗示了这么一条逻辑轨迹:农业技术员——先进技术对农业的武装——喜人的丰收——可观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隐身于这一逻辑轨迹之后,却易于被读者体味出来,有着“深山藏古寺”那种藏而不露而又以意显露的意境。“抢”字更是传神之笔,能再现广大农民为聘请技术员四处奔波、到处争抢的热闹景象。这样的标题制作,闪烁着突破性思维的光辉。

2.发现能力

发现能力是创新能力在捕捉新闻价值时的瞬间体现,它是对新闻传播价值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确定报道方向、报道计划时,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二是确定报道题目、决定稿件取舍、稿件加工、稿件编排时,能够发现单个稿件中的新闻亮点。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一位自由撰稿人写了一篇消息,誊写了10份,分别寄给10个报、台,结果,唯有湖北省一个地区性的小报采用了此稿。消息讲的是一农民愿意在完成当年一万斤粮食统购任务的基础上再售万斤粮,其条件是要求国家卖给他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该报一位编辑认为,这位农民觉悟不高,便将稿件废弃不用。该报总编从废稿中发现这篇稿子的新闻价值:应将其“交换”的思想看作是勇敢的挑战,是观念进步的表现。当时刚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有关部门担心农民收了粮食不肯平价卖给国家,这个农民的行为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该总编将原稿做了适当修改后刊发,在全国引起了反响。此稿由被废弃不用到在全国引起反响,该报总编的发现能力值得称道。

3.策划能力

策划,本身就是创新性的,通过运筹与设计,将行为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便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新闻媒体要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里生存、发展,不仅需要编辑对媒体产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总体设计,还需要做好某一单项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在其《总编辑手记》一书中说:“精心筹划报道是部门领导最重要的业务”,“部主任应该像个好家庭主妇一样,对一日三餐都有个‘谱’”。这样,方可策划出令人瞩目的好报道。1987年《中国青年报》组织了题为《大兴安岭的警告》的系列报道,该报最初是从中央电视台播发的一条简讯中发觉里面藏着价值大的新闻,对此,他们着手进行策划与组织。其报道思想是这样确定的:一开始想突破以往“将灾难化为凯歌”的报道模式。他们认为,灾难就是灾难,是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他们又思考:造成火灾的原因有无人为因素?有无官僚主义?大火对生态环境又有什么影响?为此,他们将报道思想确定为“自然、社会、人”。那么,组织谁去采写?需几个人采写比较合适?策划者与组织者最后确定:派遣思想有深度、能吃苦耐劳的两名记者与一名当时的黑龙江记者站站长,因为后者熟悉当地情况。记者在采访中搜集了丰富的一手材料,并注重了细节问题、背景材料,一月后返回,写出了现实感很强的系列报道。对于版面安排也经过了精心策划,对系列报道中的三篇都加有编者按,旨在总领三篇报道,强化主题。在版式上,都是大照片压题,标题的字体、字号、照片的大小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三篇报道陆续见报,在全国反响强烈。

4.预见能力

这种能力是以超前思维为基础的,它属于创新能力的范畴,要求以超前的目光考察事物的发展规律,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的包装策划就体现出较强的预见能力。该栏目的播报语速、片头设计、版块衔接、人物穿插、镜头转换等等方面,策划精心,构思巧妙,体现了真正的“特快意识”,创造了“特快效果”。此栏目获得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其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快节奏”的发展趋势的预测与把握,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使节目中的“特快”与生活中的“特快”正好合拍。当初,一些党报纷纷创办子报,也是用超前目光分析了具有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的报纸,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规律、运行趋势而采取的创造性行为。后来的事实证明,子报与母报的互促互补,成为我国党报报业集团一种成功的运作模式。

二 能力训练

案例分析

案例

以下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子栏目《经典中国 辉煌十五》2006年1月11日播发的消息《铁路:跨越式发展为经济提速》。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十五”期间,通过实施跨越式发展,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记者:这里是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从这张最新的统计报表可以看出,2005年,大同至秦皇岛铁路的煤炭运量达到2.03亿吨,实现了大秦线年运量2的预定目标,同时也创下了单条铁路年货物运输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大秦铁路担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的生产用煤运输任务,全国煤炭市场每消耗16吨煤炭,便有1吨是经大秦铁路运出的。

扩能改造后的大秦铁路年运量比原设计能力增加了1亿吨,相当于投入几百亿元新建一条大能力铁路通道,增运一个华北电网两年的发电煤耗量。

挖潜扩能有效地提升了铁路的运输能力,但是要从根本上来解决中国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还必须大规模地进行铁路网的建设。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两年来,新开工铁路项目达到89个,新建铁路10500公里,改建铁路9400公里,投资超过6000亿元。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也于2005年10月实现全线铺通。目前,我国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大规模铁路建设正在全面展开。

【十五中国印】

●挖潜扩能

过去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铁路客货运输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跨越式发展

2005年,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7.5万公里,比“九五”末增长9.5%。

【对接十一五】

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

2010年,铁路客运量将达到15亿人,货运量达到32亿吨。

分析

央视自2006年以来,在《新闻联播》栏目中推出了诸多特别节目,《经典中国辉煌十五》则为其中之一。它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回眸了“十五”期间各行各业的伟大成就,并对“十一五”的灿烂前景进行了展望。《铁路:跨越式发展为经济提速》就是其中之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一是指铁路建设规模、建设速度、铁路扩能等方面的大步跨越,二是指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这两层意思均在简洁的报道中得到充分反映。标题巧妙地将铁路运输“提速”进行嫁接,生成“经济提速”,生动形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十五中国印】、【对接十一五】这些子系统,用各种数字将“十五”期间的成就展示出来,又对“十一五”期间将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展望。这两个子系统以链接的形式设置在报道的后面,既使报道显得灵活多样,又对枯燥的数字给予了适当包装,显得新颖别致,可圈可点,体现了编辑人员的创新精神。

课堂训练

下面是央视特别节目《老外看两会》2006年3月14日播发的《外国媒体关注温总理答记者问》,请对这一节目的设置进行讨论。

今天大会闭幕式后,有300多名外国记者赶到三楼大厅参加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我们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温总理大篇幅谈到的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规划也是外国记者本次两会关注和报道的重点。

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亚洲办公室主任杨拉森:以前我对中国的两会不了解,但通过这次的采访,我了解到中国人需要在这样的会议上充分讨论各种问题,从报纸上、大会代表们讨论的议程中,包括今天的记者招待会,都可以感受这一点。

韩国《民族日报》驻华特派记者李相洙:温总理说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解决贫富差距、地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这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因为中国国家很大,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解决世界1/4人口的问题。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驻京首席记者太勒:我去过中国农村很多次,我想中国需要这些新政策来帮助农村不发达地区的人群,应该让他们从经济改革中受益。

俄罗斯新闻社叶菲莫夫:讨论和批准十一五发展的纲要,这个题目是最有意思的,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动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丁杰生:农村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自主创新,我们的读者特别特别重视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因为)中国在全球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提示

如何才能“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案例与课堂训练例中蕴藏着深层次的答案,即对已有成绩的不满足。《经典中国 辉煌十五》就是在对以往栏目内容与形式不满足的基础上诞生的;《老外看两会》的新角度,也是在对以往报道角度不满足的前提下新的突破。只有不满足,创新才有了起点,也有了动力。

三 思考与实践

思考

编辑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创新能力?你认为除上述能力外,还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你打算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实践

下面是孙运民、尚东明在《新闻战线》2004年第9期发表的《强化策划意识创新典型报道》一文的节录,请分析《当代时传祥》报道策划的可借鉴之处。

在《当代时传祥》一片的拍摄中,我们几十次深入粪场和淘粪工交朋友,与工人及其家人促膝座谈,采访和拍摄到了许多感人的细节。比如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报纸照片一直挂在冀丙祥的客厅里。又如冀丙祥为宣传环卫工作说快板书,冀丙祥每天风雨无阻管理着十几个公厕等,从而完成了主题的升华。在表现手法上,我们大胆创新,以历史镜头加画外音的手法先声夺人。画面: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历史照片,画外音:“我是主席,你是淘粪工,咱俩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接着,画面淡出,出现车流、人流,冀丙祥拉粪车的一组画面,解说词:“36年过去了,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人们也许对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已经淡忘,然而在许昌市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家里,这幅照片已经整整挂了17年,这个家庭的主人就是……”推出片名。这样的开头将历史的厚重与人物悬念相结合,产生了让观众急于往下看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