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优化配置
一 理论知识
1.新闻资源深度开掘与优化配置的把握能力
开掘新闻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是编辑策划的核心内容。有的学者将新闻资源细化为以下几点。
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体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
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体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
新闻媒体资源——新闻媒体自身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力、设备、技术、载体、品牌、社会关系等。
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体的受众对象,包括显在的与潜在的媒体消费者,但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有价值的主要是事实上已经作为受众而存在的社会公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广告的吸引力依此而存在。
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中,应尽可能开发新闻资源,并对它们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以避免资源滥用、资源弃用、大材小用、优材劣用等现象的发生。2005年7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了网络电台“银河台”。该台是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强大母体诞生的新兴媒体,它孕育于传统媒体又区别于传统媒体,“银河台”结合互联网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其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互补、和谐发展的突破。“银河台”的诞生正是媒体资源深度开发与再次利用的结果。
新闻资源的开掘与利用,是与其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密不可分的,因为不同的配置会产生不同功能。
就新闻媒体资源的配置来说,对于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应派哪些记者参与,前往哪些地区与哪些部门,携带多少设备,预计多长时间,都可在策划方案中提出设想。对于非可预见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在新闻媒体资源配置上,需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在本身资源配置上有诸多可借鉴之处。《焦点访谈》的制片人是节目的管理者和节目创作的组织者与把关人,也是节目的第一责任人,对节目的全程制作、经费使用、人员调配具有决定权。在节目形态上,《焦点访谈》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配置合适的记者和主持人,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就新闻信息资源的配置来说,中央级新闻媒体关于任长霞的报道就很典型。仅以《人民日报》为例,2004年6月3日、6月4日该报先后刊发了《百姓心中的丰碑——追忆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任长霞畅谈人生追求》两篇大型报道,前一篇是对她殉职后的追忆,后一篇回眸了她生前在该报做客人民网的场面。6月5日同时刊发了《任长霞先进事迹感动中原》与《中央新闻单位任长霞事迹采访团全体记者致全国公安民警的一封信》,这一天的两篇文章反映的是任长霞事迹的社会作用,在内容上与前两天的报道彼此映衬。6月4日、6月7日又分别刊发《任长霞事迹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网友深情悼长霞》,使该报采写的新闻与网友提供的信息形成优化配置。从横向上看,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等电子媒体与平面媒体彼此配合,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报道浪潮。
具体报道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种局部配置;媒体运行中的资源整合,属于全局性的配置。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其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资源的优化整合。该报业集团组建一年后国家开展报刊治理整顿,全国县级党报只剩40余家,而宁波市就保留了4家,后来均被宁波日报集团兼并,组建了县级市报经营有限公司。现在该集团拥有8报2刊、1个出版社、1个网站、1个书店,这些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04年10月,《宁波日报》与《大连日报》、《无锡日报》、《沈阳日报》、《厦门日报》联手打造“中国·日报广告五强联盟”。这个联盟通过各种富有创意的策划活动,互利互惠、协同作战,把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影响力。央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颇见特色的。一是链条式整合内部资源,如一些大型节目,常常是多个栏目组互相配合,彼此协作;二是全方位整合专家资源,特邀更多专家与社会名流参加,有时还动员广大受众参与;三是与其他媒体组成联盟,在整体上形成全局性的报道强势。
2.信息流动渠道的疏通能力
信息渠道畅通是新闻传播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是其起点;只有信息畅通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才能实现,因而信息渠道畅通是新闻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落点。《焦点访谈》在信息渠道的畅通上倾注了心力,使新闻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
《焦点访谈》追求的是第一手信息,因而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不断趋向最大化与最优化,保证了这一栏目“用事实说话”的栏目品质和制作品位。《焦点访谈》建立了多渠道、立体化的信息获取系统。首先,由定岗值班的策划人员与编务人员处理来信、接听电话、收取分析各类电子邮件。该栏目每天收到1000多来信、来电、来访和电子邮件,观众提供的信息成了最主要的稳定信源,同时也为《焦点访谈》分析民情、捕捉热点问题、坚持独家性与权威性提供了保证。其次,对有关部委方面的信息进行开发并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建立联系。《焦点访谈》建立了自己的专家联系网络,拥有一支各方面、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队伍,并由专人负责和各部委联络,经常与有关部委进行信息沟通。《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中,约有15%左右的报道线索来源于有关部委及各行各业的专家。再次,开发其他媒体方面的信息。一是挖掘新事实。河南夏邑县曹集乡建豪华乡政府一事,最先是新华社记者披露的,后来又有《农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关注,但这些报道大多集中在“穷乡盖好楼”上。《焦点访谈》对此信息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盖大楼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怎么用的?有无违规行为?经过深入调查,获得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曹集乡利用虚假项目征收土地,将征地补偿款挪用盖楼与搞非法集资、征集所谓的预算外“财政基金”。这些信息的开发,才揭示出“建豪华乡政府”的深层问题。二是树立新权威。《焦点访谈》制作了《聚焦厦门远华案》两期节目,第一期是全景式报道,对各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第二期着重在于报道此案中备受关注的涉案人员。此案涉案人员之多令人震惊,共有600多人被审查,近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深层报道进一步树立了节目的权威。三是寻找新角度。《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节目叫《难卖的圆葱》。在此之前,曾有一家报纸登过一小块文章《农业种植要科学》,讲了农民种植缺乏科学规划,造成产销矛盾;另一报纸的《买圆葱的外地客商空手而归》,报道了圆葱丰收而客商败兴而归的事情。《焦点访谈》策划人员认为这里面还有其他可挖掘的问题。经过调查后发现,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乡政府的人为因素导致了产销双方的无可奈何。可见,对其他媒体新闻资源的重新开发可以挖掘出事实背后更深刻的问题。
二 能力训练
案例分析
案例
浙江《台州晚报》由于种种原因,创刊后的几年发展较慢,无论发行量还是广告收入,与省内同等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晚报有一定差距。2005年9月20日,《台州晚报》全面改版,同时提出“贴身贴心、贴你最近”的办报宗旨。改版第一天,晚报推出了“走进读者”的大型集体活动,全体采编人员与来自大专院校的100多名志愿者分9组在城内市区赠报、售报、征求意见;2005年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开展了“晚报记者”进社区活动,在社区设立“记者流动岗”,与社区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并刊发“进社区,访民情”相关报道;在头版及时报道这一活动的综合情况,还以每个社区一个整版的篇幅,在2版先后推出9个整版,分“社区印象”、“社区新风”、“烦心事”、“记者跑腿”等栏目,详尽报道社区情况。同时,在“进社区,访民情”活动中,现场接待群众近1000人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得到群众好评。该报扭转多年亏损状态,发行量比上年增加2万份。
分析
2005年,由于网络媒体来势汹汹,报纸受冲击很大,领地不断失守,被誉为“报业的寒冷之年”。报业为了穿越严寒,也采取相应对策。一是厚报“减肥”。全国都市类报纸大都以“厚报”见长,然而价格低廉,新闻纸不如白纸价格,该年下半年开始,厚报减刊减版。二是大报变小。《泰晤士报》、《独立报》变小后扭亏为盈,一路上扬,我国《成都晚报》、《郑州晚报》、《武汉晚报》等也都纷纷效仿,由大变小。三是出租报纸。福建《东南快报》推出出租报纸的发行模式。此外还采取了其他形式,均在抵抗着报业面临的严寒。
在这种背景下,《台州晚报》的做法与上述截然不同,该报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养在深闺”的做法,开门办报,走出社区,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替他们排忧解难,和群众在心理上实现了零距离贴近。群众的生活大大丰富了该报的新闻信息资源,也为该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平台。
课堂训练
请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下例,看其如何开发新闻资源并予以优化配置的。
近年来,一些特色鲜明的广播电视专业频率、频道,为老百姓提供了新闻资讯、社会生活、文体娱乐等各种服务。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广播频率资源和电视频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化的改革,形成专业性、多元化的收听、收视平台。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开办广播节目2416套,其中,经济、交通、音乐、资讯等专业广播节目450多套。开办电视频道1279个,其中,影视、体育、少儿、生活等专业化频道560多个。2006年5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首次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全球第一个中文高清频道的节目,这里也是我国100多个能收看到数字电视的地区之一。
提示
通过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优化配置,使媒体自身在竞争中彰显个性,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台州晚报》与广播电视专业频率、频道,从强化为受众服务上切入来开发新闻信息资源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教师指导下,将广播电视专业频率、频道与《台州日报》进行比较,用本节学过的理论知识梳理出两种媒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在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优化配置上有哪些不同的做法与相似之处,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三 思考与实践
思考
新闻资源深度开掘与优化配置有何意义?为何要疏通信息流动渠道?你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实践
从《羊城晚报》对“9·11”事件的报道分析其是如何进行新闻信息资源开发和配置的。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受到恐怖分子袭击。《羊城晚报》当晚9时获得这一消息,先用电话向新华社约稿并要求保持热线联系。编辑们分为三组:一组在网上搜索,一组将电视上的滚动新闻一一笔录,一组与事发地亲友联系以便获取现场第一手材料,比较充分地挖掘了这一新闻信息资源,及时推出4个版的号外。第二天,5万份《羊城晚报·号外》在凌晨时广布在广州街头,立即被抢购一空。接着,该报调整了当天的报道计划,用10块版对“9·11”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充分的媒体资源与合理配置,使其报道获得了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