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官就要有官相

当官就要有官相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当官就要有官相合理的制度给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说当官就要有官相,主要还是讲的领导者在职务岗位上的角色行为要符合当官者的要求。当官就是要有官相。

二、当官就要有官相

合理的制度给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邓小平曾经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队伍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且是党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干部对党的路线坚定不移,人民群众才不会动摇;只有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涌现出许多领导干部的楷模。

img48

图6-4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孔繁森,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孔繁森同志上有白发老母瘫痪在床,爱人患肝硬化、脾出血做过大手术,下有三个未成年孩子,但他两次赴西藏工作,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政绩卓著,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戴。第一次期满回山东后,组织上安排他第二次进藏,他欣然同意,愉快接受。第二次进藏又满期了,由于工作需要,他继续留下,而且到更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在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的3年中,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江泽民主席号召全党全国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他说:“孔繁森同志是我们全党的楷模。我们要像当年学习雷锋、学习焦裕禄一样,大力开展学习孔繁森同志事迹的活动。”孔繁森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人生第一选择,拼尽生命播洒党的阳光,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郑培民,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粮。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根系牢扎在人民中。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家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郑培民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img49

图6-5 1991年4月,时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的郑培民同志在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参加春插

但也应当看到,在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泛滥,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严重影响党执政的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样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抓实干,取得实效。正所谓“当官就要有官相”!

“当官没有一点官相”,常常被作为称誉某些领导干部的词语写进新闻或文章。于是乎,某某微服出访成了新闻,某某到食堂排队吃饭,加上了“亲自”也成了新闻,某某喜欢看书成了新闻,某某喜欢音乐甚至会弄琴哼曲也成了新闻,至于某某有权不谋私,当政不受贿更是常常见于报端的新闻——某某准是好领导,因为他和咱老百姓一个样,没有官相。

为官者(他们一般不称自己为官。“文革”中称“小小老百姓”,现在时兴称“人民公仆”)没有官相,这不仅说的是他们的长相和打扮,而是指其思想作风和行为品德。当官不像官,老百姓欢迎这总是好事,比那些官不大官气却十足的人要好得多。

但是,当官的“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这总是角色的混乱,说轻点于当官者不利,说重点于人民的事业不利。

当官就要有官相。

即便是长相和衣着,也要对得起观众。如果各级领导人都像“副统帅”那个模样,作部属的总不是个滋味吧。自然,当官不是当演员,大可不必用后者的标准要求前者,也不可能以此去考核各级领导干部。但是,在某些必要的场合,领导人注意一下自己的外表形象和举止言谈还是有必要的——当官就要有官相。

说当官就要有官相,主要还是讲的领导者在职务岗位上的角色行为要符合当官者的要求。领导者首先是决策者,小到工作计划、行动方案、工资奖金的分配,大到地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如果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成天与村民打成一片,“摸爬滚打”,“一身泥、一身汗”,而拿不出该地区建设和发展的规划,这种人尽管没有官相,也绝不是好领导。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好的领导者要会出主意、用干部。这“出主意”就是当官者形象的首要之义,不可或缺。

任何好的决策得不到科学有效的组织落实,也是枉然。组织能力是考核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古人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为官者是少不了要摇摇鹅毛扇,踱踱方步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会当士兵的元帅也绝不是好元帅。这“踱方步”除了演出、研究或锻炼身体者外,大概也是为官者的专利吧。当然,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对于决策能力、公关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的领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为官者不会决策,不会组织或决策不好、组织不好,那么,他就不配当官或不是一个好官。这样的人没有官相是什么好事?

当官就是要有官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官者也是人,哪怕是国家主席或联合国秘书长。是人就有人的基本需求,吃喝玩乐,喜怒哀乐,凡是人所需人所有的,当官者也少不了。对此,也不必大惊小怪。对当官者的一举手、一投足(和普通人一样的举手投足)都当成新闻,如果不是撰稿者的贫乏无知便是其哗众取宠。在这些方面难道还要分辨一下哪是普通人的手脚,哪是当官者的举止么?至于那些普通公民都需要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习俗,当官者做了不是什么稀奇,他们理应做得更好才是——当官就要有官相。

当官了,就非同一般,专横跋扈,颐指气使,欺上瞒下,官官相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践踏法规,欺压百姓,这种人虽也有“官相”,但绝不是我们要提倡的,而是百姓所痛恶和需要根除的。

为官者,检查一下自己的形象,好么?[4]

时下,不少地方政府换届选举,新上任的各位领导大都就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就职演说——政府官员一律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一律不准介入股票市场,一律不得向下级单位摊派各种个人支出,等等——受到了代表们的热烈欢迎。铮铮誓言一出,立刻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不少报纸相继刊登、转载这一消息。这一事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十分关注新领导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廉洁与否的,同时也表明各级新领导人能体察民情,不辜负人民的厚望,首先从自己不以权谋私做起,这一切都是值得宣传和肯定的。但是,我以为还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职业、股票等应运而生,人们的各种消费也会增加,这是必然的;各级领导能够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这是十分必要和宝贵的。但是,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保障经济运行的正常,仅靠个人的修养和觉悟是远远不够的。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特别强调要建立党内外、上下级、专业和群众性的监督制度,有关方面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规定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不得有违。有了法律作准绳,还需要各位领导在就职时一一表态么?领导者在加强个人思想意识修养的同时,更应该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抓紧搞好廉政的制度建设,这是其一。

其二,有权不谋私,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最起码要求。一个领导者仅满足于此显然是不够的。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带领部属和管辖的干部群众为着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上新台阶而实施组织服务和决策指挥。评价一个领导者的政绩大小和水平高低要看他领导的那个地方的工作情况好坏。领导者不仅要廉政,还要勤政,还要善于领导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各方面的工作。廉政是创业的前提,勤政才能使事业得到发展。我以为,领导上任时,还应该多就如何带领大家开拓新局面、采取哪些新举措发表意见,以接受人民代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咨询和监督。如吉林省原省委书记何竹康代表新一届省委常委表示要树立“光明磊落,夙夜在公,奋力开拓,贯穿始终,刻意勤政,务实笃功,团结合作,待人以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广东省原省长朱森林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到自己的工作作风是:学习、团结、开拓、务实、廉洁,并特别强调“务实”是十个字的中心。我以为,在新形势下这样的认识和行动更值得称道,我们的新闻媒体对此该多花点笔墨才是。

新官上任三把火,有火总比没有火强。我只是希望,这火既要烧在廉政建设上,更要烧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

武汉的夏天天气炎热,给广大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检验着我们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003年7月,连续31天武汉气温高达摄氏37度以上,市长办公会作出紧急决定,市、区政府拨出专款,腾出市、区和街道、社区、居委会有空调的办公室、会计室,设立600个纳凉点,接待纳凉群众5万多人,一时在江城在全国传为佳话。

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是经常性的,如何将紧急状态转变为一种常规操作,更是对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检验。据《武汉晚报》2004年7月1日报道,6月30日,武汉的气温已达36.6℃,日平均气温与去年7月底相当。汉口惠济一路花桥街一低保户家,夫妻俩看着瘫痪在床的儿子发愁,家里像蒸笼一样,可空调又用不起。记者调查了7个街道办事处,“除鹦鹉街和谌家矶街已陆续开办纳凉点外,其他街道纳凉点并未开放,原因是未接到上面的通知”。“市民政局办公室一负责人解释,去年热浪历史罕见,政府因此采取紧急措施关怀特困家庭,目前热的程度不及去年,今年何时再开纳凉点,还待政府下令”。十分感谢有责任心的记者,他们在炎热的武汉冒着高温及时地发现和报道了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希望纳凉的要求。一篇《全市六百纳凉点,今夏能否再开放》的报道,反映了民情,促使市政府在2004年7月6日出台了避暑亲民新规:今后,只要最高气温达到35℃或最低气温达到30℃时,即启动避暑纳凉方案。方案要求各区政府、区民政局、街道和社区,利用有避暑条件的空间,安排无空调的困难户集中纳凉,并为他们提供降温物资。对个别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要派专人每日上门关照,并送去降温物资。对民政孤老对象,要送去一定现金及降温物资。长年困扰武汉市民的炎热高温,经过市政府的有效工作,将紧急状态下的举措转变为常规状态下的程序操作,这是我们政府工作成熟和有力量的表现,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要说的是,为什么在困难市民有避暑要求时,除了鹦鹉街和谌家矶街外(可能还有一些街道和社区),还有那么多的街道和有关部门却迟迟未动、坐守等待呢?他们在等待上级的命令,等待上级的政策,等待上级的拨款,这些或许都是不错的。但是,他们在等待中却冷落了市民的期盼,失去了市民的信任,同时也没有了自己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本届政府提出要做一个亲民的政府,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了解得深,爱得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里,除了市政府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全市各区、局、街道、社区及方方面面的积极工作。或许有的同志会说,不就耽误了几天时间吗,没多大关系。可报道中说,就在2004年7月1日、2日两天,广州市因天气酷热引发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就达39人之多。我不知道在那几天里武汉是否也出现因未实施避暑方案而引起人员伤亡?或许也有同志会说,2004年的温度没有2003年的高,这也是实情。但是,为什么市政府作出的规定比去年的时间要提前一个月、高温要低两度呢?市民的生存状况、市民的感受和呼声,每日每时都应记在管理者的心中——这是一种责任。

事情都是变化的。谁能想像20年前,武汉市政府曾采取措施缓解市民买排骨难?今天,我们采取的避暑措施也只是帮助困难户过一个清凉的夏日。再过10年、20年,还需要这样的“纳凉工程”么?或许都用不着了。但是,只要是人民的政府,它就要时刻把人民的温暖记在心上,认真地、负责地、创造性地去工作。这是各级管理者永不可懈怠的职责。

2008年的春节过后,武汉一家报纸以《声声祝福,溢满公仆赤子浓情;件件实事,描摹荆楚美好蓝图》为题刊发了湖北省直19位委、办、厅、局负责人的头像和签名问候,向全省人民汇报新一年的工作打算,是一个好策划。但是,我细数了一下,在这19位负责人中,竟有7位领导的签名不认识。感谢报社细心的编辑们,他们在每位领导人的头像下都排着印刷体名字,否则,我到真是对不上号了。

姓氏名字是爹妈给的,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什么卑尊高下之分。报纸上刊登领导人的签名,一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说明这个问候和汇报是真实存在的,有人签名为证。二是告诉了大众,这位负责人姓什名谁,到时候凭着这个签名可以识别真假。现在可好,一次集体亮相,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导签名让我们这些还有一点文化的读者都辨认不清。对那些署名公正,字迹清楚,还有一点韵味的签名者,我无意中生出了一点好感。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说的是看一个人写的字就可以品出他的为人,不一定全面可信。但是,作为一名省直机关的负责人,自己的签名能让自己服务的大众认得应该是一项不高的要求吧。服务对象看到了照片,但是认不清签名者是谁;这总有点对大众不敬的意思。在高科技发展的信息社会,有很多人际交往的工具和载体,我们应该学习好。但是,作为中国古代传至今天仍然有效的中国方块字,还是应该认真训练和掌握的。

签名也是一门学问。演艺明星们可以龙飞凤舞涂鸦一些谁都不认识的符号和线条,领导者在单位内部或给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签名题字也可以写得双方都认识就行了。但是,领导者在大众传媒上面对广大民众,我以为还是端端正正地把字写清楚为好,让大家都不费劲地认识。请领导同志带一个好头。推而广之,凡是在大众媒体向大众传播时,不论是谁,都该把字写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