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育的起源
体育是人类生活技能和战争手段的演变形式。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所从事的采集野果、渔猎禽兽等活动,使其本能的走、跑、跳、投掷、游泳、格斗等能力逐步得到发展。但是,这只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已。人类的这种本能与其他动物的本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简单地认为人的本能活动是体育的萌芽状态,显然是不科学的。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以采集、渔猎等手段为主要的生存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发明了人工取火。这时,人类的生存方式就逐渐改变了。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在距今大约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居民,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家禽饲养。他们使用的农具,在掘土时用尖木棒,这时的石器基本上已不是过去打制的粗糙石器,而是使用以磨制为主的比较精致的石器了。这时有了砍伐灌木丛林的石斧,有了松土整地的石铲、滑铲,有了收割谷穗的各种石刀。农作物主要是粟,还有各种蔬菜。
人们经营农业之后,便能生产自己需要的食物,能够定居下来。这时的渔业活动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仍占有相当的地位,是仅次于农业的生产活动。他们用的主要工具有弓箭、石矛、鱼叉、鱼钩、束有石网坠的鱼网等。[1]
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工具,使用了工具,从而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的生存方私已经大大不同于原始社会早期了。人们不再是简单地依靠本能从事生活,而是运用工具进研劳动,生活变得有目的了。人类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的技能得到了发展。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本质的标志。这也就是说,人类本能只是体育产生的生理基础,如果缺少生活技能这一重要条件,体育的产生也就无从谈起了。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就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制。那时,最主要的私有物是畜群,各地区的氏族部落流行以猪腭骨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志。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在氏族中,渐渐滋生奴役关系。人类社会也慢慢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8世纪末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有了文字和历法。文字和历法的出现对于社会进步起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商代已经有了铁的发现和使用,有用青铜制造的斧、斤(锛)、刀、踞、凿、钻、锥、针、铲等。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可以作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冶铸水平的代表。文字和历法的出现不仅是记载历史的重要条件,也为教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铁的发现和使用,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商周时代结束以后,我国就进入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从奴隶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我国古代战争连绵不断,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战争的形式同原始人类与动物搏斗的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人们将本能的生活技能作为一种战争手段。所不同的是,人与人的争斗,双方都会使用武器。就交战双方的个体而言,胜负的关键往往在于各自身体素质的强弱和使用武器的技巧。因此,古代的战争手段首先是一种生活技能的演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规模的扩大,武器的变更,简单的战争手段已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便出现了以战争为目的的各种训练手段。据《礼记·月令》载:“天子赐教于田猎的以习五戎,班马政”。“五戎”即指弓矢、殳、矛、戈、戟五种兵器。“马政”即驾车驭马的技术。
在春秋战国时期,田猎已成为练兵习武的手段,因为它既能将百姓组成队伍,又能锻炼行军和骑射的军事技能。
除此之外,在教育过程中,同样有习武的内容,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中,其中射、御便是习武的内容。
在我国古代,除了战争和生产劳动之外,人们在闲暇时间还经常从事一些娱乐活动,诸如舞蹈、杂技、摔跤、游戏、围棋、象棋,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和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都是一种生活技能。这些活动使人们的生活充满愉快。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活创造的重要条件。在古代历史上,虽然没有“体育”这个概念,但体育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古代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技能的基础之上。当然,体育的产生不只是一个人为的过程,它需要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