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我国体育解说的基本评价

对我国体育解说的基本评价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对我国体育解说的基本评价体育解说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认为首先应该对我国体育解说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而我国目前对体育解说员的选拔和培养缺乏一套系统有效的机制。这不仅是宋世雄先生个人的荣誉,也是对我国体育解说工作的肯定和评价。

第二节 对我国体育解说的基本评价

体育解说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解说的水平?我认为首先应该对我国体育解说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一、体育解说是一种传播艺术

体育解说过程是一种新闻传播过程,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不仅如此,体育解说在传播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充满艺术性的表现过程,即解说艺术。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各种各样的解说,例如各类电视纪录片的解说、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的旁白,都属于解说的范畴。不同的节目,对解说的要求不同,解说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解说,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解说的内容。

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不满足于消息、特写、评论这种前因后果、非此即彼的结论性的信息,而是更加关注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对于印刷媒体来说,广播电视传播的直观性、即时性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把人们直接带入体育比赛的现场,使人们在了解体育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愉悦的心理享受。这种愉悦的心理享受一方面是来自于体育比赛本身所迸发出来的魅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体育解说员的解说。

经常收听或收看体育比赛实况转播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体验,同一种比赛项目,不同的解说员进行解说,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同。其中的原因之一与解说员把握解说的技巧、驾驭解说的能力不无关系。举例说明,中央电视台赵忠祥解说的《人与自然》,如果只是照着解说词朗读,虽然不会影响画面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但是解说的艺术性又从何谈起,观众获得享受的体验又从哪里来呢?当然,体育解说和“动物世界”的解说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天壤之别,但从道理上应该说是一样的。

体育解说要达到一种既传播新闻、又展现艺术魅力的境界,就要求解说员要具有一种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目前对体育解说员的选拔和培养缺乏一套系统有效的机制。如果一名体育解说员和街头巷尾的一般球迷的水平不相上下的话,那我们的体育解说水平又怎能发展和提高呢?

二、“宋氏解说”是体育解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说起体育解说就不能不提到我国著名的体育解说员宋世雄先生,1995年,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授予他“1995年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主持人奖”。美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勒罗伊·沃克尔曾这样评价宋世雄:“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宋世雄先生把体育节目带给那里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做出了贡献。36年中,他是中国人民的眼和耳,他是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之一。”[1]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主席路易斯·施瓦茨先生说:宋世雄的口才横溢,对各项体育运动广见博闻,他的体育评论机智过人,充满热情。这不仅是宋世雄先生个人的荣誉,也是对我国体育解说工作的肯定和评价。

“宋氏解说”是对宋世雄先生解说体育比赛的一种概括,不仅如此,“宋氏解说”也是对以张之、宋世雄为代表的老一代体育解说员解说风格的一种概括。张之先生不仅是我国体育解说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宋氏解说”的缔造者。

“宋氏解说”的最大特点是口齿伶俐、吐字清楚、反应机敏、富有激情、出口成章、言简意赅。而宋世雄又恰恰被人们誉为“小张之”,这恐怕不能简单地说是一种巧合吧。如果没有张之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如果没有宋世雄的刻苦好学、勤学苦练,“宋氏解说”大概也就无从谈起了。

宋世雄在评价张之时说:“张之老师的解说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他学问广博、播讲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体育专业知识强等诸多因素外,他还有从事这项工作的良好条件,这就是他的声音高亢洪亮,口齿清新快捷。在嘈杂的现场,显得明朗悦耳,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颇有感染力……有的时候,张之老师以他语言特有的一种穿透力,把握住了转播的全局。”宋世雄先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宋氏解说”的真实写照呢?

“宋氏解说”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体育爱好者,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同时也在我国的体育解说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堪称体育解说的经典模式。

三、体育解说的成就显著缺憾突出

50年来,体育解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在体育解说发展的第一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设备简陋,条件艰苦,但是老一代的解说员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开创了体育解说这一体育新闻传播形式,在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借鉴模式的情况下,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体育解说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体育解说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体育比赛的实况信息,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激励。70年代,宋世雄在香港解说了一场排球比赛实况转播,回京后收到了来自江西的一群大学生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收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香港转播的中日女排比赛情况。随着战幕的拉开,解说员充满激情的解说以及香港观众的呼喊,在我们脑海中不断交织成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中国运动员在球场上龙腾虎跃,又好像听到他们的誓言:要为中国人民打好每一个球……从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中,我们懂得了中国女排的胜利之花是辛勤的汗水浇灌的结果,荣誉属于不怕困难、力争上游的人们。”窥一斑而见全豹,如此感人的听众之声数不胜数,无不显现出体育解说的巨大魅力和成就。

同时,欣喜之余我们还看到,体育解说也还有亟待改进之处,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

其一是解说方式的规范问题。体育解说分为广播解说和电视解说,由于广播和电视具有不同的传播特征,因此解说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广播解说和电视解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混淆之中,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体育解说诞生于广播传播时期,而电视在我国出现以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由于覆盖的范围极其有限,所以通过电视转播体育比赛一直是依附于广播转播进行的,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84年。之后,广播转播和电视转播虽然各行其是,但是电视解说的“广播化”现象始终存在。

其二是解说语言的规范问题。体育解说和其他节目有所不同,它的语言表达是依靠解说员的即兴发挥完成的,这是不是意味着解说员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呢?其实不然。然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常常在体育解说中出现,个别解说员“信口开河”、“喋喋不休”以至于“盛气凌人”,似乎把三尺的解说台看成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做不仅影响了解说员自身的形象,也败坏了体育解说之风。

四、解说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体育解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到了80年代中期,也只是一枝独秀、几枝红。当然,这种境况主要是由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总体发展水平限制而造成的。近十几年来,随着体育新闻传播的不断发展,体育解说员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新人的加入无疑推动了我国体育解说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解说员参差不齐的解说水平也实在令人担忧。解说员的解说水平不仅影响听众和观众对体育比赛的理解和欣赏情绪,也会影响体育解说的总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在解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功差。解说就是说话。我们虽然不要求体育解说员像《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一样,说话字正腔圆,但是作为解说员起码应当具备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这一基本条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尽然,一些解说员连基本的说话标准都不一定合格,却站到了解说员的行列。这说明我们在选拔和培养体育解说员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操作机制,长此以往又怎能不断提高我国的体育解说水平?

第二,体育专业知识亟待提高。体育解说不仅要有良好的“说”的功夫,还应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体育解说工作中被忽略的问题,似乎认为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就是掌握一些比赛规则,能够明白比赛的过程。其实不然,对于体育解说员或体育记者来说,仅仅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解说员或体育记者对所有体育比赛的项目皆了如指掌,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从事体育专业的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只是要求体育解说员或体育记者建立一个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算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因为大多数体育项目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的训练原理大致都是相同的,体育解说员或体育记者对体育比赛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才能使自己的解说水平更上一个层次。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有的人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也许能够成为一名不错的播音员,但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体育解说员;有的人具有良好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但说的能力又似乎差一些,也同样不会成为一名好的解说员。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体育解说员的基本要求。进而言之,即使你达到了解说员的基本要求也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呢?因为解说也如同作诗——功夫在诗外。

那么,解说以外的“功夫”是指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即解说员的综合素养,这种综合素养在解说中所展现出来的就是解说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解说员能够做到言语流畅、出口成章、富有激情而不做作,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自然感觉;但是,也有个别解说员生搬硬套,东一句成语、西一句典故,似乎想要显现自己的语言才华,结果却适得其反;也有的解说员言语表达的功力实在不能令人恭维,而自己却言称什么追求平民化的风格等等。这些例子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出解说员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恰好反映了一名解说员的解说水平。

总之,尽管目前体育解说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谁也不能否定体育解说工作取得的巨大进步,正视不足,勇于面对现实,不断进取,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点和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