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城同名的《杭报》与日商《杭报》

同城同名的《杭报》与日商《杭报》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同城同名的《杭报》与日商《杭报》1897年这一年,杭州除了有《经世报》出版,又有两种《杭报》刊行于世。于是,在第二天的《申报》上,有以加藤能言名义发表的《日商杭报声明》。迟于《杭报》创刊3个月零5天,即1897年11月26日,日商《杭报》开始出版。一种是《算学报》,另一种是《史学报》,均创办于温州。

三、同城同名的《杭报》与日商《杭报》

1897年这一年,杭州除了有《经世报》出版,又有两种《杭报》刊行于世。这两种报纸不仅同名《杭报》,而且都与日本驻杭领事馆有所牵连,创刊之前相互还有过一场宣传战。

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4个商埠。1896年9月杭州开埠后,马绩甫等人招股集资,准备在1897年创办《杭报》。为避脱清迁新闻钳制,遂以日本商人加藤能言为立案负责人,并经过多方接洽,在日本驻杭领事馆登记注册。当时,原在领事馆工作的孔尊三也准备开办杭报馆,得悉马绩甫他们将出《杭报》,竟于1897年8月2日抢先在上海《申报》刊登广告。此则《杭州杭报馆广告》宣称:“本馆订购发昌机器厂印报机器刻已竣工,即日运回杭州,择于本月十九日出版”,并“由孔尊三面订”。(25)于是,在第二天的《申报》上,有以加藤能言名义发表的《日商杭报声明》。《声明》除称“本馆拟在本月下旬出报”等情况外,着重厘清“申江所订各事,均由本馆经理华友王莼斌、马绩甫二人交接,现寓宝善街大通栈第十六号内,并非由孔尊三经手”。(26)这个《声明》的标题中,“杭报”前加“日商”两字,以示与另一份《杭报》的区别。此后,时人也就习惯称它为“日商杭报”。

《杭报》于1897年8月21日创刊,一大张连史纸(油光纸)单面印刷,相当4版对开报纸,中间横折为正反两面,每面3个版块。另出附张,随报送阅。据《杭报》第4期,正面第一版块是论说和广告,第二、三版块为本省和国内外新闻,反面3个版块全是广告。这一期刊发的消息报道,其中两条国际短讯颇令人瞩目。

一条题为《邻邦密议》:

风闻德皇与法总统于西历8月2号同莅俄国,与俄皇互商机密……自责令日本让归辽东后,欧洲诸国均已瞠乎其后,实我国之隐患!今又与他国密议,安见其别无狡谋,是在当轴者之及早踌躇也。

另一条题为《定造巨轮》:

日政府现在横滨船坞制造头等巡舰一艘,计载重九千吨,每点钟能驶十九英里。又东京西字报云:日政府又在英国搿赖司哥之妥姆生厂制造头等战舰一艘,计载重一万七千吨,想告成而后,当与诸名战舰敷岛凡并驾齐驱矣!

这两条简短的消息,反映辽东被沙皇俄国侵占后,怀有扩张野心的日本图谋插足其间,一方面进行外交周旋,一方面在磨刀备战。后来的事实也已表明,长期觊觎我国东北的日本侵略者,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结果以沙皇俄国的失败告终,辽东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受害的还是中国。

迟于《杭报》创刊3个月零5天,即1897年11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商《杭报》开始出版。经理马绩甫,主笔秦瑾生,聘有编辑数人。馆址在杭州拱宸桥,同时在城区三元坊大街开设分馆。出版头3天,报名下印有英文“JAPANESE MERCHANT”(意为“日本商人”)。该报虽以日商名义刊行并在日本驻杭领事馆注册,而事实上,报馆既无日商投资,也无日籍员工,所出报纸的言论也不代表日本人立场和利益。从第4期起,报名下的英文字也不再出现了。

日商《杭报》为日刊,“初出,先印二纸(张),俟边省新闻寄到,再印三纸”,每张大小近似现在的4开报纸。报馆自备印刷机器,史连纸铅印,版式单面通栏直排,报头“杭报”两字印上方正中。第一张上半页为广告,其他版面依次为“论说”、“上谕”、“中西要事”、“各国新闻”、“各省新闻”、“本省本埠新闻”、“辕门抄”及杭沪市场行情等栏目。该报内容与《经世报》比较,新闻的比重大大增加,且基本具备现代报纸的新闻、言论、广告和副刊四大要素。据此可以认为,如果说《经世报》还只是“新闻纸”的雏形,那么,“日商杭报”已是在较完全意义上散页定期出版的报纸。不足的是各条新闻均不加标题,仅用符号“○”相隔。该报另于农历朔望两日,各印《中西大事报》1册,将半月以来中、西要事及上谕、章奏、论议、格致、新学等汇编发行。

关于该报的宗旨,发刊之初,第2期头版《本馆例言》中即有所交代:

方今中国时事多艰,内外臣工力图振作,凡有益中国之事,悉仿行西法,次第奏请举行。本馆深体此意,每日附张搜择,有关时务之书,排印一二页,标明书目,积久可以装订成书,俾有志时务者,随时流览,用资考证。

从这段引文和所刊报道和言论看,日商《杭报》是一份旨在维新改良的综合性报纸。再从上述栏目排列次序分析,“论说”第一,“上谕”次之,打破当时报刊以皇帝谕旨为首的既定体例,这也显现出它试图变革的勇气和态势。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本馆例言》提到,从本省到全国以至外洋一些地方,均委派访友“认真探访”,“以广见闻”。近代早期报刊编采合一,编辑、记者极少,即便在今日,编采力量再强,同样需要有一支业余通讯员队伍。日商《杭报》早于19世纪末,在创刊同时,就已重视组织业余通讯网络,懂得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办报,这的确比较难能可贵。

至今无法考证日商《杭报》确切的停刊日期,但据有关记载,“未及期年,即告停版,印刷机器,归股东金姓接收,改设文汇书局”。(27)现存最后一期的日商《杭报》是第91期,出版时间为1898年3月8日。至于停刊原因,据说是由于“报馆对外之名义,却用日人加藤能言出名;虽云当时文禁纂严,容有不得已之苦衷,而日人当时在杭之势力,暨其文化侵略之野心当可见一斑”,国人“疾视日商,此报遂一蹶不振”。(28)

四、在我国率先出版的两种专业期刊

19世纪90年代,正当国人办报活动渐趋活跃之际,浙江早期问世的一批近代报刊中,先后出现两种别具特色的专业性期刊。一种是《算学报》,另一种是《史学报》,均创办于温州。当时,国内还不见算学和史学专业的刊物,《算学报》与《史学报》分别为我国同类专业期刊的开山鼻祖。

这两份专业性期刊的创办人为黄庆澄(1863—1904)。黄原名炳达,宁愚初(一说钦教),号寿昌主人,平阳慕贤乡(今属苍南县)人。求学时的老师都很重视自然科学,他从小深受影响,后结识“东瓯三杰”的陈虬等人,又到各地拜晤著名学者,自此学识得以大进。其间,讲求“经世之学”和“西学”,尤“擘精算学,于中西之

法皆能贯而通之”。(29)黄庆澄一生著述颇多,曾有数学著作6种。他认为中国落后贫弱原因之一是科学不兴,当务之急极需振兴科学,其中包括普及数学知识,指出“不通算如有脑而木”,是中国的一大病。(30)创办《算学报》正是出于这种目的。

《算学报》创刊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7月,每月1期,为数学启蒙教育刊物。内容力求“浅之又浅,简之又简,即素不有算者,开卷之余,亦明如指掌”。(31)据可查资料,共出12期,每期三四十页,约万字左右。第1期论加减乘除、命分、约分、通分之理,第2期论比例,第3期论开方,第4至7期论代数,第8至10期论几何,第11期论九章,第12期论算理。所刊各篇均由黄氏自撰,并“专择近日算学中最重要者,演为图说,俾学者由浅而深,循序而进。即穷乡僻壤,无师无书,亦可户置一编,按其图说,自寻门径”。(32)

该报最初几期石印,后改木刻本。零售每期2角4分,全年12期订费2元(银洋),代派10份以上9折。订户一切邮资由报馆负担,内地无邮政之处,寄费归购者自给。办报资金由黄庆澄自行筹措,概不受官绅捐助,所以创业煞费经营。报馆地址始设温州府前街,第2期开始,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开设分馆,从此在上海出版发行,同时在时务报馆、格致书室、六先书局及醉六堂设售报处所。刊行沪版后由于内容浅出,所刊应用题切合实际,又注重图解,受到各界欢迎,远方读者也纷纷来函求购。据1901年日本横滨出版的《清议报》合编本记述,当时与之交换的各地报刊名录中,就有在上海出版的《算学报》,可见其影响之广,流传之远。

黄庆澄也是温州颇负盛名的维新志士,办报之前曾与当地名士时常议论变革改良,还向温处道提出过“郡县兴革利弊”措施。他创办《算学报》也是为“实开风气起见”,通过算学的启蒙教育以开民智。1898年戊戌政变,力主维新的黄庆澄受到株连,于是《算学报》被迫停刊。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李迪《中国数学史简编》在述及我国数学杂志出版历史时称,最早一种是1900年上海出版的《中外算报》。温州《算学报》封面上印着“光绪丁酉六月开报”字样,“光绪丁酉”年即1897年,比之《中外算报》早3年。另有史著称《算学报》“1898年8月创刊”,(33)这也推迟了一年多。《算学报》的创刊,对促进数学的研究,培养数学新人,以及对后来温州被誉为“数学之乡”,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史学报》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创刊,是黄庆澄在《算学报》停刊后另行创办的史学专业刊物。报馆设在温州城隍庙底。鉴于至今查无同类刊物中比《史学报》更早出版的记载,所以可确认它是我国史学期刊出版史上的第一份。关于《史学报》创刊时间,过去曾有不同的记载。《增版东西新学书录》附的“报案”目录称,《史学报》温州刻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始出。(34)天津《大公报》1905年5月11日至25日,4次刊出《报界最近调查表》,又说是“《史学报》浙江癸卯(1903年)商办”。但据温州图书馆所藏《史学报》抄件,则创办于“光绪己亥”(1899年),原报抄件当属可靠,即便是依1902年或1903年创刊之说,在全国也是最早的。

该报初为木刻本,寿昌编书局出版。每月1册,年出12期,全年订费2元(银洋),零售每册2角,批发代售5份以上折扣不等。《史学报》内容主要含中国史、西洋史、日本史,此外载有中外政治家言论。第3期起更名为《瓯学报》,改出综合性杂志,按期增入地理学、哲学、算学各门,并用铅印出版。《瓯学报》分别连载黄庆澄及其同志者编篡的有关书稿,待全文连载完毕,然后合订成书出版。《瓯学报·本报告白》对此有较详尽的说明:“现因各友函嘱将本报各稿先出完数种,免令阅者以不睹全书为憾。兹将限定六期以前将《中国现在大概情势》、《少年世界新文》与《唐虞三代白话史》三书出完,以后再印别书。”(35)所列各书已否登完和出版,再有没有刊载别书,由于该报停刊时间不详,也就无从得知,已知的有黄庆澄自撰《中国四千年白话史》、《周礼政要》及《日本维新大事表》等。他编撰的这些著作在刊物上连载,寓意都是为变法改良提供历史根据和经验,足见创办《史学报》的主旨同样在为维新运动造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