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青妇进步团体报刊的出版
国共合作后的大革命年代,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高涨,各地工、青、妇团体纷起创办报刊。这些报刊绝大多数接受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指导,并和党团报刊相配合,着力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军阀主张,成为我们党团结教育广大群众的重要舆论阵地。
1925年5月1日,宁波钧和印刷公司工人组织集资创办的《劳星》创刊,4开4版。办刊宗旨是“冀以微细之鸣声,唤醒被压之同胞”,“劳力同志交换意见,增进知识,达到真正自由”。创刊号刊出的文章有《切身问题》、《我之对于劳工同胞之商榷》等。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1927年4月7日,宁波总工会创办了《宁波工人》,周刊。第1期发表的《工人应有之觉悟》、《帝国主义者和反攻计划》等文,提出工人阶级要提高觉悟,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出刊几天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可见当时宁波工人报刊指导工人运动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当北伐军进克杭州时,杭州市总工会转为公开活动,还创办了旨在宣传和推进工人运动的《工人通讯》(不定期刊物)。时任中共杭州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的童志沂分管此项工作,参加创刊的有王国栋、章文立和彭庆年。王、章都是中共党员,彭是非正式党员。童志沂在解放后回忆说,《工人通讯》一共印了3期,第1、2期已经印发,第3期印好即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未及发出的第3期刊有抨击新军阀蒋介石的言论,章文立便把这一期连同底稿藏匿在棉被里。5月25日(1927年)彭庆年变节,向敌人告密,刊物被封杀,童志沂与王国栋、章文立3人被捕。童志沂等人被捕后,王国栋的妻子将《工人通讯》第3期全部烧毁,而第1、2期内容则较一般,敌人始终查无“罪证”,但仍被关押几年才获交保释放。(4)
这个时期,在中共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下,浙江爱国学生运动继五四运动以后再次掀起高潮,学生和青年报刊也随着有了新的发展。1925年5月,由杭州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主办的《民气》创刊(3日刊),以鼓舞民气,唤醒民众为宗旨。该刊出版伊始,即号召国人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抵制仇货,购买国货,对五卅惨案作出强烈的反响。1925年,浦江旅杭学生创办《浦江》,初为报型,第6期起为16开杂志,不定期出版,该刊力主“揭破奸愚,当前棒喝,故凡一切新闻、教育、论说之作品,只求有登载之价值,而予浦江以光明之路者,无任欢迎”。通讯处初设杭州第一中学,从第3期移至省公立政法专门学校。1926年1月,浙江省立四中进步学生主办的《春草》创刊,主编李世诚。该刊主要内容是拥护经亨颐担任四中校长以来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反对保守势力“驱经”活动,激励青年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洪流中去。创刊号的《开场白》便向反对势力示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哈哈,我们来了!”(5)《宁波学生》于1925年7月创刊,宁波学生联合会主办。初为周刊,1927年3月起改为半月刊。该刊以团结进步青年学生,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为主旨。创刊号发表《宁波学生联合会宣言》,指出“我国半殖民地的中国青年学生,应当更进一步的尽我们救国的天责,坚固我们的组织,集中我们的力量,援助全国平民的解放运动”。
20年代早些时候,奉化县进步知识分子团体“剡社”主办的青年期刊《新奉化》,创刊于1923年7月,主编胡颖之。该刊以反映民情、改良社会为宗旨,设有“言论”、“调查”、“人物传记”、“本县大事记”、“风俗漫谈”等栏目。初为16开年刊,每期200页。国共合作实现以后,随着革命新形势的发展,1926年6月,王任叔(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后转为中共党员)出任主编,并改年刊为月刊。王任叔笔名巴人,奉化人。1915年进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宁波学生联合会秘书长。1923年在宁波参加新文化团体“雪花社”和人文学研究会,次年任《四明日报》编辑,并为《宁波评论》撰稿。《新奉化》改出月刊后,致力于宣传国民革命,指导农民运动,抨击黑暗统治。刊出的不少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如第5期,董子兴在他撰写的《青年之态度》一文中说:“我们相信唯物史观的。中国最有希望的是青年。青年当有平民精神,同情于被压迫阶级。青年应有革命精神,扶持农工来打倒乡绅,剪除军阀、官僚。”在这一期,还刊文声援中共党员卓兰芳发动奉化东乡农民运动。旋因奉化县劣绅以“赤化分子”等控告王任叔,王被迫离奉,《新奉化》停刊。王任叔随后到广州任北伐军司令部秘书处秘书,继而返甬,一度负责中共宁波地委宣传部工作,1927年参与创办《宁波民国日报》。
旅居沪、宁等地的浙江人,20年代初期也曾办起主要面向家乡的青年报刊,据知有《上虞声》和《嘉兴评论》。胡愈之、胡仲持兄弟同上虞籍进步青年在上海创办的《上虞声》,1921年10月发刊。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字子如,上虞人。此前曾任上海《东方杂志》编辑,以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宣传科学与民主闻名。《上虞声》4开4版。每期印近2000份,免费赠送上虞学校和文化团体的青年朋友,内容主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仅出刊2期,即因经费不济停刊。1924年初,胡愈之与旅沪同乡及上虞教育界青年成立上虞青年协进社,经筹措资金,在上虞恢复出版《上虞声》,并改月刊为旬刊。据《绍兴名人传略》记载,胡愈之在《复刊词》中阐明办报宗旨为:“一、反对土豪劣绅的专横;二、反对堕落生活;三、认真办理地方自治;四、整顿小学教育;五、提高人民常识;六、改良农民生活;七、结合青年同志共谋改良地方。”直到1928年底终刊前,在4年多时间里,胡愈之经常给该报写稿,还约请叶天底、陈鹤琴等进步人士撰写文章,为宣传民主革命和改变家乡面貌尽了力。
当时在南京执教或读书的嘉兴籍师生,于1924年创办《嘉兴评论》,16开本,月刊。版面上,醒目地印有“欢迎革命军,打倒旧军阀,铲除恶势力,建设新嘉兴”的口号。主编先是南京河海工程学校教授汪胡桢,后为沈金相、张文昌。《嘉兴评论》原为1923年创刊、嘉兴旅宁同学会主办的《鸳湖钟》,报道同学暑期回乡办民校等活动,并对家乡建设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不久,受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提倡“平民教育”的思想影响,嘉兴旅宁同学会改组为新嘉兴平民社,成员扩展到各地的嘉兴籍教职工和学生。《鸳湖钟》也改名为《嘉兴评论》,内容有了明显的转变,更加关心社会改革。赵晨的《呜呼!嘉兴县参议会》,抨击时政的腐败;庄泽宣的《铲除三害——烟、赌、娼》、沈金相的《教育经费统一论》,指斥社会风气和教育界弊端。另外,还有《除四害》等评论。《除四害》一文作者以“不平”为笔名,指出比“三害”更为可恶的是另一害土豪劣绅。文章说:“烟、赌、娼为害虽烈,但都咎由自取,设我终生不与烟、赌、娼相近,则其害虽烈,何以来戮我身,倾我家,灭我族?只有各地的土豪劣绅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见小康之家,即垂涎三尺,故人民恨之入骨。”1926年3月,新嘉兴平民社学生成员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嘉兴评论》随即停刊。
浙江妇女解放运动,在国共合作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少数知识妇女发展成广大劳动妇女为主体的群众运动,一些妇女报刊也在运动中相继出现。《绍兴妇女协进会会刊》创刊于1925年10月,半月刊,负责人王若真、张莼。绍兴素有“锡半城”之称,大革命时期有1000余个锡箔作坊,从事锡箔生产的箔工超过6万人,其中砑纸女工和背纸女工占4万人以上。绍兴箔工生活极其困苦,他们除了受老板的剥削,还要受行会霸主的欺凌。绍兴妇女协进会主办的《会刊》,面对锡箔工人尤其是女工备受剥削压迫的处境,曾发表许多文章,诉说女工的苦难,启发女工的觉悟,鼓舞女工的斗志,以推进工人运动。如有的文章指出:工人为什么苦,女工为什么更苦,不是命苦,而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资本家三座大山压迫我们造成的,只有团结起来,参加到大革命的行列里去,我们妇女才能翻身,不再受苦。《宁波妇女》1927年1月(一说4月)创刊,宁波各界妇女联合会主办,宁波培英学校启明女士负责发行。该刊内容主要是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引导广大妇女参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所刊《家属制度与妇女解放》、《改造买卖婚姻》、《民族革命与妇女解放》等文,反映了广大妇女谋求解放、争取自由的心声和参加国民革命的强烈愿望。同年,还有《妇女解放》周刊出版,为国民党永康县党部妇女界人士创办,负责人应爱莲(一说吕茔玉)。社址在县城内沿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