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党党政报纸的扩张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策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集团利用其统治地位,在全国实行新闻统制,浙江报界格局随之剧变。在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浙江地方当局在控制利用一些民办报纸的同时,陆续创办各级党政机关报刊,从而由省党部的《杭州民国日报》(后改名《东南日报》)牵头,以各地区党政报纸为骨干,基本上形成全省国民党报系网络。
其时杭州出版的国民党党报,除《东南日报》外,另有一家就是直属省党部的《正报》。这家报纸于1936年8月1日创刊,每日出4开1张或2张,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同学会浙江分会一班人主办。社址设在《东南日报》旧址开元路幽冀会馆。历任社长陈文、钱震、吴望伋,总编辑先后为钱震、朱沛人、温永之、邢心广。《正报》追求报道面广、信息量大,版面的组织也较活泼。据称,该报学上海《新民报》颇有几分神似,着力体现“小报大办”特点,意在叫板《东南日报》,欲与其分庭抗礼,反映出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抗日战争爆发不久,1937年11月沪杭吃紧,撤至金华继续出版,报纸零售数几乎可与《东南日报》匹敌。后避日军侵扰,辗转于龙泉、云和、永嘉,仍时断时续出报。1945年10月回迁杭州,《正报》一直受国民党CC系控制,它的言论立场代表蒋介石统治集团利益。
这个时期,原在大革命年代国共合作创办的宁波、绍兴、金华“民国日报”,此前已被国民党右派改组掌握,新创办的全省地区一级国民党报纸计有4家。其中,最先创刊的是《湖报》,嗣后温州、嘉兴、丽水的“民国日报”相继出版。
《湖报》系由陈果夫提议倡办并自兼董事长,发刊于1929年5月18日,社址湖州市颖海楼(今人民公园)。发行对象主要是地区各级党政机关及商界、学界,办报经费为湖属6县提供,后由国民党官僚维持。抗日战争之初,1937年11月24日,该报于湖州沦陷时停刊。1939年间,曾在双林镇改刊《湖报战地版》,因印刷厂在侵华日军“扫荡”中焚毁而再度停刊。1945年10月《湖报》复刊,一直出版到1949年5月初湖州解放。
《温区民国日报》于1930年9月创刊,对开4版1大张,国民党温州地方党部主办,社址永嘉县党部大院(今拆建为人民大会堂)。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曾拨给开办费500大洋,日常办报经费则由温属各县党部分担。创刊时,省党部委派叶蕴辉为首任社长,此后两任社长为倪伯陶、张其清,主笔陈仲陶。1934年9月更名《浙瓯日报》,并改出4开4版,后出14版,最多出过16版。社长李国栋,总编辑徐世康,次年徐继任社长兼总编。温州在抗战时期曾3次陷落,该报移址乡下,又几经迁徙,因有国民党政府扶持,仍能继续出版。战后于1946年6月18日,《浙瓯日报》刊载专员张宝琛离任消息,文中有“沿途民众夹道欢送,爆竹之声不绝”等杜撰的内容,以致激起民愤。瓯海中学学生冲进报社问责,并捣毁印刷设备,报纸遂停版4天。1949年5月17日温州解放,《浙瓯日报》终刊,其房舍、器材拨归中共温州地委机关报《浙南日报》使用。
《嘉区民国日报》创刊于1930年10月,国民党嘉兴县党部主办,顾佑民、余烈、王梓良相继为社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战机轰炸嘉兴,报社被毁,停刊8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即复刊,王梓良以县党部书记长兼任社长,历任主编为唐戊中、禇克昌、李馥承,社址从原县城大落地迁天塔巷。1946年4月,该报兼并《嘉兴人报》、《国民日报》出版3报联合版,直至解放前夕停刊。
《处区民国日报》1931年夏创刊,浙江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主办。开办资金从处区10县筹集,办有昌明印刷厂,社址丽水城内帝师坊(今花园弄口),总编辑阙维熙。阙与国民党军界要人陈诚是处州中学同班好友,故陈为该报题了报头。1934年上半年,由于经费不足停刊。
此外,1934年春出刊的《温州日报》,虽非国民党地区党报,但也具有国民党官方报纸性质,创刊4年后则成为三青团报纸。该报初为杭州航空学校政训处陈敏书到温接收《商报》器材筹办而成,温州专区保安副司令周汉仪兼任社长,离职军官徐立、顾培根共同主持社务。社址开元寺。抗日战争时期,报社分迁瓯江南北,在瞿溪出江南版,在枫林出江北版。1939年三青团永嘉县分团接管《温州日报》,改为该分团机关报。1945年11月成立董事会,推方德植担任社长,并在台湾设办事处。1948年10月,温州专员公署改派吴景尹接任社长,报纸出至1949年5月停刊。
在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浙江县级党部和政府也在办报办刊,据不完全统计,总数为40家左右。作为控制基层舆论的重要手段,国民党地方当局对这些报刊大多有所资助。如嘉兴地区,1930年拨给各家县级党报每月大洋20元。
附表:
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浙江县级党部及政府报刊简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