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浙江妇女》和前《浙江日报》
《浙江妇女》在中共浙江省委文委(中共东南局文委)领导下,由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主办,于1937年7月15日创刊。发起人为浙江保育会秘书贵畹兰(中共党员)和正副理事长蔡凤珍(时任省主席黄绍竑的夫人)、黎沛华,主编先后为陈怀白、林秋若、秦秋谷(均是中共党员)。刊址初设金华,后即迁丽水大水门横街。该刊每月1期,16开本40页,半年为1卷,至1942年4月共出刊6卷34期,因战事停版。翌年3月,又在前《浙江日报》第四版辟《浙江妇女》周刊,10月间,主编秦秋谷遭国民党通缉离浙而终刊。在它历时4年多的出版期间(包括附设的周刊),致力于宣传团结抗日和妇女解放,曾在省内乃至全国妇女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浙江妇女》绐终贯彻“团结、教育、动员广大妇女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编辑方计,设有“时事报告”、“妇女哨岗”(短评)、“地方通讯”、“专论”、“妇女呼声”、“法律顾问”等十多个专栏,并出各种“特辑”、“专号”。每期内容都围绕一个中心,集中反映和探讨某一专题,引导读者认清国内外形势,明确抗战时期的斗争任务。
1939年下半年至40年代初,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浙江的“主和派”则在散布谬论蛊惑人心。针对这股逆流,《浙江妇女》组织发表19篇文章加以揭露和痛斥,其中由中共浙江省委文委委员葛琴所撰《号召开展全国讨汪、斥和、肃奸运动》,以及其他署名文章《高陶暴露“主和派”真相》(高陶指高崇武、陶希圣——编者注)等,并载文介绍梅爱文(汉奸之女)大义灭亲事迹。与此同时,出版《反侵略运动特辑》和《保卫浙东特辑》,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决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该刊还刊登绍兴妇女营渡江杀敌、诸暨800多妇女准备上前线和《妇女界的献机运动》等报道,鼓动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投身抗战。其“各地通讯”栏,关于妇女抗日的消息源源不断,有些来稿发自沪、宁、鄂、皖、粤、桂、冀等省市,如报道广西女学生军的《活跃在大后方的一群小妹妹》,上海通讯《孤岛妇女》,冀南专稿《活跃在敌后的姐妹们》等等。编辑部收到过许多妇女读者来信,赞扬该刊“能坚持抗日进步要求,在广大妇女中,特别是女知识青年中留下了深刻印象”。(7)
战时妇女的喉舌《浙江妇女》月刊,先后刊发大量文章,为妇女的解放大声疾呼,动员妇女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起抗争。除了登载《鲁迅论妇女解放》、《女权论》、《三十年来的中国妇女运动》等文,该刊着重就妇女参政、妇女职业和妇女受虐待受歧视问题,曾经发表百余篇文章,指斥谬论,解析问题,伸张正义。第3卷5、6期合刊,专门编发妇女职业问题的“特辑”。1940年9月,浙西双林、菱湖妇女会响应浙西游击区妇代会号召,集体签名向即将召开的“国大”提出8条建议。据记载,建议书在《浙江妇女》上全文刊出后,经过大家努力,浙江省参议会有了2名女代表,一些基层政权中也有妇女参加。在此前后,福建省主席陈仪多次发布停用女职员令,其时已在中共东南局文委领导下的《浙江妇女》,特载《厦门女大学生呈陈仪主席代电》及《陈仪的复函》。陈在复函中竟称:男女平等是指人格上、法律上的平等,不是指工作上的平等。该刊对此加了编者按语,鼓励读者发表评论。不久读者纷纷向“反响”栏投稿,据理批驳陈的辩解,所载短评直指陈仪“和希特勒一样叫嚣妇女回厨房去”,“走法西斯道路不会有好下场”。“妇女呼声”一栏,来稿来信比较多,主要是对妇女被压迫的血泪控诉。
有关文章在为妇女反迫害、争人权呐喊的同时,呼吁妇女要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并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到抗日前线去,到广阔的社会中去。
这个战时的进步妇女刊物,期发量初创时约1000份,很快增加到了三四千份,除发行省内和附近省市外,远销川、滇、粤、湘等地,深受妇女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有记载称,出席浙西游击区妇代会的200多名代表,写信称赞《浙江妇女》是“配合抗战建国,争取妇女解放,反映各地妇女动态,提高姐妹们文化水平的刊物”。另有读者来信说:“妇女呼声”栏发出的呼号,“是全中国无数姐妹们共同的惨苦命运的暗弦上所弹出来的,这声音也是无数被压迫的姐妹们要挣断枷锁的信号,粉碎那千钧重压的前奏”。1942年12月20日,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也曾予以较高的评价,认为“《浙江妇女》是妇女月刊中内容较丰富的一种月刊,每期的‘哨岗’及述评均能及时提出若干妇女问题。最充实的是‘各地通讯’,各地妇运动态及各阶层妇女生活,都能真实地反映出来,间或刊载一些妇女工作经验教训”。(8)
1941年3月12日,即在《浙江潮》停刊两个月后,严北溟主持的战时《浙江日报》创刊于永康县岭张村。它是一张半官方报纸,以黄绍竑为“后台”,黄还曾兼任报社董事会董事长,初创时有省政府资助。该报从开始筹备起,就得到中共地方组织的支持,不少共产党员参与办报,建有中共地下支部。
前《浙江日报》作为宣传抗战的报纸,对开4版,一、二版为新闻版,三、四版是社论、专论文章、副刊和广告。在当时情况下多用中央社电讯,所以新闻并无特点。但它的一些言论、专稿贯彻团结抗日的主题,颇具见解。尤其是万湜思等人编辑的副刊,不时刊登暴露黑暗现实的杂文和教师、学生呼吁信,发表过纪念鲁迅的文章和茅盾、艾芜、沙汀的作品,还译载高尔基的小说,编发来自延安的文稿,并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坛动态。1942年初,浙江前线战局吃紧,又有几个县陷落。当时金华的国民党报纸上,却连篇报道“我军英勇奋战”、“日军遭受重大损失”。有一则消息还说,天台城防司令蒋某“坚守阵地光荣殉国”。恰在这时,报社收到通讯员来稿,披露了事实真相:原来,日军进攻天台县城时,国民党守军毫无准备,蒋某那天晚上酒醉回家,在路上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就这样糊里糊涂被打死了。这件事见报后,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次日新闻检查处打电话来质问,要追查作者和编辑;第三天,金华警备司令部派人查封报社。经过说情、交涉和疏通上层,碍着黄绍竑的面子,总算以罚停刊3天了结此案。(9)
创刊头几年内,该报以较公正的报道和言论文章,以及富有特色的副刊,赢得众多读者的好评,销路逐渐打开,经费已能完全自给。这其间,社长兼总编辑严北溟录用的编辑记者,多为中共党员和主张抗日又有才干的人。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侵扰频仍,报社从永康岭张村向浙南山区撤退,途中一度停刊。后虽在丽水的碧湖复刊,然因迁徙逃难,人员器材流散,碧湖又僻处山岙,报纸销数减少,而更大的困难是政治压力越来越大。国民党特务娄子伦把持的浙江新闻检查处原设金华,为便于控制前《浙江日报》,此际也搬到碧湖来了,压稿、警告甚至扣发报纸的事时有发生。1944年5月,日寇步步进逼,报社再南迁至龙泉,新闻检查处跟着也移址此地。鉴于政治上的压力,加之经济拮据,遂由中联企业公司与省地方银行投资,进行人事改组。除了严北溟仍为社长,中联公司派朱祖舜来兼副社长,新任正副总编辑为陈虞荪、白砥民。原《浙江潮》的沈任重、李士俊从上饶集中营暴动出来,这时两人也进报社参与编务。报社虽经改组,编辑部核心力量依然是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故仍保持报纸的进步性。不仅坚守团结抗日立场,且能针对军政弊端直言不讳。如某地国民党驻军军官强买物品、公开赌博,该报就此据实报道,那些军官上门大闹,报馆差点被砸。在龙泉出版的那些日子,中共浙江省委文委邵荃麟曾推荐编辑人员和介绍稿件,又有艾芜、许杰、许天虹、孙用等为特约作者,这都给报纸增添了生气。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报社即派人筹备,旋迁杭州出版。对新出的《浙江日报》,国民党省党部盯牢不放。1945年冬,浙江大学学生举办形势报告会,严北溟应邀作关于反内战的报告,并将记录稿公开发表。不料印好的2万多份报纸全部被当局扣住,还被罚令停刊1天。次年春,严再到浙大讲演时,竟遭国民党特务围殴,浙大学生因而进行罢课斗争。不久,浙大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示威游行,前《浙江日报》发了独家新闻。据曾在该报工作过的老报人追述,那几天蒋介石刚好在杭州,看了报纸大发脾气,叫秘书传话说:“你们这是搞什么。”(10)1946年6月,国民党省党部下令改组报社,指名白砥民、林芷茵、沈任重等必须离开。嗣后,又有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相继辞职,严北溟也被迫离浙去沪。经过这次改组,朱祖舜任社长,陈伯昂、虞梦周任副社长,翁达藻任总主笔兼编辑主持社务,报纸扩为对开2张。该报的进步性此时已完全消失,言论紧跟国民党,文艺副刊也变得低格调。
1947年4月底,前《浙江日报》与《浙江商报》合并,改出《工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