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明简讯》、《金萧报》与《新路南报》
1947年春,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为了及时传达中央的声音,传播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反攻的喜讯,使用原《新浙东报》留下的电台,由乐子型、李文彪收抄延安新华社的明码电讯,编成油印64开本的小册子《新华电讯》,在浙东革命游击根据地发行。1948年3月,《新华电讯》改名为《四明简讯》,初为浙东临委机关报,后转四明工委主办,宣传部长薛驹直接领导,具体负责人先后为乐子型、梅寒白、徐炎、邹青。始出8开4版,不定期,后改4开4版3日刊。
《四明简讯》出版初期,主要刊登新华社播发的时评和新闻,内容大多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反攻战绩,解放区和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和支援前线的活动,以及国民党统治区民怨鼎沸、工人学生反内战运动等消息。为使该报具有地方特色,中共浙东临委曾要求四明地区有关部门:“委派专人负责收集及供给具体斗争之新闻报道、特稿、副刊、文艺稿件。”(10)按此要求,县、区两级及重点乡村和部队中队以上党组织,都确定专人担任通讯员,全地区发展通讯员50余名,并由报社记者指导和帮助开展宣传报道工作。随着四明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加上通讯网建立,《四明简讯》增加了本地区新闻和其他内容,反映四明山革命武装活动与民运工作等。以后专辟地方版,报道重点确定为“我军的胜利消息,蒋匪暴行,群众抗暴运动,人民疾苦”。(11)同时设有许多专刊或专版,如“部队生活”专刊,报道解放军军营生活;“解放区”专版,反映各解放区人民支援前线热潮;“蒋管区”专版,揭露国民党统治区抓丁、征粮、镇压学生运动。报社还培养了何其、胡春两名专职记者,分驻鄞西、姚南采访,有时跟随部队流动,边战斗、边报道,使报纸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另外,报纸上还刊登一些文艺作品,如马灯调、五更调、枪杆诗等,为群众喜闻乐见。有一期副刊,载有部队战士写的枪杆诗,描述了缴获敌人机枪后的愉悦心情:
机枪刚刚来缴到,能手技术大提高;主人今朝下决心,整训期内学本领;学好本领打敌人,一扫打死二十名。
1949年2月22日,报社设在余姚陆埠镇附近梅岭上一个草舍,号称“考验公馆”,忽遭国民党军队偷袭,3人被俘,两名同志牺牲,印刷、电调设备和纸张油墨全部被毁,停刊。4月17日复刊,改出8开4版。社址设在姚南杜徐村山上,后多次转移深山草棚,仍坚持油印出报。除发行游击区外,还寄给国民党政府官员,甚至塞入敌军碉堡,宣传解放军约法八章、城市政策等等,为解放宁波作舆论准备。5月26日宁波解放,《四明简讯》终刊,共出66期,增刊20余期。
1948年冬,中共浙东临委移驻会稽地区。次年3月6日,临委主办的另一份报纸《浙东简讯》创刊,并把会稽中心县委办的《路东简讯》并入。原《路东简讯》创办于1949年1月,社址诸暨东溪乡黄坑,社长由路东县副县长钱章超兼任。该报通过交通员分送到各县区政府和部队,期发行量达2000份。两报合并后,报社共有50多人。社长乐子型,副社长梅寒白,建有自己的印刷厂。《浙东简讯》初为3日刊,后改日刊4开4版,日出对开1张。内容主要是报道革命形势,传达中央指示,交流斗争经验,传播胜利消息。第一版为国内要闻,主要刊发新华社电讯;第二版为地方新闻,设“解放区”等栏目;第三版为国际新闻;第四版为副刊,设“人民英雄”、“半月画刊”等栏目。每期印发1200份。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杭州,《浙东简讯》均出套红“号外”1万余份。出至51期,5月16日终刊。
《金萧报》创刊于1949年1月14日,中共金萧工委主办出版。社址在桐庐、浦江交界的四管乡——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后勤基地(一说浦江马剑乡石门村)。金萧报社由金萧支队的鸡鸣出版社改建,社长兼总编辑杨光,副社长方福仁(原《东南日报》中共地下党员),施律和吴天任为编辑,李文彪任电台台长,全社30多人。报社有党支部,李文彪、寿肖霞分任正副书记。
该报3日刊,开始出8开2版,后来改8开4版,增刊为6版,每期发行1000多份。发至北自萧山,南至衢州,浙赣线西侧和富春江两岸金萧游击根据地。稿件来源主要是新华社电讯、随军记者的采访和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所属各县报道员供给。创刊不久,在江东、路北县分别成立通讯站,负责发行,也采写稿件。《金萧报》刊登国际、国内新闻,工委和支队领导人的指示、文章、报告,还有战斗消息、工作动态、先进经验、人物介绍。副刊有诗词、歌曲。此外,出“号外”报道解放大军捷报等,在部队指战员和游击区人民中拥有较稳定的记者群。支队部陆续为《金萧报》配备了一批记者,他们是管白宇、张金庄、顾忿、洪坦、欧发等。其中以随主力部队行动的管白宇写稿最多,起的作用最大。当时,金萧支队几件大事,例如皖南会师五战五捷、分水起义、解放寿昌等等,都由他写了消息报道和通讯。(12)报社还印发一份16开本的《金萧画报》,后改办通俗小报《群众报》。同时,沿用鸡鸣社名义翻印出版书籍,先后出了《李有才板话》、《王贵与李香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土改与整党》、《论领导》、《反对经验主义》、《我们的出路》等等。1949年5月,金萧地区各县相继解放,19日,《金萧报》出了终刊号。
《新路南报》1949年1月在原《路南简讯》基础上改名创刊。编印地在缙云县双坑村一带雪峰山区(原固定地址),由中共路南特派员(即地区级党组织,当时实行特派员制)和浙东人民解放军路南军分区司令部(六支队)主办。社长潘钧(张洁),主编徐克明(林克)。初为4开4版油印,3日刊。4月中旬改为日报,5月8日进入永康城后改为铅印,交同文书局印刷。报社由路南地下党购得五灯收音机一架,由潘钧改装成收报机建立电台,所以该报创刊就得以主要抄收选登新华社的电讯稿,同时报道路南地区地下党和武装斗争的新闻。《新路南报》由六支队交通站通过地下交通网,发行于以缙云雪峰山区为中心的永康、缙云、武义、宣平、丽水和金华部分山区,主要对象是游击队、地下党、外围组织和进步人士,有的报纸还特地送进国民党长官和土豪劣绅家中,扩大政治影响。1949年5月22日,该报终刊。24日并入解放军驻金某部与金华军管会主办的《金华新闻》。从创刊到终刊,《新路南报》前后出版32期,另出快报3期,号外2期,报社还曾抄录新华社电文编印3册《学习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