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钱江晚报》与各地晚报
浙江在解放后的首家晚报《钱江晚报》1987年元旦创刊,浙江日报社主办。初创时日出4开4版,几经扩充,2000年出32版。主要由都市生活、时政、经济、科教、文娱和体育类6大板块构建版面格局,在编排上则采取一些“非常规”动作,突破呆板的、缺乏视觉冲击力的固有版式,形成“钱江晚报现象”。《中国新闻出版报》曾用两个整版篇幅作了介绍,并发表评论员文章予以高度评价。
《钱江晚报》以“心向读者,情系万家”为宗旨,创刊以来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还有不少专栏、专版,如“昨夜今晨”、“民情日记”、“今日视点”、“财富榜样”等等,后又开辟“记者在您身边”专栏,替百姓解忧难,为群众办实事。当时,杭城万户居民家因天寒地冻自来水管破裂,给日常生活造成困难。该报接到读者一个个求助电话后,即派记者采访报道,并通过舆论影响,动员社会力量很快把自来水管修好,赢得群众一片赞许声。1993年11月,与工商部门、知名企业一道推出“联手打假”专题报道,推动建立跨地区的打假协作网。报纸上还曾进行“市民评论派出所”、“先进公交车线路评选”,以及公众评说出租车、“十佳法官”等,为这些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部门和行业架起沟通之“桥”。此外,配合舆论监督,邀请政府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报社“挂牌值班”,当场拍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该报以大部分版面,及时刊发本省和国内外时政要闻,并提供经济建设等方面众所关注的信息,又把报纸的触角伸向街道里弄、居民家庭,报道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事,注意反映新型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开门办报,读者参与,组织多种社会活动。如举办旨在倡导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无限创意·新生代作文大赛”,有数万学生参加,全国知名作家点评;开“购房直通车”,设“名车馆”、“名楼馆”,提供消费者方便,为工商企业服务。由于努力做好做强报纸品牌,改善报业经营管理,该报期发数大幅增长,从最初6万份跃增至60万份,2000年常年整订50万份,零售5~10万份。
到90年代,各个地区也相继创办晚报。1993年2月创刊的《温州晚报》,扬晚报之优势,补日报之不足,以刊发当日和昨日新闻为主,内容贴近生活、家庭、市民。关于向平阳矾矿职工送温暖系列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各界人士慷慨解囊,解了特困职工燃眉之急。该报开展的“牵手助残”、“爱心献功臣”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2000年3月,推出“流动编辑室”专栏,反映市民的投诉或咨询,并以“回音壁”形式作出解答。2000年每期发行量21万份。在1994年8月创刊的《绍兴晚报》,内容除刊登时事新闻外,透视社会热点,弘扬名城文化,重点专栏有“今晚视窗”、“会稽夜话”等。“有事找晚报”渐成绍兴市民的口头禅,仅在1998年,收到读者来信近2000件。《宁波晚报》1995年元旦刊行,1999年从4开4版扩为16版,组成《生活服务》、《读者参与》、《休闲娱乐》三大专版系列,并有新闻、财经等5个周刊和《三江月》文艺副刊。1998年宁波接连发生多起车祸,该报获悉某地买卖假驾驶证这一有关线索,经过派出记者赴该地暗访,遂将制假黑幕公诸报端。此事曝光后,最后被公安部取缔。报纸期发量初为3万份,后上升到19万份。2000年1月,《舟山晚报》发刊于定海。出版后力求“捕捉独家新闻,丰富文化生活,关注时政家政”,并在当年开通“民情专线”。《金华晚报》与《南湖晚报》(嘉兴)原系内刊,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公开发行。所刊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市民生活,在坚持高品位的前提下,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除以上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各家晚报外,以浙江省内刊号发行的,还有《湖州晚报》、《衢州晚报》、《台州晚报》以及《处州晚报》。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下午版》创刊,浙江第一次出现了下午版报纸。从出刊时段看,区别于日报、晚报,而就其内容侧重点分析,则与晚报类似。《下午版》初出4开4版,均为新闻版,扩为8版(周二、四、五16版)后,新闻仍占绝大部分版面,辟有“今日最新消息”专栏。内容与日报配合、互为补充,除了时政新闻,更多的是文教、体育新闻和社会新闻。其优势在于,利用出版时间差,加快新闻的发布节奏,上午的新华社电讯、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以及体育大赛等热点新闻,均可尽快见报,并在增强时效性基础上主攻“特色新闻”。如连续报道《救救西湖》,披露西湖一度被污染情况,同时发动读者参加西湖治污活动,颇见成效。所设“大众热线”为报纸扩大了新闻来源,不少突发事件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有读者拨打电话报料。有些昨晚或今晨的事,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上午采访写稿,当天下午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