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量大面广体系健全

报纸量大面广体系健全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报纸量大面广体系健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建设平稳、较快发展,浙江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渐趋繁荣,跻身于全国“新闻大省”之列。彩印的报纸这期间逐渐增多,还曾出现印刷在丝绸上的报纸,作为一种藏本,堪称浙江新闻史上的“第一”。在加拿大《今日中国》上的“浙江新闻”专版,则由省新闻办公室主任张宝贵、《浙江日报》总编辑张曦,与加拿大新经济有限公司章建国签署协议后开设。

一、报纸量大面广体系健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建设平稳、较快发展,浙江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渐趋繁荣,跻身于全国“新闻大省”之列。就报纸而言,其总数是省内有史以来最多的,发行量更远远超过以往最高纪录,而且种类较为齐全,报业的结构与布局也较合理,从而形成全省以各级党报为主导的多门类、多品种、多层次的报纸体系。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的有序展开,各类报纸在改革中扩大版面和缩短刊期,并力求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活泼新颖,较充分地满足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多种需要。

1990年初至1995年底,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由50家增加到86家。1999年,经过第二次报业结构调整,报纸数量为78家。嗣后,县级党委机关报继续得到发展,并有其他报纸获准创刊,至2000年12月,全省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各级各类报纸总数为94家,内含党报41家,综合性报纸9家,专业性报纸36家,晚报、下午版8家。如果加上省里获准出版的各种内刊(报型内部资料),包括县报、晚报、企业报等,以及高等院校报纸,据不完全统计,总共至少在250家以上。其中,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有省、市(地)、县三级党报,工人、青年、侨胞等特定对象报,早报、晚报、快报等都市类报;专业性报纸则涵盖经济、文教、法制、科技,以及工业、农业、商业、邮电、体育、旅游、美术、广播电视、公共关系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除此以外,还在海(境)外报刊上开辟报道今日浙江的5个专版。

80年代到90年代,鉴于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和出报手段现代化,为丰富报纸内容,以适应读者需求,全省报界出现了一个扩版增版热潮。初期,除《浙江日报》为对开1大张外,各报均为4开4版。1985年,《杭州日报》率先恢复出刊对开4版,随后地市级党报陆续改出对开大报或4开8版。进入90年代,绝大多数的市(地)委机关报,均日出对开8版,《浙江日报》则从对开4版扩至8版、12版,逢周六增出《周末文荟》对开2大张,省、市(地)级党报有些版面还先后启用彩色印刷。在此期间,其他报纸也在扩版,如《钱江晚报》初创时是4开4版,后逐步扩为32版、48版。

彩印的报纸这期间逐渐增多,还曾出现印刷在丝绸上的报纸,作为一种藏本,堪称浙江新闻史上的“第一”。1993年3月19日,由江南游报社和杭州凯地丝绸公司联合,按《江南游报》219期原版特制,出刊对开8版,真丝质地、套色印染,其精美程度和清晰度胜于同版新闻纸印刷的报纸。1995年10月7日,《湖州日报》印刷了400份绫绢版同日报纸,这在世界上也属首次,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一些外国驻华大使通过各种关系索购这种绫绢报。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报纸期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幅提升,相当一部分报纸甚至成倍增长。90年代末,据统计表明,全省各报总期发数约为945万份,其中平均期发95万份和超过60万份的各1家,20万份以上至45万份的8家,10万份至20万份的21家,5万份至9.5万份的22家,其余多为三五万份,最少的也有一二万份。1996年至1998年《浙江日报》的发行量连续居全国省报发行量第二位,《钱江晚报》期发70万份,《浙江广播电视报》曾达160万份。

90年代中、后期,在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使一些国家的华侨、外籍人士和香港同胞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发展中的浙江,《浙江日报》还在法国、美国、加拿大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报纸上,先后开辟海(境)外专版。这些专版富有鲜明的浙江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欧洲时报》“浙江专版”,这是浙江报纸在外国开设的第一个专版。1995年10月,《浙江日报》副总编辑兼所属《钱江晚报》总编辑孟玉兔与法国《欧洲时报》总编辑梁源法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决定从次年1月起,《欧洲时报》设“浙江专版”,每期一整版,套红刊出,稿件和图片由钱江晚报社提供,1998年9月移交浙江日报社组版。“浙江专版”内容,从开始以经济为主,扩展到政治文明、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商贸市场、城建房产、环境保护、风物人情以及侨胞之乡等各方面;并相应设置一批专栏,如反映新成就、新气象的《喜说浙江》等,也刊登了不少有分量有深度的文稿,如《全国富县我最多“浙江现象”引人注目》、《柴松岳省长向国外有识之士招手 期待您来浙江共创“天堂硅谷”》、《三位台湾记者杭州话感慨 浙江处处是商机》。

1996年11月,《浙江日报》总编辑童炽昌与美国《侨报》总裁谢一宁签署协议,决定自1997年1月起,在《侨报》上刊出“今日浙江”专版,以使在美华侨和旅美华人了解中国、了解浙江。每月出对开一整版,《浙江日报》负责文字、图片、广告、传送等方面工作,《侨报》负责完整版面,并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3地同时印刷、发行。《侨报》“今日浙江”所刊报道,追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浙江兴起城市化热潮10年建成三大都市区》、《欢迎长住浙江》、《六位外国专家获在华永久居住权》等。同时设有专栏,如关注社会生活的“百姓话题”,介绍名特优新产品的“浙江一绝”。

在加拿大《今日中国》上的“浙江新闻”专版,则由省新闻办公室主任张宝贵、《浙江日报》总编辑张曦,与加拿大新经济有限公司章建国签署协议后开设。1999年6月起刊出,每期一个版,彩印。2000年6月下旬,“浙江新闻”由月刊改出双周刊,并扩为2个整版加2个半版。整版登载综合新闻,含“钱江明珠”、“农村新事”等栏目;半版的“旅游”、“美食”、“养生”专栏。

在香港《文汇报》上,浙江日报社也辟有“今日浙江”专版。另有《温州日报》与美国《侨报》合办,从1998年5月开辟“今日温州”专版,在《侨报》美东版、美西版同时刊出,均为4开版面。作为温州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今日温州”主要刊登温州重要新闻,向在美温州乡亲介绍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新面貌。

以上各种海(境)外专版,通常是每月1期,内容以反映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为主,同时也报道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1998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文汇报》和《侨报》的专版上,分别开辟的“二十年的变迁”专栏,集中宣传浙江省各地市在这20年中的巨大变化,刊登了一批反映台州发展股份制经济、义乌建立小商品市场、舟山加快海洋经济建设等重点稿件。根据海外华人的阅读习惯,在版面编排上更加注意可读可亲、图文并茂。浙江省委对《浙江日报》海外专版很重视,在香港《文汇报》、美国《侨报》和法国《欧洲时报》的专版创刊号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都发去了贺词,指出《浙江日报》海外专版的创刊,体现了浙江人民走向世界的愿望,也为境外各界友好人士了解浙江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浙江从解放初着手构建的社会主义报纸体系,几经起落折腾,特别是“文革”期间的破坏,到新时期得以重建和发展。报纸体系重建和发展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即1980年至1983年,《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各级党报仅为7家,包括其他报纸在内共计不足20家。当时,宁波、温州、舟山、金华地区党报已恢复出版,《湖州报》也在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委机关报,但有几个地区的党委尚未办报,而县级党报除《江山报》、《诸暨报》、《永康报》外均未复刊。此外,虽有《浙江科技报》以及复刊不久与新创办的几家报纸,为数也还不多,种类和层次缺口也比较大,全省较完整、健全的报纸体系有待继续构建和完善。

第二阶段,80年代中、后期,报纸数量显著增加,种类也开始多样化。这期间,台州、绍兴、丽水、嘉兴和衢州地区,相继复刊或创办党委机关报,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内第一家晚报《钱江晚报》也开始与读者见面,尤其是《联谊报》、《浙江法制报》等一大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报纸异军突起。至80年代末,全省多种类的报系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进入90年代的五六年间,主要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省报业呈现进一步发展势头。突出的标志是,各县(市)党委机关报先后复刊。同时晚报和广播电视报在各地区兴起,《浙江经济报》、《浙江老年报》、《美术报》等各种报纸竞相创刊,从此发展和完善了遍及各市(地)、县的报纸体系。这期间和稍后,《浙江日报》等还开辟和拓展了海(境)外专版。

第四阶段,90年代后期至2000年,又有一批新创办的报纸出现。其中都市类报纸的问世,如《都市快报》、《今日早报》和《温州时报》等,尤为令人瞩目。另有一些高等院校报纸及众多企业报等,均于此时或早些时候在内部出版发行。至此,全省报纸体系较前更趋健全,报业结构和层次布局也较合理。其间,经几次报业整顿,开始控制量的扩张而着重报纸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