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接受采访中
将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你最想表达的内容先说出来或突出出来,然后再说次要的
这样能让记者准确地理解你的意思,否则,如果你的核心内容不突出,让记者不明重点,可能就会出现误报或不准确的报道。
把你最想说的核心内容以简洁、醒目的语言进行表达,最好能让记者可以作为标题或导语
标题现在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信息爆炸,一份报纸几十页,大家没有太多时间阅读全文,许多人都只浏览标题,然后就形成观点。许多网民往往也只看标题后就发帖子发表意见。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出面接受采访反而会“引火烧身”?为什么突发事件出现后新闻发言人或领导的表态会引来更大的批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标题内容与他的讲话内容有较大出入,有的完全意思相反。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看到许多网民对一些表态进行指责和批评,自己点进去一看,结果并不是那么回事。人家说的并不是那个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标题的误导。
敏感时期,表态要慎之又慎
你们单位的一些行为或政策在受到公众广泛质疑或批评时,如高工资问题、收红包问题等等,你在接受其他问题的采访时表态也要慎重,以避免引起误会。
不要让人理解你的表态是为这些行为辩解或背书。所以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划清界限,表明态度,然后再回到你的主题。否则,你的表态就会是“引火烧身”,引来广泛的抨击和指责。
说话要留有余地
面对有关批评和指责,出面表态时说话不能太绝对,要给自己留一些余地。但现在许多部门发言人在出现危机时的表态基本都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要明确表态针对的主要对象和目的,注意说话效果
说话、表态忽视或不重视效果是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主要问题就在于只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的宣泄,不管公众是否会理解或被说服。
例如,当出现负面新闻甚至中伤性的新闻时,我们普遍的做法就是首先就表示对方是不负责任的,是造谣,是别有用心。你一定要清楚,你此时出来说话的主要对象不是新闻制造方,而是广大公众,你的目的不是急于找对方吵架,不是为了说个痛快、把对方骂个痛快,当务之急而是要告诉公众对方说的是不符合事实的,以消除负面影响。同时,你应该明白你一上来就指责,反击对方,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往往还会产生负面效果。公众不但不可能因为你的这一义正词严的表态就相信你了,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负责任、傲慢。这也正是媒体和网民最反感的。
要说服人,就要心平气和、要有根有据,而不是比嗓门。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愤怒要收敛一些,要表现出谦虚、诚恳的态度,才能说服公众。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出现有关你们部门的一些不实传闻或无端批评。你可以这么表态: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有关本部门的传闻或意见,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这些批评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监督,对提高我们的工作有帮助。在此,表示感谢。但在此要说明的是,传闻中的一些说法与事实有一些出入。本着对公众负责、对本部门广大职工负责任的态度,需要做一些说明和更正。更正完后,再次表示希望公众给予更多的监督。
我相信,这么表态比一上来就指责别人造谣、别有用心让人容易接受多了,受到的指责也会少多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许多部门领导或发言人在面对负面新闻时的表态都是很冲动的,往往指责对方。
言多必失
●根据提纲或口径回答完问题就要打住。不要没完没了地解释、发挥。
●不要怕冷场。有些人怕冷场,自己还不断找新话题。对新话题,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容易出错,并且易引出新的问题。打破沉默是记者的事。记者没有问题了就应该结束。除非你有话要说。
●应该控制受访时间,每个问题的回答控制在一两分钟时间内。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读者群。面对不同的媒体,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和风格回答,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很明显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接受百姓生活或娱乐类媒体的采访,在语言、风格和内容上都应有所不同。接受后一类媒体记者的采访,肯定语言要轻松、要通俗易懂。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则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回答不同媒体记者提问时一定要想一想其背后的读者是什么人,想一想怎样说才能产生效果。
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表述方式和内容都要照顾对方国家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
不能用对中国记者一样的表述方式。否则,没有多大效果。请参见本书第四章“有的放矢”原则。
围绕提纲或口径讲
既然同意接受采访,一定是有话要说,有东西要宣传。在接受采访前要充分准备,要有提纲或口径。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量围绕这几个问题讲。不能被记者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否则,费了不少工夫,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在非突发事件期间接受记者采访
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与众不同。在当前的信息海洋中,要想让人关注,达到宣传目的,回答问题时应多准备几句对媒体来说有吸引力的话,尽量少说套话。争取让记者和公众在每天的千篇一律中看到一个亮点。
第二,避免平淡、乏味。平淡、乏味是宣传或传播的巨大障碍。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都是干巴巴的东西和数字就会显得很枯燥,没有吸引力。想要给公众留下印象,最好是在接受采访时能说几句充满激情的或幽默的语言。如果你说的话没有给人留下印象,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美国《媒体公关12法则》的作者马克·麦希斯说,从营销的角度看,乏味的采访对于提升你的形象有害无益。
对记者要友善和尊重,不要得罪记者
据报道,1999年9月3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编辑室的委托,9月3日河南省电台记者到兰考采制国庆特别节目《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9月4日,兰考县委书记宗家邦陪同开封市参加“三讲”教育的领导到焦裕禄陵园敬献花圈。该记者闻讯赶到活动现场,向宗家邦说明来意。宗书记勉强答应接受采访,但要在中午陪领导吃完饭以后。下午,该记者几经周折在县里一家宾馆找到了宗家邦书记,有意识地将话题引向焦裕禄,宗家邦却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有好多事都没办好,我的任务很重啊。”期间,该记者不断提醒宗家邦要多谈谈焦裕禄,宗家邦被问得不耐烦了,突然生起气来,大声喝道:“我对你的问题不感兴趣,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随后大骂记者,并将他赶出门去。不久,宗家邦觉得不对头,忙派人找记者,得知记者已返回郑州时,宗家邦立刻丢下手上一切事务,亲自开车前往郑州做工作,但来不及了。9月9日,该记者将宗书记的这句话进行了报道。报道出来后立刻引起了广大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响。河南省开封市委不久就免去宗家邦的县委书记职务。
免职后,他接受采访时不承认说过这句话,但承认酒后得罪了记者。他说:“我没说过那些话,组织上做过调查,有证人、有证言。到啥时候我也不会说那些话。在兰考,焦裕禄精神对我工作有很大帮助和推动,我就是靠焦裕禄精神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做好工作的。”记者问他:“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说焦裕禄精神过时了,你有什么看法?”他说:“兰考不存在这个问题,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已深入人心。”后来记者老问,他有点儿不冷静,就说:“你这个人太不礼貌,我对你不感兴趣,你他妈下午再说。”
敏感问题、无聊问题或与主题无关的要善于回避
如碰到你不想回答或回答不了的一些敏感问题或与采访主题没有关系的问题,可以通过技巧加以回避。要记住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回答的。对一些无聊的问题、私人的问题说“无可奉告”是可以的。前面新闻发布技巧中的一些方法基本都可以使用,并且可以更为随意和灵活地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