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手机图书的出现和发展
手机图书是指以手机为终端来下载和阅读的电子书,是电子书的延伸,它除了具有电子书的特点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优势,这也意味着其出现和发展需要具备相当的条件:
第一,从传播技术来看,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使手机的媒体功能逐渐放大。手机最初是用于语音通话的工具,但它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其媒体功能不断放大。手机作为媒体始于手机短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定制、短信点播等方式获取信息;手机短信使得手机从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变成大众传播的新型媒体。但是,短信的表现形式单一,而且受到字数的限制(70字以内),因此手机短信只是手机媒体的最初阶段。在普通短信基础上的彩信业务可以传输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数据包,表现方式多媒体化。但是,其“容量”仍然受到限制(7000~10000字)。为了提高手机的信息传播功能,移动运营商推出了WAP业务(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网络使用协议,它通过WAP平台把Internet的信息和业务引入移动电话。不过,网络带宽较窄,信息传输的速度受到限制。为此,掌信型业务又被开发出来,它是在手机中安装阅读软件,通过移动终端连接Internet,实现各种资讯的动态下载和随身浏览。但这需要手机终端制造商与软件提供商进行合作,从而造成标准不一,给手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3G手机的到来,将极大地推动手机出版业的发展。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能兼容第二代移动系统,同时要提高系统容量,提供对多媒体服务的支持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p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p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ps。目前国际电信联盟接受的3G标准有以下三种: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中国的TD-SCDMA。3G手机的技术优势将推动手机出版业的发展,表现在:其一,带宽更宽(从2.5G的几十Kbps提高到几百Kbps)可以保证含有更丰富表现力的媒体内容在更短时间内传输;其二,3G手机的屏幕更宽、分辨率更高,阅读会更舒适;其三,具有QoS(quality of service)机制,即服务质量控制机制。在3G空中接口增加了QoS控制机制,可为特定QoS要求的业务提供足够的带宽和优先级服务,保证业务质量。第四,资费可以更加灵活。3G技术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使得通信资费存在下降的空间,这将刺激用户的需求。
第二,从产业竞争与合作关系看,媒体融合使得出版业与通信产业之间的互动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平台开始出现融合化的趋势。电脑手机化、手机电脑化、电子阅读器看电视、数字电视看电子图书……各种媒体模式的逐步统合使得媒体出版平台不断向单平台系统发展。比如,2006年生产的日本手机,搭载了电子书报刊的阅读功能,同时可收看电视。2007年生产的日本手机,已具备普通电脑的所有基本功能。
媒体的不断融合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它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内容开发者和应用者,是实现内容公开与传播化的机构。因此,随着出版媒体平台的不断融合,以往完全没有关系的各类媒体将在同一平台上展开新的竞争。同样作为内容开发商的报纸、杂志甚至电视台、电影公司将很快对传统的出版社形成巨大的冲击。在新兴的综合出版平台上,传统出版社仅存的内容开发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一些网站和无线技术开发公司借助自身的技术平台跻身图书选题开发领域,成为新的内容出版商。比如,日本已经诞生了专门开发手机原创图书的WAP网站和手机图书内容中盘商。我国的天涯书屋、空中网等数字内容开发商也已对手机图书的内容原创开发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拥有3.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更是借其强大的客户资源与多方合作打造“梦网书城”。
媒体融合对传统出版社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出版社只有加强时代紧迫感,主动地与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进行互动,才能将内容优势化为竞争优势,始终处于产业发展的前沿。
第三,从市场需求来看,手机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传媒产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推动了手机用户需求的升级,从收发短信、电子邮件,到手机游戏、手机书报刊阅读。手机阅读除了具有网络阅读的优点外,还有便携性的优势,因此它比网络更普及,比手持阅读器更时尚,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新宠。据CNNIC2007年5月发布的首次WAP发展调查报告,截至2007年3月底,中国国内手机上网用户人数为3900万,而手机在线阅读成为用户使用较多的几大服务之一。通过WAP在线阅读和下载电子图书的比例为34.9%(即1361万人左右)。另据《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未来5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