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互动

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互动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在中国出现,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更深远的层面继续进行,并且不断地延伸。(一)我国体育传媒的种类及其与体育产业的关系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大众传播媒体可分为两部分:平面(或印刷)媒介与声像媒介。

第一节 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互动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与传播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运动离不开传播,传播产业同样也离不开体育产业。社会越发达,体育与传播的关系就越密切。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在中国出现,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更深远的层面继续进行,并且不断地延伸。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体育传播活动与体育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体育传播业的发展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体育传媒和体育传播活动,不断地改写着体育传播的历史。总的说来,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如果经营得当,二者将形成双赢的关系。

一、体育传播对体育产业化的促进

在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关系中,体育传播对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是二者关系中的主要方面。体育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事实上每天都在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体育交流、体育部门举办新闻发布会、传媒对各种赛事的报道、体育行政机关的上下联络、协调,学校体育课上师生的互动、体育爱好者健身信息的获知等等都是体育传播的组成部分。所有对体育信息的传送活动都属于体育传播的范围之内。但是,真正对于体育产业化有重大影响的体育传播活动几乎都是借助于体育媒体而展开的传播活动。

(一)我国体育传媒的种类及其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大众传播媒体可分为两部分:平面(或印刷)媒介与声像媒介。前者包括报纸、杂志、书籍,而后者则涵盖了电影、广播、电视,其中广播和电视又被称为电子媒介。

报纸是体育媒体中兴起最早的媒体形态,在今天,它仍然在体育信息传播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总的来说,体育报纸是为了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刊载体育赛事的新闻和体育时事的评论为主的一类专业报纸。一般以日刊或周刊的形式公开发行。20世纪80年代,体育报纸不断发展壮大,为宣传我国体育政策、传播体育信息、丰富人民的娱乐生活、提高人民的体质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大众不可缺少的传播工具。

在21世纪的今天,除了报纸之外,电子媒体作为兴起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媒体形态也在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整个体育传播的发展。我们对电子媒介的论述集中在广播和电视上。

广播媒体从广义上讲包括了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导线来传送声音、图像的信息工具。从狭义上说,广播媒体仅指声音广播。从传输技术手段的不同来看,广播和电视又可分为两类:以无线电波来传送节目的无线广播和无线电视;以有线网络传输信息的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

广播、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顺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它们的出现又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使得人类的新闻传播业发生了巨大改变。即由以平面传播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新时期。电视是现代社会中影响最大、受众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体之一。由电视台播发的综合运用画面、字幕、音响和语言等元素制作的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新闻专题节目和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或录播,我们统称为电视体育报道。当今,从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主要有两个,一是综合性电视台(频道)所设的体育新闻节目和体育专题栏目,二是专业的电视体育频道。

除了以上两种媒体之外,另外一种媒体也悄然兴起,更不容忽视,它就是网络媒体。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短短的20余年间,网络媒体已经完成了飞跃,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并存的新媒体,在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网络媒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网络媒体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但从总体发展趋势来说,相信备受关注的体育信息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必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今,我国体育媒体的数量和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国体育媒体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加以科学论证,无疑会对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繁荣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会对我国体育传媒和体育产业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优秀运动员,高水平运动队、俱乐部,精彩体育赛事等,因其能够经常提供新鲜、刺激、极具亲和力的形象和事件而备受媒体关注,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和体育传播的内容;媒体因此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读者或观众,提高发行数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等,吸引赞助商和广告商,不断扩大市场效益;而赞助企业、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商对这个活跃的展示媒介存在一定的品牌宣传需要,这里的供给和需求构成了体育媒介市场。有较高商业价值的体育媒介以其独特魅力,能够吸引赞助商以购买标志权、冠名权的方式来扩大其产品的传播面。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名义和标志特许使用权、广告赞助额达4 000万元;1998年,第13届亚运会有30家中外企业购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标志的特许使用权,赞助款、物总额达3 800多万元[1]

(二)我国体育传播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我国体育传播对于体育产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显性的影响来看,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作为传播体育信息的体育媒体,它们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传播推动体育产业的兴起和繁荣

体育产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能够为体育产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资金,伴随体育产业广泛深入的发展,体育传播日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之一。

现代体育产业的繁荣得益于体育传播,一方面电视等媒体扩大了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电视台也为体育组织送来了巨额的转播费,今天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体育组织,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电视转播费,电视转播费来源于电视转播权的转让。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是指体育委员会或赛事组委会举办体育比赛时,允许他人利用电视进行现场直播、录播,并从中获得一定报酬的权利。电视台肯付出高额的转播费用,是因为大投资可以给电视机构带来更巨大的回报。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体育竞赛单纯依靠政府的拨款和赞助的模式。1924年巴黎奥运会,政府和巴黎市提供一半的经费,但随着奥运会规模的日益扩张,开支节节攀升,使主办者不堪重负,奥运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由于组织和管理不善,预算完全失去控制,最后亏损近10亿美元,最终奥运会后留下的巨额债务使当地人民和政府痛苦不堪,以至后来无人愿意申办奥运会,1981年申办1988年奥运会的只有两个城市。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的转折点。奥林匹克运动找到了符合现代体育市场运行规律的运行方式,首次完全由私人企业组织,以完全商业化的方式组织这届奥运会,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组委会引进公开招标制。电视版权的出售也采用同样办法,经美国ABC、CBS、NBC、ESPN四家公司竞争后,ABC出价2.25亿美元成交。1979年9月26日,这项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视版权被披露时,引起了轰动。此外欧广联付出1 980万美元,日本付出近1 800万美元。萨马兰奇曾自豪地说:“随着电视进入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新纪元开始了,今后不再有组织奥运会的财政困难了”[2]。洛杉矶奥运会模式获得了成功,共盈利2.22亿美元[3]

现代比赛,特别是国际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观看,各国都利用转播体育竞赛插播商业广告。竞赛广告和转播权的销售,也使体育部门可以从电视传播获得更多的收入。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有11家世界著名厂家提供赞助,其中七家每家出资3 000万美元,换取四块广告牌。另外四家每家出资2 000万元,换取两块场地广告牌。第12届广岛亚运会的经费由组委会自筹,主要依靠马自达公司等十家厂商的赞助。1996年奥委会组委会得到可口可乐公司、柯达公司、IBM公司等著名厂商的赞助,赞助总收入达5.37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33.8%[4]

2.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媒体的宣传,媒体是企业走向市场的中介,只有媒体的大量宣传,才可以使体育产业化走得更远更好

在现时期,高科技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传播媒介和体育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二者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推动体育传媒的发展,继而促进体育产业化、市场化。体育传媒对体育产业化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在体育产业的萌芽时期,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相关的体育信息服务难以形成产业,发展得相当缓慢,也可以说是相当落后,因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和整体发展速度。体育传播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电子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体育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现代奥运会的运作就是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奥运会在它的电视伙伴那里找到了获得资金的渠道,同时也找到了传播最有效的途径。经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奥运会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体育赛事的范畴,而成为了联系着体育媒体、体育产业、广告商、赞助商、观众的重要资源。在整个产业链中,电视等媒体成为体育向全世界发展,并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其成果不仅仅在于它能使五大洲的亿万观众及时、完整地收看到国际上的各种体育比赛实况,更在于媒体通过其极具影响力的宣传,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被作为一种资产来运作,并且参与运作的产业链各方均能够得到其所期冀的效果。

社会的需要使体育传播机构和体育组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到了一起。电视为体育传播扩大影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体育组织在体育比赛中,注意按照电视传播的标准去加工比赛,为电视台送去高质量的传播内容。二者的合作属于双赢的合作。1992年12月,国际奥委会(IOC)在瑞士洛桑召开“21世纪电视媒体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各国电视机构就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化的问题进行了研讨,首次提出了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化的概念。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体育传播市场也日趋成熟。中国体育产业在电视媒体,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帮助下,逐渐走向了市场化,很多单项运动都走上了职业联赛的道路。

3.传播媒介为社会和体育人物树立形象,为体育产业打造出知名的品牌

体育运动通过传播媒介为社会树立体育人物的形象,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威信和知名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比赛前后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利用传播媒介已成为教练员、运动员重要战术手段。这也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潜在要求,即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这些知名品牌会增加市场附加值,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早到世界级体操王子李宁,近至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骄傲刘翔,其形象的树立都离不开体育传播媒介的宣传。“李宁”是中国第一个知名的体育品牌,占据第一天然的优势,1999年,“李宁”公司创下了7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而李宁体育品牌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李宁个人在中国体育界的影响力,和作为中国一流体育明星的魅力。这种影响和魅力与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正是得益于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李宁得以建立自己的体育品牌,并且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夺得奥运会110米栏冠军之后,更是成为媒体争相宣传报道的中心人物,媒体的报道和宣传突现出刘翔的健康、乐观和活力,使其成为中国新生代运动员的代表。

李宁品牌的建立带来的是中国自己的体育品牌的崛起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刘翔形象的背后是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活力,是国人对于中国体育的希望,这一切使体育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充满感性和人情味的世界,而缤纷的外表下面体育产业化的战车正在隆隆地前进着。

4.经由体育媒体传播的体育广告对体育产业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除了各类体育媒体的宣传报道之外,还有一种体育传播形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它就是体育广告。体育广告是体育产业链中的一环,对体育产业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体育广告利用体育比赛以及与体育比赛相关的媒体向公众传递商品、劳务等信息,它是联系体育运动和现实生活的纽带。体育广告本身就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我国的体育广告至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现在国际广告专家有一个评价,认为2008年以后,中国可能要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广告的第二大市场。体育产业包括诸多内容,而体育广告是体育产业的“喉舌”,对体育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广告首先在西方国家产生,由于体育广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它成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体育品牌的有力手段。随着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提高、播出时间的增加、播出范围的加大,电视台从广告中获得丰厚的回报。美国在1970年电视广告费15万美元/分钟,15年时间里电视广告费增长了六倍,最近15年继续高速增长。另外,出现在赛场上的广告,有的设在体育场馆内外的墙上,有的在器材、挡板上,有的在运动员的衣物上,这些广告大都与电视转播有关。体育电视转播放大了比赛场地,使观众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了体育广告的受众,使观众在欣赏体育节目的同时,成为了广告的受众。另外,体育广告业促进了体育赞助和体育彩票等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2001年,足球世界杯决赛休息时间30秒广告费用是100万法郎[5]

体育作为广告载体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方式来负载传播信息。冠名、冠杯,体育明星,围场广告牌,显示屏广告,空飘条幅,运动员服装广告等等都可以作为信息载体。体育赛事所负载的广告信息到达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传统的大众媒体,其所特有的双重信息传播渠道,能让一些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刊播广告的商品,通过电视转播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屏幕上,进入观众的视线。可见,广告在体育走产业化道路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了以上论述的体育传播对于体育产业的直接的和显性的影响之外,体育传播和体育媒体对体育产业还存在着一些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从长远看来,这些影响也有助于体育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5.体育传播媒介介入的传播活动缩短了体育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促进了全民健身和体育娱乐市场的发展,体育传播活动作为纽带将媒体的受众与体育产业联结起来,为体育产业培养出了消费群体和潜在的消费群体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与社会成员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体育活动吸引着社会成员,社会成员尽可能多地参与其间,这就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开拓市场的可能性。绝大多数受众是通过传播媒介的宣传、介绍,以及体育新闻报道中认识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

吸引广大受众的不仅仅是激烈对抗的竞技体育,通过体育媒体的宣传、介绍,很多寓动于静的大众健身娱乐项目也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受众的参与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以钓鱼这一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为例,北京地区1990年钓鱼爱好者大约有40万人,1993年发展到近80万人,天津市有钓鱼爱好者约100万人。到1994年,钓鱼爱好者人数增加23%,而且钓鱼爱好者的主体已经从老年人转移到中青年和妇女。另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全国钓具销售总额突破7.2亿元人民币,1995年销售总额突破8亿元人民币[6]

6.传播媒介加快了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体育产业的社会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历史上体育运动的传播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这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国际化,高水平化和竞争激烈化的现状。现代传播媒介则大大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不能直接观看体育比赛的人能够尽快甚至同时得到体育赛事的消息,并能身临其境地享受体育比赛带来的欢乐。可见,是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潜在的消费市场。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会官方网站首次开通,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烈欢迎。奥运会期间网站的点击次数累计高达2 000万次[7]。1996年,中央电视台以www.cctv.com的域名正式上网,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站点,并实现了对2000年奥运会的网上直播。国际奥委会从迅猛发展的网络势头中看到了推动奥林匹克发展的新动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给体育经济发展的空间势必也将越来越大。

7.体育传播媒介为受众提供了体育娱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体育的观念,使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消费成为居民生活及消费的一部分

对于体育观念的改变从长远看来将大幅度地提升体育产业的产值,当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中来,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才会不断地扩大,良性的市场循环才能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总之,体育传播在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是搭建体育产业良性产业链的关键。

二、体育产业化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体育传播活动以及体育媒体在各个方面对体育产业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单方面的,体育产业在被体育传播影响的同时,也不断地对体育传播施加着影响,体育传播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变。

体育产业化的深入能够为体育传媒带来更高的收视率、收听率和点击率,也就是为体育媒体带来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化能够使体育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随着体育产业化的深入,体育产业日渐成熟,体育自身独特的魅力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对于以体育信息作为传播对象的体育媒体来说,更多的观众乐于收看、收听体育节目,这就意味着媒体的收视率、发行量和点击率必然相应地得到提高。

在现代社会传播活动中,大众传媒的社会价值是通过受众实现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面对着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受众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许多栏目的收视率极低,尽管一再改版,其生存与发展仍步履维艰。但是,以“报道体育新闻、传播体育信息、提供体育知识和体育娱乐”为经营宗旨的体育节目,却独领风骚,不可撼动地占领着属于自己的受众市场,并且保有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受众,这是由体育本身特有的魅力所决定的。

收视率是电视转播的生命线,没有了这条生命线,它就失去了生存之本。正是体育的愉悦性、参与性和明星效应使得现在人们对体育投入了极大的热情。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观众达到近200亿人次,正因为如此电视以较低的投入对一些精彩体育赛事的直播、录播就可以提高整体收视率。AC尼尔森公布的数据显示,NBC在奥运会第一周的收视率比包括NBC在内的美国四大电视网的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要高142%,播报奥运会把CNBC(有线NBC)的收视率提高到0.21,比奥运会开幕前一周的收视率高了一倍还多。MSNBC的收视率也同样翻了一番,达0.30。Bravo的收视率从前一周的0.17上升到0.24。USA(美国频道)稍晚才开始报道奥运,它的早间和日间奥运节目的收视率是NBC所有有线频道中最高的。它播放的美国—希腊男子篮球赛吸引了168万美国人观看,创下该频道自1995年建立以来下午3—5点时段收视率的最高记录。Bravo播出美国运动员8月17日争夺女子击剑比赛金牌的比赛也吸引了44.3万美国人观看,同样创下该频道有史以来下午5—8时段的最高收视率。

高收视率意味着高额的广告费用,意味着媒介产值的提高,也就是说,体育的产业化能够为体育媒介带来更丰厚的利润。电视、广播等媒体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广告,而广告的价格又直接和该媒体的收视、收听率相联系的。

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是一个聚宝盆,它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1985年NBC(国家广播公司)以7.05亿美元买下了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又以5.45亿美元,买下盐湖城冬奥会电视转播权,并以23亿美元包揽了2004,2006,2008夏、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8]

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费用一览表[9]

img8

(二)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活动可以直接影响媒介的传播内容及经营范围

报纸、杂志及电视都开办了一些吸引受众参与的电视专题栏目或节目,这些节目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和报道形式。体育用品或者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被作为奖励来鼓励观众参与;有些媒介借助自身的形象及影响力制作一些体育周边产品,受到体育迷的热烈欢迎;甚至有些体育中介公司和赞助企业发展到参与包装赛事,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宣传机会,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产业循环。

以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等为代表的体育纪录片栏目就是在体育产业化大潮中新生的比较成熟的体育栏目。所谓体育纪录片指的是以体育为记录内容的纪录片,它具备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特点和规律。我国电视屏幕上最早的体育纪录片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世界体育报道》,通过这个窗口,中国的电视观众饱览了流光溢彩的异域体育风情。德国的绿茵豪门、西班牙的斗牛节、世界体坛的权贵明星——出现在1996至2001年的《世界体育报道》中。2001年5月,《体育人间》栏目诞生,将中国体育传播推向更为广阔和深入的领域。《体育人间》等一系列体育节目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体育栏目逐渐走向成熟。

(三)随着体育产业化的深入,体育市场的成熟,体育传播的观念不断发生着改变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体育产业还没有真正诞生之前,中国的体育传播仅仅停留在就体育赛事的时间、地点、人员、结果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报道。完成的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功能。在体育产业日渐成熟的今天,体育传播的观念被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传播不仅仅完成简单的信息传递,更要为比赛渲染声势、为体育组织和体育明星塑造形象等等。体育传播也不仅仅是信息的传达者,而是作为与转播权、广告、赞助等等联系在一起的产业链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出现并发挥作用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体育传播者认识到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军事、卫生、艺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报道也应当反映体育的全貌,这就需要更多地跳出体育来传播体育。事实上,许多体育记者早就开始了新的写作报道方式的探索,这样的改变源自体育观念的转变。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新的切入口、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体育不断注入鲜活之水。体育信息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纯粹的体育报道已不再是体育报道的全部。涉及各个方面的体育报道无疑使今天的体育信息更加立体、丰满,更具有可读性。

(四)体育产业化的深入丰富了体育传播的手段,体育报道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体育产业逐渐正规化和规范化使体育传播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爆炸式的体育信息和体育事件用从前的简单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手段是难以涵盖的。于是,体育传播产生了很多新的手法和播报方式。深度报道在体育传播领域里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2002年世界杯期间,不管是专业报还是综合报,几乎每天都有一份厚厚的特刊与读者见面。体育新闻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体育记者的笔触无处不达。与当年用豆腐块的版面报道国家队与亚非拉国家的友谊赛相比,媒体对第一大球——足球的报道已从短缺经济时代过渡到了过剩经济时代。因此各家媒体势必要在报道质量上狠下功夫。多渠道的即时信息,自由灵活的开放思维与交流,这是报道创新的必要条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体育报道已为多数体育记者所青睐。世界杯前夕,《羊城体育》“戳穿世界杯”特刊以32强全数据的版式,对进军世界杯的32支足球队进行了全面的报道。除了国际足联最新排名介绍及其分组结果,各队外围赛、友谊赛、各洲杯赛事的时间、地点、对手、比分一览表一一列出,此外各队球星的大幅照片及其主帅语录也占据了显著位置。直观周全的报道使各组形势一目了然。更把即将到来的大赛气氛烘托得紧张激烈。

中国体育报刊中每期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体育报《体坛周报》明确提出,除了有“更快,更高,更强”,还要有“更深”、“更新”、“更精”。针对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世界杯上的3场比赛,该报一篇篇国家队兵法阵容剖析,一次次破译对方球员的文章,令读者目不暇接。2002年6月7日就有一篇文章名为《用显微镜透析巴西》该文对巴西352阵型进行了极其细腻的分析。

在广播、电视迅速发展的今天,报纸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报道内容与报道模式,尽可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方便大众对体育信息的接受。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深度报道这一新的报道模式应运而生。报纸的体育报道也从对体育人物、体育赛事的单一报道而延伸到更大的空间和更深的层次。时间维度上的体育信息涉及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跨度上的人物所在地、事件发生现场,包括场外的其他任何一项相关的内容都不会被轻易放过。与体育报道直接、间接联系的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细节、一份资料,都被组织与安排,清晰展示事件。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都是常见的体育传播的深度报道类型。《足球》2003年8月25日第24版以组合报道的方式,将“德甲四十年”作为专题,从各个角度报道了这座“工业足球的丰碑”。《南方体育》7月25日第6、第7版则揭示了中国地下赌球业的方方面面:赌球渠道、赌资的高低、赌球的地点、参赌的人员,涉及的赛事,让读者对国内赌球现象有了深入全面了解。当然,并非所有体育信息都适于深度报道的模式,如果本就清晰、明了的事实非要给它添枝加叶、东拉西扯,那么只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这样不但减损了新闻价值,而且也使读者不堪重负。

关系密切的体育产业和媒介产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达成一种共同的经营默契。前面提到过体育产业不是以产业资本运动为中心而产生的部门,媒介产业也是一样,而且体育和大众传播媒介都具有广泛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因此它们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社会效益。在这一前提下,它们需要更好的合作方式,共同策划举办一些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活动。中央电视台从2003年3月9日开始,利用上海国际赛车场公司“馈赠”的8年F—1赛事转播权,用208小时的节目覆盖每年16周的F—1赛季,直至2010年为止。F—1这一号称世界上最有钱的体育赛事和中国最强势媒体携手的背后,是中国赛车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这就是体育与媒介共同经营的一个范例。

中国将在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并打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品牌,体育产业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大众传媒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考验。在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媒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与体育产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大众传媒与体育产业互相扶持、密切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休戚与共。体育只有充分发挥大众媒体覆盖广、影响大,社会效益显著的优势,推动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样,大众媒介也必须借助体育独特的魅力,依托体育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更多的受众,才能铸造自己的辉煌。二者互相依托,形成双赢的局面。

体育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对体育传播媒介存在着某种依赖性,同时体育独有的社会辐射力和穿透力又使它在媒介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体育产业和体育传播媒介是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在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各种媒体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传播媒介介入体育的经营使得企业更加支持体育活动,使得企业更加看重通过体育传播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这种局面也为传播媒体的产业化创造了契机,传播媒介被看做树立企业形象的阵地。传播媒介有关体育的内容,吸引着大批的读者,媒体的广告效益也就随之提高。体育产业和传播产业存在一种利益共消长的关系,所以有时它们是相互制约的。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之间的特殊关系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体育产业与体育传播媒介相结合的空间与前景非常广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