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在采访中写作
采访是“十月怀胎”,写作是“一朝分娩”。
采访的最高境界就是:采访结束了,腹稿也打出来了。
冯梦龙在他的《笑府》里讲了一个秀才与娘子谈写作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秀才整天关在屋里写文章,搜索枯肠写不出来,非常苦恼。妻子看到后说:“看你写文章难的,就像我生孩子一样。”秀才回答:“比你生孩子还要难!”妻子不解其意:“真的?我不相信。”秀才无可奈何地说:“你生孩子肚子里有,我写文章肚子里没有啊!”
记者在采访中写作,实际上是解决“肚子里没有”的问题,最终达到采访毕、腹稿成的效果。
要想把采访的过程同时当做写作的过程,实现采访、写作同步化、一体化,就要做到“三步走”。
一、“三步走”的具体做法
这里,笔者结合自己采写通讯《夸父追“绿”起新图》的实践,具体说明这一问题:
第一步,全面了解情况,确定报道主线,在概括化上下功夫。
2004年植树节前夕,笔者来到全国林业建设先进县泾川县,采访这个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成就。在县委报道组同志的配合下,笔者首先占有了大量的材料,包括领导讲话、县上规划、总结报告、经验汇集,以至全县新闻报道剪贴资料;同时接触了县上有关领导,听取他们的介绍。通过看材料、听介绍,基本掌握了面上的情况。泾川县在2000年和2001年相继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两大荣誉称号之后,制定了目标更为宏伟的发展蓝图:从2002年开始,经过3年的努力,到2005年,新建10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和山地果园,建成20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养牛20万头,把泾川建成全省的绿色果品大县和养牛大县。于是,笔者经过一番综合、概括,形成了一个总概念:泾川县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发生了新的飞跃,他们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原理,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把突破口放在推动结构调整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农林牧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和绿色效益。面上的情况吃透了,报道主线也就呼之而出了,笔者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做“绿”字文章,把泾川县以绿色林业为推动,发展绿色农业、绿色畜牧业,从而发展绿色经济的新突破反映出来。
第二步,主线实施突进,把握新闻重点,在具体化上下功夫。
报道主线一旦明确,采访就有了主攻方向。笔者走访了县林业局、农牧局的主管负责人,他们告诉笔者,泾川县为了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实行“以果促粮,以草养畜”的战略,发挥林业调整结构的主导作用,使农林牧三者的比例关系得到了优化,粮食与果经的结构比例由原来的7:3迅速调整到5.2:4.8,这一结构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全县还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向市场要效益。“泾龙”牌红富士苹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间接出口俄罗斯、英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玻璃脆芹菜、透心红萝卜、仙人醉李子、黄架豆、水萝卜、马铃薯等10类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分别以“贡池牌”、“回中牌”商标竞销于市场。“陇新”牌生猪以无污染、无公害的“两无”品牌而名播四方,市场特别红火:近在周边的陕甘青蒙,远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上海、广东,客商们纷至沓来,竞价抢购;全县还实施了“黄金通道”战略,在从王村镇、城关镇、罗汉洞、到泾明乡的50公里的长带上,建立起以黄金梨为支撑的2万亩经济增长带。经过这一步的采访,第一步得来的主线一下子明晰起来,笔者很快在脑子里形成了具体的概念:深入采访全县构筑“绿色结构”、打造“绿色品牌”、开发“绿色黄金”的3个重点,做足做好“绿”字文章。这时,笔者在采访本上写下了主标题和3个小标题:《夸父追“绿”起新图》;构筑“绿色结构”,让大地丰起来;打造“绿色品牌”,让市场火起来;开发“绿色黄金”,让农民富起来。主标题凝结着报道的主题,小标题支撑着报道的结构;主题和结构都有了,腹稿也就打出了一半。
第三步,重点挖掘典型,力求以点托面,在深刻化上下功夫。
有了重点,意味着有了着力点。笔者奔跑于泾川县的南北二塬和泾河川区,所到之处着力寻找典型事例,挖掘细节材料,搜集闪光数字,为报道的“头颅”(主题)和“骨架”(结构)备足丰富的“血肉”(典型素材)。在丰台乡,笔者详细了解了全乡整合耕地资源的情况。他们拿出5万亩耕地的一半建设果园,建设果品绿色通道和优质果品、绿色果品基地,使果园总面积达到2.48万亩,粮果比例平分天下,农民人均1亩粮、1亩果,形成了“种粮饱肚子,栽果挣票子”的绿色经济结构。在党原乡吊沟村,笔者下沟爬洼、走村串户,看了这个村的退耕还草基地和温棚养牛典型户。他们发挥山大地多的优势,两年退耕还草2420亩;按照“一户一棚六头牛,一池一窖全配有”的规划,建成统一标准的温棚牛舍160栋,养牛突破1000头,攀取“户均10亩草、5头牛”的目标,从而把林业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巧妙链接,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结合起来。在窑店镇,笔者走进无公害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现场采访,听了这个镇构筑绿色苹果“安全网”的介绍,他们从源头上杜绝使用“三高三致”的农药和其他有害喷洒剂,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摘叶转果、果实套袋等10项,千方百计提高优果率,使“窑店苹果”贴上了“绿色标签”,成了各路客商争相抢购的名牌产品。在王村镇,笔者参观了3000亩黄金梨示范区,但见数十万株黄金梨幼树,像接受检阅的士兵,纵成排、横成行地站在大地上,阵势颇为壮观。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县黄金梨果园突破8000亩,成为泾河川区果园建设的一道亮丽而迥异的风景线。在重点挖掘典型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点”的说服力和对“面”的举托力,力求“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做到典型内质深刻化和表现生动化。这样,丰富的“血肉”贴在“头颅”和“骨架”上,报道的形象就站立起来了。至此,腹稿的另一半也就打出来了。
掌握“面”,抓住“线”,吃透“点”,这就是“三步走”。“三步走”反映了新闻采访的辩证法和规律性。“面”上抓全局,“线”上抓突破,“点”上抓典型,采访步步为营,步步深入;反过来,“点”支持“线”,“线”支持“面”,最终达到以点托面的效果。“三步走”的特点,就是在采访的过程中进行半写作,也就是构思;就是把采访与构思融为一体,边采访,边构思,采访完了,腹稿也打出来了。
笔者采访泾川县林业生态建设成就的最后一项,就是参观夸父峰。在这里,看到了《人民日报》记者林,看到了赞颂长篇通讯《泾川人的自豪》和评论员文章《山川秀美大有希望》的碑文,看到了泾河两岸的景色。笔者一边参观,一边构思,为《夸父追“绿”起新图》“写”出了开头语:“站在满山葱茏的夸父峰上眺望,泾河两岸的泾川大地云蒸霞蔚,春风催生的淡淡绿色,涂抹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走进这森林覆盖率高达34.9%的画卷里,与泾川的干部、群众接触,他们流露出的情感依然是那么“自豪”。自从2002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泾川人的自豪》和评论员文章《山川秀美大有希望》之后,泾川人把“自豪”化为自我加压,继续弘扬“夸父追日”的精神,在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追“绿”不止,以如椽大笔描绘出更加令人“自豪”的绿色奔富图。”这一开头语后来见诸稿子与报端。
二、“三步走”的好处
“三步走”,寓写作构思于采访之中,有3个好处:
一是提高采访效能。新闻讲求兵贵神速、倚马可待,在速战速决中拿出稿子。如果采访问上问下、不得要领,写作抹来抹去、不成文理,这是采访效能不高的表现。一个训练有素、效能较高的记者,一旦进入采访状态,就已经进入了准写作状态,就开始用脑子构写无字的文章,就在肚子里“孕胎”打腹稿。进入“面”上采访,好比铺开了稿纸,首先要“写”的是题目,要很快确定报道的主题和角度。文章开笔难,难就难在题目的选择。题目是纲,选好了,纲举而目张,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进入“线”上采访,“写”的是结构和层次。结构从实质上讲,就是新闻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发现好的结构,主题就有处寄托,材料也有所依附,文章就有了条理性。进入“点”上采访,“写”的是具体事实,事实的生动、鲜活,引人注目,全靠记者在这一阶段扎实地“写”出来。当我们“面”、“线”、“点”上“三步走”,末了打出主题鲜明、结构和谐、内容感人的“腹稿”时,那效率难道不高吗?那能力难道不强吗?
二是增强采访深度。新闻的深度从何而来,从深入采访中来!采访的深度决定着报道的深度。采访的深度,自然来自身足的深入,但更来自心脑的深入。“心入”不够,“身入”也就难免走过场。因此,采访的深度取决于“心入”的深度。“心入”就是采访进入用心状态,进入用脑子构思打腹稿的状态。“面”上找题目,“线”上求角度,“点”上做文章,“三步走”正是“心入”的路线图。“心入”采访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及时提出问题,当场讨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说明记者在深入思考问题;能够讨论问题,说明记者在深入探索问题。提出、讨论问题比回答、套用问题更有意义。在采访现场,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有助于深化报道的主题,有助于获得来自实践第一线的真知。这样做,就比采访时不动脑子、写作时绞尽脑汁好得多。
三是避免采访遗漏。我们往往有这样的采访遗憾,当信马由缰、无所用心,“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后,却漏掉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素材,只好陷入“事不够,词来凑”的窘迫境地。“三步走”的又一个好处,就是把可能的遗漏杜绝于采访之中。由于记者抱有准写作式采访的心态,锐意于进取,着眼于挖掘,力求把腹稿“写”完整、“写”精彩,所以能够在“满园春色”中发现“红杏出墙”,而不是笔下无彩,“描花一大团,赏心无一枝”。因此,“三步走”可以促使我们在采访中及时发现遗漏,并当即进行补充采访,使腹稿更加完美,避免“二进宫”。“二进宫”往往被动,要么时过境迁,要么惹人讨厌,总是不美气的。
检验采访成功与否,以上3点可以说是标尺。
当然,达到采访毕、腹稿成的最高境界,需要长期、艰苦的修炼。只要“身入”+“心入”,坚持在采访中进行准写作,苦练基本功,就能渐入佳境、臻于胜界。如果采访归来打开电脑,文思如同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键盘写作仅仅起了催生助产作用,我们就可以摆脱冯梦龙笔下秀才的烦恼,就可以自信地说,肚子有了文章,毕竟要比女人生孩子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