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报通讯员队伍建设
如果说编辑记者是媒体机器中的各个部件,那么,通讯员则是这部机器的空气、水、油。如果说编辑记者接收信息的耳和目都只是常人的耳和目,那么通讯员队伍则是新闻媒体的顺风耳、千里眼。因此,建立通讯员队伍,是媒体创立时就得考虑的一件大事;对通讯员的培训,是提高新闻质量的重要一环。培训通讯员是新闻教育社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的办法之一。
一、党报初创时期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并注重发挥广大通讯员的作用。1921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工人周刊》在编委会下附设“北京劳动通讯社”,在各地招聘通讯员。192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三次中央扩大执委会,就将建立工农通讯员的工作列入全党任务。在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决议上,又要求地方党组织把建立通讯员队伍并培训作为日常任务来完成。1942年,为了贯彻中央“全党办报”方针,各地纷纷建立通讯员制度,扩大了新闻工作者的培养范围,通讯员培训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的宣传方针仍然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仍然是党报、党台(广播电台)的工作重点之一。报社和电台都有“群众工作部”,简称群工部,负责新闻通讯员的联络、发展、培训,负责一年一度的通讯员好新闻评选和表彰工作。
媒体各采编部门对通讯员的联络及培养工作更得落到新闻采编的实处。每位编辑记者都得建立自己的通讯员队伍,并要求下力气培养。建立通讯员队伍、培养通讯员,甚至成为考核一个编辑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1949年前的通讯员培训大致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一)通过报刊针对通讯员的写稿及投稿问题给予实际的指导
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创刊后不久,就在党、政府和群众团体中组织了400多名通讯员。《红色中华》从第56期起,设立《写给通讯员》与《通讯生活》专栏,对通讯员进行业务辅导。
1942年10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通讯采访部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联合创办了《新闻通讯》专刊,作为联系和培训通讯员的方式。该刊在复刊词中明确指出:“交流探访写作经验及通讯组织的领导经验,解决通讯、探访、写作中的困难,研究各种有关问题,以提高通讯员、提高稿件质量、把人民的新闻事业——报纸、广播工作做得更好。”
《新闻记者》刊物也不定期发表研究各类通讯及通讯员的系列文章,以培养通讯员的经验与实际技巧。《上海报》则以专刊形式印发《采访须知》读物分发给各地通讯员。这些新闻(通讯)刊物、专栏中的文章都对通讯员写作与投稿给予了实际的指导。
(二)开办新闻函授或训练班,培养通讯员队伍
1933年1月,《申报》附设“新闻函授学校”,以通信方式对该报各地的通讯员进行业务指导。1941年,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太岳办事处同“青记”战地服务队同志共同组织成立太岳山区新闻工作训练班,采用各个单元启发的讲授方式,开展了采访与写作、读报常识、编辑术、发行术、印刷术等学科的辅导。同时,教务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导学员举办了《群众报》、《民声报》(油印报纸)及《文化前线》、《文化战士》(墙报),使学员不仅具备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并能够展开实际工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提高通讯员写作及发稿效率,浙江省战时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及东南日报社等联合筹备了战时通讯人员训练班,开设了“新闻事业发展史”、“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参考资料收集法”等与通讯报道直接相关的课程。
(三)设立通讯部或特派新闻记者对通讯员实践工作进行指导
红色中华报社设立了通讯部,从写作方法到具体修改稿件,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上海报社派专门的特派员到上海各区,指导通讯员的采写技巧;解放日报社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常派特派记者,除报道外,还兼任培训通讯员的工作;新华社设立通讯处并向陕甘宁各专区派驻特派记者,对通讯员进行业务辅导。
根据实际情况,各报社(通讯社)通常综合利用以上三种方式,使“非专业”的通讯员的业务素质得以迅速提高。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也因之得到了提升。
上面三种情形是指培训,培训是集中的、强化性的。而通讯员平常的培养方法,还是以传统的书信为主。因此作为一名记者或编辑,只要是负责任的,都有大量的信要写。通讯员的作品刊播了,要鼓励;作品做出大的修改,得说明;作品不能刊播,得指出原因;自己编发而被主任或者总编辑撤稿了,也得说明理由,对通讯员进行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这种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间的书信联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一个好的传统。
二、1949年后的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办报方针一以贯之的具体体现。其做法如下:
(一)集中组织培训班,进行新闻知识培训
集中培训分由媒体组织和由单位组织两种。
由某一媒体出面组织通讯员,名单由各新闻采编部门提供,集中在某地,进行为期三五天或者更长时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闻常识、各新闻文体的写作、副刊文章的写作、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老师多是媒体的资深从业人员,他们结合媒体的实际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短时期的培训,确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说媒体组织通讯员培训是站在媒体自身的角度,让媒体出精品稿件的话,那么,由各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组织的通讯员培训,则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本单位本部门。
这些单位,不定期组织自己的通讯员,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为期数天的培训。经济效益好一点的单位,还把通讯员拉到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边休息边培训,以示对通讯员的鼓励。讲课的老师,有大学教授、媒体资深记者编辑,还有在报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通讯员。
(二)编印刊物对通讯员进行辅导
报社、电台、后起的电视台,都有自己内部的通讯刊物,这些刊物一般是月刊,邮寄给每位经常联系的通讯员。刊物内容则是前一阶段报道的得失、下一阶段宣传报道的重点,记者编辑采编过程中的体会文章、新闻通讯员采访过程中的体会文章,还包括大量通讯员对于前一阶段新闻报道的评价文章。刊物中也选取老编辑们给通讯员的信件,起具体的指导作用。通讯员们有了这个册子,在选题的大方向上就不会出现偏差。
(三)书信往来具体指导
在改革开放前,一般通讯员家里并没有电话,即便是媒体人员,也不是人手一部电话。与通讯员的沟通,还是以信件为主。那时的编辑记者,把培养通讯员当做己任,一篇稿件没发出来,编辑往往会写很长的信说明发不出来的原因,诸如选题不好、主题不集中、角度不好,不新鲜、写法上存在问题等,信后给予鼓励。即便是稿件发出来了,编辑仍然会在寄样报过程中指出优点和不足,为什么要进行目前的修改,通讯员会在多次这样的来信中得到提高。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编印了一套实用新闻写作丛书,丛书中有一本《通讯员习作点评》,就是报社编辑给通讯员的回信结集。我们不妨选取一篇,看看编辑是如何精心指导通讯员的:
张××同志:
你写的消息《渠清水活为哪般思政工作显威力(肩题)铁十四局一建公司党委思想政治常抓不懈成效显著(主题)》,文字是流畅的,词汇也很美(但“思政”没这个词),主要问题在于套路化,没有新闻价值。
这样的内容不是不能写,而要考虑以何种方式、角度和切入口来写。现在的“六年以来”这种几乎没有时效的角度是不适合于新闻报道的。既然你们公司这方面工作很好,那就要选择较为生动的小事例,只讲一二件事情,禁绝套话。
还有,即使从综合报道的角度写,也一定要以事实说话,不要使用诸如“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职工头脑”、“激发了……有力地保障了……”这类空洞的话。消息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事实,这类话说了等于什么也没说,太虚了。
编辑
1999年7月16日
这封信谈的是如何把工作报道转变为新闻,同时谈到了什么叫新闻价值。通讯员得到这样的辅导之后,慢慢就会知道选取那些既是工作又是社会共同兴趣的事实来做报道,通讯员就会慢慢成熟起来,成长起来。
电台发稿,则寄发稿通知单,借以证明通讯员的稿件被采用。
无论报社还是电台,发稿之后会立即寄上稿费,给予鼓励。
为副刊投稿的通讯员,有一天收到这么一封编辑来信:
某某君:好!
大作《求爱》拜读,颇欣赏。
边叙边议,形成一个系列,这想法正合我意,这样就与叙事为主的《凡人小事》(栏目名——编者注)有所区别,就按你的思路写下去,只是要求尽量与生活贴近一些。
我们准备开一个作者座谈会,我把你的名字报上了,到时再好好谈一谈。
望君不断赐稿。
此致
陈华
3月14日
这封编辑来信短短百字,为通讯员提供了许多信息。一是投寄的稿件待发,“颇欣赏”,还能不发吗?二是写作方式暗合了编者的初衷,让编辑坚定了这个思路,即与另一个专栏在行文风格上有所区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媒体两个栏目相似,那还不发生稿件打架的现象?看来通讯员和媒体编辑共同在探索专栏的走向和风格,并且最后形成风格。三是要求通讯员边叙边议的稿件风格要保留,但要与生活更贴近一些,其实这是编者在委婉指出该作者文章的缺点。四是提供一个消息,即要开作者座谈会了,可能有该作者参加,这一信息会让通讯员做好会上发言的准备。五是如果参加座谈会,编辑与通讯员之间,还要“好好谈一谈”,这一谈,肯定会涉及如何写稿。还有一点就是鼓励作者多写。
任何一位通讯员收到编辑这样的信件,都会感到温馨。以后写作的大体方向,也不会心中无数了。
(四)促膝谈新闻
通讯员与编辑记者是经常联系的,即便在有传真、电话、电子邮箱的年代,通讯员们为了稿件及时发出,也常到编辑部坐坐,听取记者编辑对于稿件的意见,及时修改补充。没有传真和电子邮箱的年代,这类走动更是频繁。我们常常看到编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和通讯员促膝交谈,这就是一种当面辅导。天长日久,通讯员就成了半个记者,他们的新闻敏感建立起来了,新闻切入的角度“刁”起来了,导语俏皮了,文从字顺了。
(五)座谈会
媒体召开通讯员座谈会是不定期的,一般来说,由媒体出面召开的座谈会一年有一到两次,而各新闻采编部门召开的通讯员座谈会则是随时的。座谈会一般会通报情况,各位通讯员的发稿情况,哪些作品获得社会好评,下一步宣传工作重点是什么。座谈会还会请通讯员对前一阶段的新闻报道提意见,为新开栏目和版面出点子、想办法,同时也是一个约稿的会议。前文中引用的编辑给通讯员(作者)的第二封信,告诉作者要召开座谈会了。这个座谈会是副刊版面的座谈会,它不涉及新闻报道的内容,但对文章写作的要求,对新推栏目的要求,肯定是会提出的。从大的方向说,这也是一次新闻策划会。没有通讯员的参加,肯定不圆满。
(六)好新闻评选与表彰会
媒体都有一年一度的好新闻评选。谈到好新闻评选,得多说几句。媒体有当日好新闻、月度好新闻、季度好新闻。在季度好新闻的基础上,年终评出年度好新闻。评上年度好新闻了,就相当于记者编辑有了一个丰收年。
为了鼓励通讯员出好作品,媒体还专设一个通讯员年度好新闻奖。通讯员好新闻是通讯员独立成篇的稿件,因此更能体现通讯员自身的写作水平。
除此之外,有的媒体还会评出当年“十佳通讯员”,进入十佳通讯员的,一般发稿量达到一定数量,且稿件质量上乘。
媒体会在年终隆重召开通讯员表彰大会,这是通讯员的盛会。会上会安排优秀通讯员传经送宝,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这一系列活动,对广大通讯员是一个鼓舞,对发稿少的通讯员也是一个鞭策。不到三五年,这些通讯员们都能独当一面写出很好的新闻报道。
思考题
1.通讯员的全称是什么?他们是干什么的?
2.读下面一则消息,说说通讯员殷莉红会是什么单位的人,她在这篇报道中起了什么作用?
协管员吃拿卡要“搞邪了”
武昌城管局毫不留情:开除
本报讯(记者周敬通讯员殷莉红)武昌城管执法大队直属一中队设立纪检委员,管住执法队伍的“手”与“口”,至昨日,查处开除3名不合格协管员,对执法队员开展20余次诫勉谈话。
该中队共有12名执法队员,18名协管员,管理着武昌区最繁华的路段,沿线有亚贸、中商广场等大商场,小商户也数量众多。去年6月起,该中队在全市率先设立“纪检委员”,向路段上的单位负责人、商户发放“执法监督联系卡”,专门查处城管队员和协管员的粗暴执法、吃拿卡要等违纪问题。
据纪检委员周鹏介绍,今年2月,一经营户向他举报,中南路上一名协管员多次到其店内白吃白喝,纪检委员调查核实后,请中队进行处置。该协管员被开除。今年5月,中北路一位商户要设置招牌,负责该路段的协管员不向上报批手续,还向商户索要贿赂。纪检委员不仅提请中队开除该协管员,而且对管理该路段的执法队员“连坐”,进行了诫勉谈话。
——《长江日报》2008年7月16日
【注释】
[1]谢兴尧:《堪隐斋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2]刘家林:《中国新闻史漫话》,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