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前想后,左顾右盼——发现新闻
一、不会写新闻万万不行,仅能写新闻远远不够
我们说,在地方或部门也好,在企事业单位也好,通讯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和比较特殊的职务。从道德层面来讲,要求很高,它需要忠诚、敬业、奉献、牺牲等品质;从业务层面来讲,要求也很高,它需要尽可能高的新闻业务能力和出色的公共关系能力。
承担通讯员职务,仅能写新闻是远远不够的,但不会写新闻是万万不行的。了解新闻,发现新闻,撰写新闻,传播新闻,是一名通讯员的基本功。了解新闻是基本能力,发现新闻是关键能力,撰写新闻是核心能力,传播新闻是目标实行能力。这些环节构成了一次新闻宣传或新闻公关的基本流程,我们统称为写新闻。
了解新闻是基本能力。掌握新闻及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新闻宣传和新闻公关的基本流程,是进入通讯员岗位的门槛,是通讯员岗位最基本的要求。
发现新闻是关键能力。从新闻发现学的角度说,发现即新闻。一次成功的新闻宣传,始于新闻发现;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始于新闻发现。
撰写新闻是核心能力。撰写是新闻作品的成型过程,它是对新闻素材进行加工使之成为新闻产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通讯员只能提供新闻线索,接待记者采访,不会写新闻。有记者抱怨说,现在的通讯员,很少动笔写新闻的,不写,是因为不会。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记者盼望通讯员有个基本成型的稿子,这会对记者最后成稿带来许多方便。
传播新闻是目标实行能力。发现和撰写新闻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传播达到新闻宣传的效果。通过及时送达并赢得媒体认可直至采用,也是通讯员的一项能力要求。
总之,通讯员要能“写新闻”。
二、发现才是新闻
关于新闻发现,传媒界和传媒研究界越来越重视,并把它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开展独立研究,叫新闻发现学。近年来,也出版了很多关于新闻发现的理论文章和学术著作。在这节里,我们结合通讯员的工作性质和实践经验重点探讨通讯员如何锻炼自己的新闻发现能力。
(一)什么是新闻发现?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新闻。新闻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新闻不同的定义,在本书第二编里,我们列举了许多新闻的定义。每一条定义都侧重于一个方面,都有其道理。我们再给新闻下一个定义,即:
有传播价值并有效传播了的信息就是新闻。
如果我们都接受这个定义,那么我们就能了解什么是新闻发现了。新闻发现就是寻找到疑似新闻的传播价值。首先是真与伪,即有没有新闻价值;其次是大与小,即新闻价值有多大。
这里需要探讨一下何谓传播价值。我们在经济学里首先要了解一个基本概念:商品。什么是商品?用来交换的物品。交换了就是商品;没有交换的是物品。也就是说,商品在交换之前是物品。为什么要交换?是交换的双方有需要,交换的目的是满足双方的需要。可见,商品的价值基于需求。新闻也是这样,传播的价值在于人们的需求,传播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办报纸也好,办电台、电视台也好,我们传播信息,首先是受众需要的信息。哪些是受众需要的信息呢?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他们关心的;能给他们帮助的;对他们有影响的;能引起他们关注的,等等。如果分个类,就是人们主动需要的、人们能够接受的和能带给人们影响的三大类。因此,所谓传播价值就是能满足人们需要、人们愿意接受和能带给人们影响的新闻事实。
新闻发现与新闻写作是完成新闻的两大关键环节,也是通讯员要具备的两大关键能力。但过去新闻专业教学或通讯员培训,重点放在新闻写作上面,对新闻发现有所忽视。而现实告诉我们,一篇新闻的价值高低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作者写作能力的高低,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作者新闻发现能力的高低。
(二)“芝麻开门”——新闻发现的“密码”
“无米”难为“巧妇”。很多时候,通讯员和记者一样愁米下锅。新闻是稀有资源,它和珠宝一样宝贵,发现新闻,“芝麻开门”的密码不能少。下面奉献撰者的“葵花宝典”供参考。
1.“四季歌”——一年四季有新闻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四季轮回。什么季节唱什么歌,什么季节“琢磨”什么新闻。新闻虽然要新,但应景新闻还是不少。何况许多应景新闻不是旧闻,而是在这个季节,真的有了新气象、新做法。开年闹春耕,头季“开门红”,年半忙冲刺,年底“三下乡”,逢节有喜庆,“三农”步步高,安全忙一年,计生一年忙,四季有新闻,过年从头来。比如,花朝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后的许多年,都没人过花朝节。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市新洲区农民自发组织了一年一度的花朝节,把它变成农产品交易的节日,并有耕牛比赛的节目,你说,这不是新闻吗?
2.“主旋律”——上下联系有新闻
天上打雷,地上下雨。中央出台新政策,发出新号召,基层百姓的积极反应和响应是新闻。百年奥运,老百姓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是新闻。2008年9月25日,神七发射,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是载入史册的光荣时刻。当天,中科院院士、火箭专家龙乐豪的母校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组织师生观看电视直播,蔡甸区区委宣传部及时与《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连夜采写《“祖国万岁”响彻龙乐豪母校校园》一组报道,赢得编辑认可,第二天见报,带给蔡甸区莫大荣耀。这就是把人物或者事件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里做新闻。只要放到一个背景里了,这个人物、这个事件,就是新闻。问题是,你能不能发现这个背景,并与背景挂上钩来。
3.“老歌翻唱”——换个唱法有新闻
有些新闻是有成长性的,如典型人物,他保持先进性,他的新闻就有成长性。推陈出新就是新闻。关注典型的成长,新闻就不断翻新。一个企业家创业成功了是新闻,一段时间,他取得更大的成功,又是新闻;一段时间,他遇到困难或者失败了,也是新闻。当然“老歌翻唱”不是把昨天的稿子今天再用,后天再发,需要有新的东西。看过去的新闻,老歌新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闻随时是易碎品,但新闻也有成长性。有一位记者,偶然翻看自己多年前拍下的照片,照片中一家人日子很苦。他就想,改革开放了,日子应该有所改善吧,找去一看,果然。于是拍下那家人的新生活,两张照片一对比,新闻性不言而喻。后来,他在各个关键的年头都去那一家拍照,次次有新意,这就是老歌翻唱,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话说就是“老树着花无丑枝”。
4.你中有我——别人的新闻里有我的新闻
长江日报社社长潘堂林在《怎样发现新闻》中说了四个“不”:最先发现事实不一定最先发现新闻;获得报道线索不等于发现新闻;拿到手的东西不一定真正理解它;新闻素材不一定被每一个人所感应。如果把新闻事实、线索和素材比作矿物资源,不同的人挖掘和提炼的成果是不同的,有的人踢到金子以为是石头,放弃;有的人胡乱开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最早获得报道线索、最先发现事实,并完成新闻报道的人,他的新闻报道或许是你的新闻线索。
2008年1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辆从武汉开往仙桃的大客车行至318国道镇宁堡村路段。当时冰天雪地,路面打滑,客车撞歪一根电线杆后,滑进路边的四九河。冰冷的河水立刻灌进车内,乘客纷纷弃车逃生。在家休息的镇宁堡村委会副主任周又山得知消息后,立刻喊上几位村民,赶到现场救援。他们正在维护路面秩序时,一辆失控大货车冲过来,撞上一根摇摇欲坠的电线杆,电线杆随即向前砸去,而下方正站着10名乘客。“快跑!”周又山大吼一声,冲上去推开乘客,他却被砸中。
这个新闻事实被各家媒体报道过,但是,不是说报道过的,就再也找不到新闻。就像开采过的油田,更深的地底可能还有更多的储藏。请看这篇“马后炮”新闻——
“雪”染的风采
——记雪地救人的好村官周又山
本报讯(通讯员高池)冰天雪地,大客车撞倒电线杆,电线杆砸向路边人,紧急关头,党员周又山挺身而出推开众人,挽救了10名乘客的生命,谱写了一出——“雪”染的风采。
连日来,一个基层农村党员的生命牵动着当地普通百姓的心。在同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外走廊,每天挤满前来探望的乡亲,他们为7天昏迷不醒的他默默祝福。
一个星期前,面对一根突然倒下来的水泥电杆,蔡甸区侏儒街镇宁堡村党员周又山挺身而出,推开杆下的路人,挽救了10位乘客的生命,而自己却被倒下的电杆砸倒在地……他的事迹让无数蔡甸百姓感动。
1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辆从武汉开往仙桃的大客车行至318国道镇宁堡村路段时,因路面积雪,客车撞歪一根电杆,滑进了路边的四九河。冰冷河水立刻灌进了车内,满车乘客纷纷弃车逃生。正在家中休息的周又山得知消息,立刻喊上几位村民,赶到现场帮助救援。
几十名乘客都成功逃出车外,周又山和村民维护路面秩序。突然,一辆失控大货车冲了过来,车头撞上了那根摇摇欲坠的电杆。电杆随即向前砸去,而电杆下方正站着10名乘客。“快跑,小心电杆!”周又山大吼一声,冲上去推开乘客……乘客顺利逃生了,可他却被砸中。
今年48岁的周又山,是蔡甸区侏儒街镇宁堡村村委会副主任。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2007年4月,严重春旱,村里向邻近汉川市马口镇永丰村借水。为了让白天抗旱的干部群众晚上休息,他一个人守着两个水口子直到天亮。
同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周又山插着氧气管,嘴角微微外翘,静静地“睡”在病床上。医生说,病人颅脑严重损伤,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生命垂危。蔡甸区有关部门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英雄的生命。
镇宁堡村村民纷纷到周又山家慰问,你一挂肉,我几斤鱼,表达对英雄的敬意。他们还找到村党支部,要以群众名义为他申报见义勇为奖励。
这篇通讯获《长江日报》2008年度通讯员好稿通讯类一等奖。作者事后这样说出他的新闻发现:
我在第三天从报纸上了解这件事。登载新闻的两家报纸由于没有派记者深入采访,都作为交通事故社会新闻报道。我从这篇交通事故社会新闻报道嗅到我需要的东西,从全国大多省市遭遇和抗击特大雨雪冰冻大背景看,周又山的行为是英雄壮举,是冰雪英雄。
我立即赶到当地采访,迅速写出稿子,及时投往省市新闻媒体。第二天,除了那两家媒体外的省市报纸媒体都在重要版面和位置刊发了我的稿件,随即引起巨大反响,各媒体纷纷跟踪采访,联系报道,媒体的报道引起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也先后跟进报道。经过媒体的宣传,周又山作为我省抗击雪灾重大典型走向全国。
5.“文山会海”——泡新闻
单调的会议、枯燥的文件藏着新闻线索。中国国情会议多、文件多,中国办事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层层会议,层层文件,会议开了,文件发了,事情办得怎么样?这不是记者的事。记者,特别是通讯员,文山会海是获取新闻线索的好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文件是政府信息的主要通道,以党委和政府为枢纽,信息及时、丰富。会议也是这样,一个会议,领导说的,单位交流的,都可能蕴含着许多新闻。
6.多长个耳朵——“捡”新闻
道听途说对一般人来说是个贬义词,对于通讯员来说绝对是个褒义词。新闻发现不仅需要我们的眼光,更需要我们的听力。古代的采风,宫廷的乐师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小调,回去后整理加工,形成美妙的音乐,《诗经》风雅颂里的“风”就是这部分内容。搞新闻就要像古代宫廷乐师那样善于“道听途说”,生活里左邻右舍不经意的“说三道四”,很可能蕴含着新闻的线索。
一位通讯员听说某村有一家人得了一种怪病,生病的人不停地“舞蹈”,吃饭睡觉都不能消停。这位通讯员跑到那个村子里调查,果真如此。这家人生的病是一种专家尚没能破解的家族遗传病,几代人都发生过,死去的不少,很痛苦。这次调查,还获得其他的新闻线索,例如政府很关心这个家庭,区政府批专项资金为他家建造了三间新屋,办了低保,是新闻吧;女儿为了挽救家庭,高分考取同济医科大学,区长每年资助孩子的学费,是新闻吧。报道后,引起省市媒体和中央电视台关注,纷纷跟踪报道,社会爱心如潮涌至这个家庭,医学专家对这个家庭的怪病进行科学研究,拯救他们。新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听途说上,听来,只是一个线索,新闻事件到底如何,要深入核查,不能听风就是雨,新闻线索毕竟是新闻线索,不是新闻事实本身,更不是新闻。如果不去核查,可能就会把根本就不是那回事的东西当新闻报道了,制造出假新闻,以讹传讹,后果不堪设想。
7.“倒行逆施”——怪异里发现新闻
写新闻时间长了,会形成一定的套路,对我们会有一定帮助。但是也会形成一种定势,会影响我们对新闻的判断。有的时候我们不妨采取逆向思维,在新闻上“倒行逆施”,很有作用,很见效果。每到年节,新闻都很关注市民菜篮子,但大多数是什么菜涨价了,什么菜好销之类,老一套,没新意。
新意从何而来?有一年,一位农村通讯员下乡,看到别的地方农民忙着卖鱼,而他去的农场,农民把鱼从湖里捕捞起来,放到小池子里养着,说三天后卖。他问为什么。农民说三天后会变天的,那时候就能卖个好价钱。果然,三天后下雪,农民一斤鱼多卖几毛钱。这位通讯员写了一则《农民看天气卖鱼》,让编辑眼睛一亮。新吧?
8.吹沙见金——淘得好新闻
一次,一所农村学校20年校庆,请去的记者心里发慌,一所普通学校的校庆如何成为新闻?虽说有一个校友老板捐款5万元,也构不成新闻呀。记者们都盯着老板捐款,写的稿子发不出来。但通讯员写的《学生凑份子钱回母校办校庆》却发出来了,为什么?前者不新,老板捐款10万元都不稀奇,后者新,学生凑份子钱回校办校庆,你几时见过?这就是新闻发现。
(三)如何锻炼新闻发现能力?
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这是被无数成功者证明了的真理。如何锻炼新闻发现能力?八个字——思前想后、左顾右盼。思前想后就是大胆创新,大胆摸索;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左顾右盼就是学习别人,借鉴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