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三载电视情
亢春梅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年少时,我也有过很多梦想,曾经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或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电视播音员。虽然从事新闻工作始于偶然,但13年来却与电视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在父母守护中成长
我在一个方言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土生土长,而今成为敦煌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工作也得到了观众认可,这其中父亲功不可没!是他殷切的期盼,是他耐心的教导,是他苛刻严厉的要求,才使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正如那首歌所唱的:父亲是儿拉车的牛,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和父母在一起
8岁时和父亲在桃花源
说起我的播音之路,还真出于偶然。1994年,我在敦煌中学读高二。在获得学校普通话演讲比赛第一名后,时任年级主任的王爱国老师推荐我参加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音储备人才考试,之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当时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止高中学习,参加甘肃广播电视学校的招生考试。这次考试,普通话必须过关,这对于生长在纯方言区的我来说并不容易。甘肃人讲普通话都存在系统语病,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我也不例外。身为汉语言老师的父亲成了我的第一个专业老师。我能听出父亲口中前后鼻音的变化,可到了我的嘴里,却全无区别。为了纠正我的读音,父亲一遍一遍给我示范。由于不得窍,我总也发不准,在示范了无数遍后,父亲也显得无奈,偶尔也会恨铁不成钢。那时候,我便会咬着嘴唇和他对抗,坚决不张口。有一次父亲在示范了数次后,不再强迫我发音了,眼神中流露出担忧和悲伤。回屋后我听到父亲低声对母亲说:万一春梅普通话不过关,既考不上播音学校,又耽搁了考大学,那该怎么办?为给我营造学习普通话的氛围,父亲要求哥哥姐姐必须用普通话和我交流。虽然他们的普通话显得生硬别扭,但有了这种环境,我心底放松了很多,张嘴容易多了,禁不住为父亲的做法深深感动。
2003年在玉门关采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先生
难得闲暇,陪儿子玩耍
到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播音时,我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要学好普通话,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这也成了我学习普通话最大的动力。上语音课时,我总要争着发音,来获得老师单独纠正的机会;同学的音发得好,我就缠着她给我一遍一遍地教;我常常一个人在空旷的教室里练习发音,无论严寒酷署……三年后,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走进了敦煌电视台,成了一名新闻播音员。
播报《社会报道》的场景
原以为我上班了,父亲就可以歇歇了,可父亲并没能闲下来。每天《敦煌新闻》节目一开播,父亲就带上老花镜,拿出专用的本子,开始给我“挑刺”。服装化妆、面部表情、发音断句、感情基调等等都一一记录,他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哪里还做得不到位,怎样做会更好,还时常介绍些好的书籍和文章给我,提醒我要时刻从方方面面维护一名公众人物的形象……同事羡慕地说:你爸爸真爱你!是啊,父亲给我的爱实在太厚重,厚重到有时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即使现在我已过而立之年,父亲对我的要求远比我对自己的要求高,高到我感觉永远不可企及。不过也正是父亲严厉的要求,才让我在工作的道路上一直前进,让我在大家的肯定声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快乐!
如今年过七旬的父母依旧帮我照看孩子,好让我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父母为我搭好了通往成功的阶梯,我若再不努力,如何面对双亲父老!每每想要偷懒和应付时,只要想到年过古稀的父母还在电视机前注视着我,想到父亲满含期待的眼神,想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就觉得有股不可遏止的力量在鞭策着我不断前进……父母啊,我忠实的守护人!
在工作历练中成熟
2002年,现场报道建台20周年庆典
如果说当初因为年龄尚小,是父亲引导我走上了播音之路,那后来做记者和主持人,则是我在了解自己的状态、明确自己的追求后,做出的选择。
和记者杨成利在莫高窟采访
在一般人心目中,播音员是个光鲜的岗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当我面对镜头时,身上感到的是信任与责任,是重任在肩、使命在身。这个众人惊羡的职业可以使人一夜成名,也容易让人变得浮躁和虚荣。在新闻播音的八年时间里,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谦虚谨慎,低调做人,拒绝大家把我和浮躁联系在一起。为此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在电视台的前八年,我虽主播新闻,但也自己去采写新闻,并在台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文艺栏目《每日星光》。2006年,得知《社会报道》栏目组缺一名主持人和记者时,我怦然心动。一直以来,我就希望自己能成为央视杨澜那样的记者型主持人,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我便主动请缨,来到了栏目组。
2009年第二届中国·敦煌葡萄节颁奖晚会上,与朱海霞(左二)、广播电台副台长李瑛(右二)、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张春生(右一)共同担任主持人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这是做记者和主持人之后获得的新感觉。做播音工作,前期工作都有专人做好,我只需要用最佳状态最好形象最准确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完美地播报出来,我的交流对象只有镜头。做记者,就需要沉下身子,深入到火热的基层生活中去。我需要面对寻找线索、联系采访、现场报道、剪辑图像、撰写稿件等一系列工作,我的交流对象也囊括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相比播音工作,难度增大了,挑战性也更强了。
2008年7月,作者在火炬传递现场做报道
外出采访常遇到采访对象出于羞涩或顾虑,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情况,而作为记者,我只能苦口婆心地引导对方打开心结。每次现场采访,我都提前准备多种预案,深入现场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常年播报别人的稿件,眼高手低,写稿时才发现自己文字能力亟待提高。没有具体剪辑过节目,不知如何安排结构、取舍素材,每做一期节目,我总是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深入现场,遭遇恶劣天气自然不可避免,我曾坚守在强沙尘暴中,曾奔跑在抗洪抢险一线,曾接受炎炎烈日的炙烤,也曾遭受肆虐蚊虫的侵袭……家中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工作中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一切是我在前八年的工作中不曾遇到的。有时候也想过放弃,可一想,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也正是这些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给我留下了不少快乐的回忆,使我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与栏目组记者王玉慧(左)、刘生龙(右)一起探讨节目
付出就有收获,四年间,我不光做《社会报道》栏目,还在台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本台第一档资讯栏目《敦煌点击榜》。四年间,我集采编播工作于一身,完成了多次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先后与同事配合主持了三届葡萄节颁奖会,参与完成龙舟赛和沙滩排球赛等大型活动的解说任务。四年的坚持和努力让我获得了全市“优秀主持人”、全市“巾帼创业标兵”和酒泉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
在观众关注中坚守
如果说这些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那么广大观众给我的却是更多温暖、更多让我难以报答的厚爱。2008年的一个傍晚,我带着儿子散步,期间同事打电话过来说当天节目的事,一说就是半个多小时。起初我还能边打电话边看着儿子,可说到要紧处我就忘了他的存在,等挂了电话才发现儿子不见了。急忙四下寻找,却看到不远处有位老奶奶在陪着儿子玩。在我向老人致谢时她和蔼地说:“你是小亢吧,没事,你忙你的,孩子我给你看着!”还有一次我坐公交,刚上车一双大手就伸了过来:“亢春梅!你好啊!”没回过神来的我机械地去握手时,却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他。他喝了酒,说话声音格外大:“我非常喜欢你的节目。经常在电视上见你,今儿个可算是见着‘活’的了!”他的一句话让满车厢的人都笑了。见我掏钱买票,他连忙向售票员递过钱说:“她的票我买了!这下我回去可有的夸了,‘我见到亢春梅了,还请她坐公交了呢’!”此类事情发生过很多,每次遇到,都有一种被认可被肯定的喜悦,都能感受到一种鞭策、一种鼓励。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各方面更加努力,把节目做得更好,以报答家乡父老的厚爱。
到大自然中放松身心
在我十三年的电视工作经历中,8年的新闻播音给了我沉稳和自信,5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懂得了坚守与努力,党的教育培养了我的成熟和理智,观众的厚爱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条道路上,我将义无反顾,继续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