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的召开
随着1957年的整风运动与“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开展,轰轰烈烈的出版界“大跃进”运动在上海率先展开。1958年2月,上海各出版社近4 000人数天内针对所谓的“官气、暮气、骄气、阔气、娇气”等“五气”写了46万张大字报进行疯狂攻击。随后,各单位和个人都迅速制订了“大跃进”计划。上海出版界向全国发出倡议:承诺1958年出版物发行347种,字数2 900万字,上缴利润105万元,利润比去年增加9倍。3月10日,文化部抓住了这个典型,在上海召开“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强调在新形势下出版工作要迎头赶上。[34]
会议结束后,国家出版和发行系统掀起“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出版社提出,两年后力争成为全世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最好的出版社之一,要出版一系列震动世界的“巨著”,装帧印刷质量3年内要赶上德国,超过日本。决定在7月份大战一个月,发稿数量和种数要提高6倍,在字数上要增加4.5倍。[35]中华书局提出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速度。7、8两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就由55种增至172种。
商务印书馆苦战五昼夜,通过努力,把过去至少要四五个月才能出版的书,一个月内就出版了11种,共121万字。有的出版社提出加快出书时间的“三个一”速度指标,要求有的书一天、一旬、一个月出版。
6月份,上海各出版社出版了209种宣传总路线的书,总印数达2 300余万册。出版社一天就编出6种宣传总路线的小唱本,6天就出版了15种宣传总路线的新书。“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图书在6月某日还由上海市出版局的正副局长带领,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辑、干部一共有700多人在市区的电车上、马路上推销宣传总路线的图书。”[36]
通过整风,上海出版社重视追求质量而忽视所谓普及等一贯倡导的倾向消失了。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出版事业大跃进运动,原先所定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成了空话,造成了我国出版事业的浮夸风,导致质量低下的出版物盛行。
在“大跃进”运动的高潮中,全国不少地方办起了县一级的出版机构。浙江、江苏、河北、广东等有些县已挂了出版社的牌子,很多县虽然未挂牌子,也分别由当地党委和有关机关团体编写出版了不少介绍工作经验、表扬先进人物的小册子,比较普遍的是出版当地群众写的反映“三面红旗”的诗歌,差不多县县都有。有的中共县委作出“全党全民动手创作”的决定,提出“党委号召,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执笔,苦战三月,立说40万,精选1万篇,著书100册”的要求;有的县专门成立了“群众文艺创作编委会”,提出“乡乡有编辑组,乡乡编书,社社有创作组”,每月可编书4本给出版社出版。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等荒唐的“跃进指标”。这些情况被文化部门的领导总结为:“群众办出版,群众搞创作,专家与群众相结合,集体写书,现场编辑,开门办社,土专家和工农作家的大批涌现成为出版社的组稿对象以后,繁星耀天,花团锦簇,一洗专家路线时代凄凄冷冷的黯淡景色。”有的文化领导部门甚至提出建议每个县设立一个综合性出版社,认为“积极地、有步骤地建立专县出版机构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出版工作中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比较好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文化大普及运动的有力工具”[37]。
出版社片面追求快出书,将一些实行多年的工作制度进行“改革”,甚至将保证出书质量的编辑工作“三审制”也废除了。1958年上半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出版教研室举办的出版工作讲座,邀请一家中央级著名出版社的领导来介绍“大跃进经验”的发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位领导人宣称:过去编辑工作实行“三审制”,不论什么稿子都要提详细意见,甚至约社外力量审看那些不能采用的来稿。这种做法是少、慢、差、费的办法,现在已把它倒过来处理:总编辑、编辑室主任先看来稿,部分审读,判定其无修改基础的就立即退稿。过去凡审定能用的稿件都交编辑逐字逐句进行加工,这也是少、慢、差、费的办法。现已改为边审边加工,凡是创作稿先看政治质量如何,如无问题即由责任编辑边审边改,看完就改完,即可发排,一反过去层层审稿加工的办法,时间就快多了。编辑部以前对校对同志是否能保证原稿质量抱有怀疑态度,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经过整风,思想解放了,打破了保守观念,现已做到70%稿件编辑部不看校样,由出版部负责到底,编辑部仅对部分重要书稿要求看清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