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本科生教育实践研究
王天铮(1)
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建于1921年,多年保持全美新闻学院排名前两名的名次,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难分伯仲。Medill新闻学院卓越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使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在其公开介绍学院的资料中,她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是全美最杰出的新闻教育机构。学院以培养新闻业的领军人物为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多学科专业技能,重视学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操作能力,除主校区之外,在芝加哥市中心、华盛顿均建有实践教学基地,并同全美100多家媒体、世界十几家的知名媒体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目前,Medill新闻学院有全职教师43人,均有多年的新闻业界从业经验,半数从业时间长达20年以上,85%以上获得过各级各类的新闻奖项。学生有950余人,其中本科生约650人,研究生约300人。已毕业学生大多从事新闻工作,就职于全美各级各类媒体,校友网络遍布全世界媒体业。学院本科生教育学制四年,未划分系别,仅设置了三个方向:报纸或在线方向、杂志方向和广播电视方向。
一、构建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播理念
Medill新闻学院规定,本科生毕业前需要修满45门课。与许多中国大学的新闻学院不同,Medill新闻学院要求本科生修满的非新闻专业课数量要远远多于新闻专业课数量。学院规定,在45门课中,至少选择31门非Medill新闻学院提供的课程,这31门课中,又要至少选择23门与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课程、3门某学科深度学习类课程、6门选修类课程。同时,学生大学四年期间需要完成12~14门新闻专业课程,其中包括5门必修类课程、5门专业方向类课程和2~4门专业选修课。
1.明确并扩展媒介融合理念
与国内的新闻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同,西北大学的专业必修课仅仅5门,而学院提供的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却多达40几门。而这40几门课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类课程提供给学生,详见表1。
表1 新闻专业课程设置表
由表1可以看出,学院单独开设了与媒介融合直接相关的课程,例如“多媒体报道”、“21世纪媒介概要”等。为了凸显媒介融合的重要性,学院在5门必修课中安排了2门与媒介融合直接相关的课程,其中“21世纪媒介概要”教授各类媒介的特性及其发展趋势,侧重介绍媒介融合的传播理念,而“多媒体报道”则从新闻实践的角度教授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应具有的操作能力。同时,学院还开设了大量与媒介融合间接相关的课程,在任何一类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里都能找到。通过开设这些课程,扩展了学生对于媒介融合的认知视野: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立报纸或网络在线方向,旨在强调在报纸日渐衰退的情景下,网络在线出版将是报业转型与发展的方向;技术类选修课里面的媒介设计课程旨在综合应用各类媒介内容编排技术;专业新闻类选修课不仅强调各类专业新闻报道,而且结合媒介融合背景下各类媒介报道均重视互动的现状,开设互动报道类课程;整合营销传播类课程扩展了新闻专业学生对媒介工作的认知,使学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理解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与媒介相关的社会活动,并引导学生关注媒介和新闻业发展的未来,以及如何适应和引领未来媒介的发展。
2.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
Medill新闻学院规定本科生要选择至少31门非Medill新闻学院提供的课程(详见表2),意味着学院构建了T型课程体系。所谓T型课程体系,是指既重视与新闻工作相关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即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广度,它相当于字母T的一横;又重视新闻学的教育,即增加学生本学科的专业深度,它相当于字母T的一竖。目前,我国内地的新闻学教育也采取T字型课程体系,非专业课一般指通识课,可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课也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但在非专业课和专业课比例分配上,很少出现非专业课数量高于专业课数量的情况,那么,Medill新闻学院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是因为Medill新闻学院一贯认为,无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内容”。即使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仍旧是内容为王。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采编技能和多媒体技术,更需要有认知、辨别、分析和评价新闻事实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牢固的人文社科基础,并对某一类学科具有一定深度的认知,且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新闻实践中来,成为能提供质量有保证的新闻内容的新闻工作者。例如,某学生打算成为财经记者,开学之初,就可以选择有财经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学老师做自己的专业辅导教师,他除了要修完所有非专业必修课之外,还可以选择3门不同深度的经济学类课程,同时还能选择新闻学专业课程中的商业报道新闻类课程,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类的课程,其中很多涉及经济学的课程要求在专业实习之前完成。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该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财经媒体实习。这样,该生在大学四年中,除了学习新闻学专业必需的新闻业务类和媒体技术类课程,还储备了财经记者必需的财经知识和对财经新闻事件、财经新闻人物的洞察力与分析力,同时,至少三个月的专业实习更使学生对财经新闻工作有了亲身体会,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继续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表2 非新闻专业课程设置表
西北大学对所有课程进行编号,同时也对课程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界定,编号在100—199的课程为最简单的,难易程度可视为100;200—299的课程较难,难易程度为200;300—399的课程更难,难易程度为300;400—499在本科生中最难,难易程度为400。编号100—499的课程为本科生课程,编号500以上的为研究生课程。
续表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Medill新闻学院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以应对媒介融合的需要,但是仍然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上”,这也折射出了其新闻学教育理念:内容为王,即使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技术、管理等要素都是为提供给受众高质量的内容服务的。
二、媒介融合技术及其新闻业务的选择与实践
媒介融合带给新闻从业者最直接的冲击是从业者需要掌握多种媒介技术和新闻业务。学院设置媒介技术和新闻业务课程的思路是既要让学生基本掌握各类媒介技术和新闻业务以应对媒介融合的发展需求,又要让学生至少精通一种类型的媒介技术和新闻业务以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有所专长。
根据这种思路,学院在较低年级开设了“多媒体报道”、“21世纪媒介概要”、“采访与写作”等涉及各类媒介技术和新闻业务的课程,这些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理论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程讲授内容上。以一年级的专业必修课“采访和写作”为例,该课程每周上两次课,每次课三个小时,两个老师各负责一次课。每周第一次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第二次课前老师会布置一个选题,然后学生到室外采访两个小时,回来完成该报道的制作。报道形式包括平面报道、音频报道、视频报道和网络在线报道。制作完成后,老师逐一面批,如果认为不合格,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继续修改,直到修改成功。尽管这门课程以讲解新闻业务为主,但在学生实践中会涉及多媒体技术,因此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简单介绍各类媒介技术的使用,使学生未上专业媒介技术课程之前,就对多媒体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
在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学院开设了三个方向的新闻业务课程(见表1)。学院建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可以选择其他两个方向的课程作为自己的专业选修课,这样就能够对现有各类媒介的新闻业务和技术有更深入的学习与应用。所有的方向课程均在新闻实验室中讲授,学生边听边实践,教师即时指导。一般而言,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类媒介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也是自己的就业方向,但还会选择另一个或者两个专业方向作为辅修方向,以备就业单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多媒体水平。
三、基于媒介融合的实践式教学
笔者刚刚阅读Medill新闻学院上述的课程设置时,比较疑惑为什么专业必修课仅5门,且有3门安排在一年级,难道需要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仅仅5门课就能讲授完么?学生们二年级之后都学些什么呢?随着进一步的访谈与听课,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均与新闻实践相联系,尤其侧重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实践,也就是说,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后,可以直接到媒体工作,几乎不需要任何的适应过程。
1.“实践式”课堂教学
Medill新闻学院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实践式”课堂教学,即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因此很难区分哪些课程是课堂教学、哪些课程是实践教学,大部分课程都会给学生去户外、实验室或者学校自己修建的newsroom进行新闻采集与编写的时间。所谓newsroom,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室,包括工作间、编辑间、音频视频剪辑间等等,使用一套软件连接各个新闻工作者的电脑,使得新闻资料编制传送一体化。Medill新闻学院在芝加哥市中心和华盛顿分别建立了两个newsroom,供学生上课和实习使用,很多课程都在这两个newsroom里完成。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点,是因为Medill新闻学院临近芝加哥市,在市中心建立newsroom,交通发达,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去往芝加哥地区的各个地点,同时市中心非常繁华,学生可以采访到各类人士。而华盛顿是全美的政治文化中心,学生可以及时采访到最新时政素材和重要人物,方便制作新闻作品。在这两个newsroom里,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媒介融合带来的新闻实践的变化,并有大量的机会去采制媒介融合需要的多媒体新闻。
Medill新闻学院之所以只开设5门专业必修课,并且有3门专业必修课安排在一年级开设,与他们重视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这5门课是新闻学的基础课,每个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技能,才能有效地理解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学院更希望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与掌握新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余下三年将更多的精力应用到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上,发展自己对某项专业新闻的兴趣爱好,进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新闻采编制作的新闻实践上。也就是说,部分专业必修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绝大多数课程没有老师长篇累牍地讲授,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在半个小时之内讲授完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后布置题目,学生使用校内或者newsroom里面的各项设备去采集、编辑和制作新闻作品,完成后由老师一对一地修改。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方式,一个班至多20人,任课教师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指导每一个学生,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迅速地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并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折射出学院的一种教育理念:重视创新。在同一些任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教师们在课堂上不占用很多时间讲授理论和案例是有原因的,他们认为那样会使学生有思维定势,报道视角、语言风格等都会受到局限,他们更相信学生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力,而且他们认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界不仅需要从业者会熟练使用各种技术,更需要从业者在此基础上有创新思维,将内容与多媒体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们更倾向于让学生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去“认识”新闻和新闻实践,他们提供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辅导,而不是“大锅饭”式的课堂讲解,这样取得的收益不仅远远大于纯粹的课堂讲授,还会帮助学生形成乐于创新的工作习惯。
2.实践教学
Medill新闻学院并不满足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新闻实践,而希望学生能够全方位感受什么是新闻工作,因此,学院特意为学生安排一个学期(约三个月)去美国本土或世界其他国家的媒体实习。学生可以选择三年级的任何一个学期出外实习,实习之前,必须完成2门专业方向课。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列举6个实习单位意向,并列举选择这6家媒体的理由,然后相关教学辅导教师会同学生进行谈话,确定其比较适合去哪些媒体。由于学院同全美100多家媒体、十几家世界各地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申报情况,同一些媒体进行联系,尽可能地为学生找到最适合其发展的媒体。同时,学院规定学生必须在实习单位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必须给指导教师写信汇报实习情况,还会给学生一些实习费用。如果想去其他国家的媒体实习,需要提出特别申请,写明申请的媒体、理由、实习计划等。学校经过审核后,会同相关媒体进行联系,继而学生前往该国家或者地区,同留在美国的学生一样,指导教师会每周进行指导,但学院不会给学生相关的实习费用。通过至少三个月的实践,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学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及业界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利用余下的大学学习时间弥补不足、提高技能水平。
每当笔者采访Medill新闻学院的教师或学生时,或者与其他学院的学生谈起Medill新闻学院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Medill是全美最好、排名第一的新闻学院”,仿佛Medill就代表着一种“自豪”。的确,在当前美国许多大型媒体公司不断破产、新闻从业人员大量失业的形势下,前来学院进行宣讲的媒体公司仍然络绎不绝,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是随便地找一个“相关”工作,而是找到了对口的新闻采编工作。这足以成为Medill乃至西北大学“自豪”的原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Medill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她务实的教育模式。独特的T字型教学模式诠释了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什么都要懂”和“重点懂什么”;媒介融合技术及其新闻业务使学生既能将媒介融合应用到实处,又有所专长;实践式教学诠释了怎样将新闻学课堂延伸至社会领域,培养学生的媒介融合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新闻。
西北大学对所有课程进行编号,同时也对课程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界定,编号在100—199的课程为最简单的,难易程度可视为100;200—299的课程较难,难易程度为200;300—399的课程更难,难易程度为300;400—499在本科生中最难,难易程度为400。编号100—499的课程为本科生课程,编号500以上的为研究生课程。
【注释】
(1)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