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列报道的特点

系列报道的特点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系列报道的特点系列报道是连续、多次报道的集合。在系列报道中,各条新闻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是一排“横队”而不是“纵队”,只有左右联系而没有前后关系。可以说它是各集报道贯穿起来的“主题新闻”。(三)信息的丰富性系列报道就整体来说,同样具有深度报道的信息广博、密集的特点。

二、系列报道的特点

系列报道是连续、多次报道的集合。在系列报道中,各条新闻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是一排“横队”而不是“纵队”,只有左右联系而没有前后关系。各条新闻的次序看起来似乎是无序的,但无序中又有规律可循。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题的同一性

系列报道大量是主题性新闻题材,它着重于通过多次报道突出体现某种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相同点,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或趋势,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可以说它是各集报道贯穿起来的“主题新闻”。报界也有“主题新闻”之说,并把它归到深度报道的体裁类别中。但是,它并不限于客观描述具体事物的现状,也不满足于去揭示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它往往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某种社会势力发展、运行轨迹的贯穿。这种贯穿,靠的是内容主题或者是主题新闻。“主题新闻”很少专门报道一件事,而是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体,容东、西、南、北、中的新闻于一身,将主题贯穿其中,形成报道思想。系列报道往往是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报道主题,这个主题近似于“论点”,在主题的统帅下,汇集同类的各条消息,每条消息近似于“论据”,各集之间是以同一主题为轴线将它们贯穿起来。在以往的报道实践中,大型系列报道多由中央电视台牵头,汇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各大部委共同协作,把各地、各部门的同类题材汇集编辑,每天播出一条或一集,形成整体强劲的宣传效果。由此看来,任何系列报道在开始运作时,必须首先确立主旨。2010年春季,中国西南五省(区、市)遇到了大旱,其中云南、贵州两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来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农业歉收或绝收,人畜饮水困难。进入2010年3月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经济信息联播》中设立一个重要的小栏目《关注旱情》,几乎是每天都有这方面的报道,而且内容都是关于旱情的。比如:

旱情:云贵百年一遇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的旱情持续加重。云南大部地区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贵州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总体旱情50年一遇。

(2010年3月10日—3月21日CCTV—2《经济信息联播》)

在编排形式上,也有在一期新闻节目中将同一主题的内容并列在一起而集中播出的,此种形式也可以称为系列报道。例如,2010年3月30日中午,CCTV—1《新闻30分》前面的4条新闻就是一个小系列报道,内容都是围绕“中美关系”的,同样具有主题的同一性。

【口播】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张世遂大使递交国书

【口播】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重申一个中国政策

【口播】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中美关系答记者问

【图像】解铃还须系铃人(国际问题专家曲星发表对美国态度的看法)

在同一期节目的系列报道中,有设立小栏目的,有不设立小栏目的。上面的案例就没有设立小栏目。

(二)选材的代表性

系列报道涉及的内容,是横向的,包括的范围很广,牵扯的领域很多。作为报道,不可能包罗万象,不能认为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是要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定的选择,选择能代表一个领域、一个系统、一个地区工作成就、成功经验、显著特点,或者突出问题的事例,加以报道。这样,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其说服力就会强烈。

2007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年。从2月份起,《新闻联播》栏目推出主题报道《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节目板块,集中报道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进展、新成效,报道各级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具现实利益问题的新举措、新经验。报道分别从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学校四个方面展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成果、新亮点。全国有100多万个社区,有4亿左右的家庭,单位和学校不计其数,作为新闻报道的只是某一个社区,某一个家庭。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题材,让观众“管窥蠡测”,看到大千世界。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各级各类媒体展开了高频率的报道,电视以其优势使报道尤为出色。在青海电视台增设的“直击玉树大地震”(连续·系列报道)栏目中,在震后三天报道救援成效的新闻时,选用了很有代表性的一则事实:

在抗震救援的同时,重建工作也在进行,昨天,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复课了,70多名学生重新回到课堂里。

在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83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今天,这所“玉树最牛学校”在震后的废墟边复课。(画面,同期声)

(2010年4月19日青海卫视《直击玉树大地震》)

玉树地震发生后,救援工作突出,但电视报道的内容大都是救命治病、搭建帐篷、安置灾民和安排生活的,此则报道变换角度,从另一方面见证救援的进展,显然在选材上具有代表性。

(三)信息的丰富性

系列报道就整体来说,同样具有深度报道的信息广博、密集的特点。系列报道没有纵向上的时间连续,没有事件的发展、变化,没有情节和关键环节,没有信息上的连贯,但各次(各集)之间有空间上的联系,有同类信息的并列。每次报道注意的是横向的拓展,从方方面面开掘相关信息,使信息密集、丰富。当然,系列报道也重视资料的挖掘运用,把过去的事实和今天的事实进行对比,给今天的事实增添厚度,从而提炼出新的信息价值,这在成就性系列报道中较为普遍。

2010年5月1日,是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的日子。之前,东方卫视为世博会“预热”,开辟了一个系列报道的小栏目《上海世博会》,每天,有关世博会的信息是密集、丰富的。4月1日这天,就有8条同类信息:

世博园区直饮水口感堪比矿泉水,卫生指标优于欧盟

上海世博门票防伪不放过任何细节,堪比印制人民币

世博会开幕上海连续放假5天

上海每户居民都将获赠一张世博会的参观券和交通纪念卡

世博检验检疫应急预案演练,严格监测入境动植物

唐大明宫——世博会上唯一一座宫殿式建筑竣工

世博会广东馆今完工,剪纸骑楼粤味十足

世博会DE片区整体亮灯,浦江西岸喜添灯光新景

(2010年4月1日东方卫视《看东方》)

(四)整体的系统性

系列报道从词条上来分析:系,即连缀;列,即排队。也就是说报道是按一定的“连缀”来排列的。一定的连缀,也即是系统,是指把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整体。引用系统论的原理来考察系列报道的编排,它是无序与有序的结合。表面上看,系列报道中每一条新闻都是独立成章的,是围绕同一主题的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的报道,因此,播出的次序前后安排都无碍大局,是一种无序结构。实际上,这又是有序的,是系统理论的有序组合。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这里所谓的‘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元素的复合体,或者是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系统中最本质的要素是它的‘组织联系’。这种‘组织联系’,一方面是各个部分的情报渠道;另一方面是它们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系列报道来说,排列的“组织联系”是题材与主题的关系。各部分的情报渠道是报道的具体内容,题材与内容的结合关系必然会发生相互的作用。

系列报道每集之间的排列同样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每集或按系统划分,或按行业划分,或按地区划分;同时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既有全面的面上的成就,也有具体的点上的情况,甚至穿插典型人物的报道。即使这样,也不会破坏系列报道的整体性。例如,上海东方电视台《看东方》栏目在上海世博会前一个月(2010年4月1日—4月30日)开办的子栏目《世博倒计时》,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报道,在报道内容上呈现出完整、系统的特点。在每天关于迎接世博会的报道中,以行业分类为思路,诸如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志愿者服务、银行网点、食品餐饮、安全保卫、门票预售、纪念品购买、各国展馆、各省展馆、车辆停放……一一报道,分别看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合起来看从方方面面对世博会的各种准备进行了系统报道,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迎接上海世界博览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