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题访问的类型(按内容分类)
所谓专题访问的类型,主要指某一节目按内容进行的分类,不同内容的节目具有不同的报道特色与报道价值,采访的方式也应该是有所差别的。
按照内容的不同,专题访问大体可以分为人物专访、事件(问题)专访两种类型。
(一)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
顾名思义,人物专访是对一个“特定人物”的正式访问,是专门报道这个被采访对象的。这是比较常见的、在电视屏幕上频繁出现的、也很受观众关注的一种专访。
对于人物专访来说,被采访者的选择是否准确,对采制节目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物消息相比,人物专访更强调被采访者的重要性、显著性、新闻性或者现实针对性。因此,所选择的报道对象应该是当前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人物、所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或者是受众感兴趣的、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我们把视线放到十年之前,1998年春天,全国人大进行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政府。一时间,纷纷走马上任的国务院各部部长成为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们逐一进行了访问,组成了系列专题提问,及时满足了受众对这些“新面孔”的好奇与关注。内阁部长们和各省省长们的个人背景、大体经历、性格爱好、外貌形象、工作特点以及他们将来如何对待这份新的工作,都成了新闻的看点。于是,中央电视台出现了两个系列的人物专访——《部长访谈录》和《省长访谈录》。
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有时候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为新闻事件造就新闻人物,新闻人物离不开新闻事件。同样,2003年11月,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又一次将女排久违了的世界冠军的金杯捧在自己怀里的时候,主教练陈忠和就成了热点问题的焦点人物。无独有偶,中央电视台照样做了一期关于女排夺冠的人物专访,专访的对象就是陈忠和。再后,在2009年10月16日开始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期间,体育新闻开辟专栏《全运者说》,选择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健将做客《全运者说》专栏,天天一期,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介绍,构成人物专访的系列节目。
以上不同时期的人物专访,形成了一个类别,成为电视专题访问的一个有力支柱,成为电视观众认识政要或明星的一个窗口。
(二)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或曰“问题专访”、“意见专访”、“言论专访”、“学术专访”等)
这种类型的专访是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与人物专访相比,“问题或意见专访”虽然也是对人的访问,但落墨的重点不是写人,而是记言,即不必着意刻画或表现被采访者本人。节目的重点在于记录与传达被采访者对特定问题的见解、意见、观点、主张等。
这类专访在选择被采访者时,也与人物专访的出发点有所不同,这个人物不一定是新闻人物,也不一定与新闻事件有关,但必须是某个方面的“权威人士”,在某些问题上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或在受众中有影响力的人士。“问题或意见专访”的现实针对性是最强的,它能够及时为受众释疑解惑,为决策者提供意见,还能起到传播知识、引导舆论等作用。
2003年5月,是非典困扰国人尤其是北京的特殊时期,原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的王岐山奉命走马上任,出任北京市代市长。北京市能否对非典进行有效的控制,王岐山就成了热点问题的关键人物。于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组即以“军中无戏言”(王岐山接受采访时的观点)为题,做了一期专访节目,回答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北京市民对非典的疑虑问题,了解了北京市政府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所做的工作及预案。
同样,2009年11月,H1N1甲型流感进入高发季节,国人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给予了密切关注。为此,广东电视媒体和央视就这个问题分别采访了权威人士、广东疾病防治控制中心主任钟南山,请他发表对H1N1甲型流感防治的看法和意见,对于稳定人们的情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