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丰富的报道思维
与平面、快捷的一般性电视新闻报道不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并不以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做出消息性描述为主要职能,而是着力于在不同向度上对已有新闻事件的价值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挖掘。如果说,一般性电视新闻报道强调的是时效性,是“快速”,那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求的则是在一定的时效性前提下的“全面”或“深刻”。
正是基于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得以有更充分的准备对既有的新闻事件的价值进行权衡、定位和展开。这一特征,要求在电视新闻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必须存在一个对深度报道对象进行信息处理和对报道结构进行策划设计的前期环节。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在整合新闻信息和策划报道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直线性思维。所谓直线性思维,是指在整合新闻事件的信息和设计报道结构时,依据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在于,被深度解析的新闻事件各个“点”之间,是由此及彼的直线性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先因后果的顺势,也可能是逐层深入的递进。更加清晰详细地呈现新闻事件的全程,便于揭示新闻事件发生的一般性原因,符合电视观众一般的收视习惯,这是直线性思维的优长所在。但是,直线性思维是一种常理性的思维,应用直线性思维方式得出的认识(深度报道结论),有可能是一般化的。
逆向性思维。所谓逆向性思维,是指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策划中,能够跳脱常规思维模式的束缚,从独特或相反的角度切入新闻事件,从而推导出更加接近新闻事件真实和本质的结论,或者引发观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更为深远的严肃思考。它的优点在于,切入点灵活,容易引发出新闻事件更多的背景,容易发现某些被遮蔽的重要新闻真相,容易形成较为多样的视听语言的表达,给电视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逆向性思维,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策划和制作团队的要求很高,在统观新闻事件全程的基础上,要善于融合复杂的新闻背景,要善于捕捉新闻事件的细节,要善于发现被遮蔽的新闻真相,要拥有挖掘新闻深度的勇气和思想的能力,更要拥有实现策划思想的技术支持和形式表达能力。
比较性思维。所谓的比较性思维,是指在深入挖掘某一新闻事件时,将其他相关新闻事件引入深度报道,进行类比和对比的思维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类比归纳或对比反差,增加新闻价值,突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加强传播效果,增强舆论效用。比较性思维运用的难点,第一是要全面掌握新闻事件的背景,寻找恰当的比较对象,以及与相关新闻事件的联系,进行合理比较;第二是要注重比较的重心,以主导新闻事件为主,不能反客为主,偏离重心;第三是要有明确的比较指向,能够将编导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贯穿其中,并提领整个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切忌无意义的现象罗列。
(二)全景式的新闻背景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以报道的“全面”和“深刻”取胜。做到“全面”和“深刻”,除了思维方式得当,还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新闻背景,积累与某一新闻事件相关的各种采访素材。作为分析性、解释性、问题调查性的报道,深度报道离不开新闻背景材料;成功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必须建立在足够的新闻事实基础上。电视观众也期待在深度报道中了解更多的新闻事实。只有将某一新闻事件置于不同的丰厚的新闻背景之中,才便于突出某些细节的新闻价值,才能更为彰显新闻事件的真实和本质。也只有广博地积累新闻素材,丰富采访积累,才能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制作团队策划思想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材料保障。
以2009年6月6日播出的《新闻调查:面对气候变化》为例,这期节目的制作,是为了照应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界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那么,怎样在节目中清晰而有条理地展现这样的新闻背景,并且使观众产生共鸣呢?首先,节目从中国实际的气候状况入手,以西藏的冰川融化和厦门的红树林为例,同时列举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状况:乞力马扎罗雪山上的雪近80%融化、维多利亚雪场雪线明显退缩等,使观众能够形象地对世界气候变化的现状有所感知。其次,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新闻背景的深度内核,如世界气候大会的历史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来已久的气候问题争端等。最后,做好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影像素材,展现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以此增加节目的厚度。
(三)思辨性的评论视点
在设计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路、准备了充足的新闻背景和素材之后,以什么样的具体观点进入新闻报道,或者说,要通过深度报道在电视观众中形成什么样的舆论倾向,就成为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制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深度报道追求的不是时效性的领先,而是要在“深度”二字上做足文章。换句话说,深度报道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新闻事件的平面化呈现,必须要在报道中传达出制作者自己的价值判断,或者引导电视观众形成对某一价值倾向的舆论共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制作者,一定要开门见山地交代自己的价值判断,表明自己的舆论立场。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要用制作者的观点控制报道节目的全程,在每一个起承转合的地方,都严格照应制作者的价值判断。简言之,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材料的处理要围绕制作者的价值判断展开,要有“春秋笔法”。
制作者要在思考全面、充分挖掘和筛选之后,确定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和舆论倾向,既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符合新闻职业规范,符合道德伦理要求,又要尽量挖掘新意,深化主旨意义,体现强大的思想力量,达到振聋发聩的传播效果。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避免做出过于僵化、绝对化和片面化的结论,要认清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处理好结论成立的前提和具体语境下的因果联系,追求具体语境下的相对真理。
(四)递进的报道层次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的结构安排要较一般的平面化新闻庞大和复杂。无论采用的是直线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还是比较性思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逻辑纵深上,都是在不断强化和突出既定的价值判断。所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结构安排,具有不断深入和加重的形式特点。换句话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报道结构,不可能是平均用力的,而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的布置,讲究着力点的安排,讲究结构内部的张力和结构之间的布局。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层次分明,通过层次的更迭和前进,传达制作者对新闻事件思辨的痕迹和形成最终结论的过程,从而引导电视观众在制作者的思路上考量新闻事件的价值,并最终形成对制作者结论的认同,以完成舆论引导的效用。
(五)兼容的表现形式
由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深”的强调,因而一切有利于体现新闻之“深”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应用。
以主持人来主持报道,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一般的电视新闻深度采访,通常将主持人的主持和记者现场采访的声画同步传送结合在一起。还可以请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代表发表意见,或现场采访,或电话连线,还可以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代表请到演播间一同讨论。除了演播间的主持,记者的现场采访也很重要,可以直接采访当事人,可以对事件进行暗访调查,还可以是追踪拍摄。为了使一些艰深的新闻话题易于被观众接受,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还可以使用图片、图表进行解释说明,还可以使用纪录片的形式进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总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这一体式对深度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其表现形式的兼容性。
(六)显著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都是比较显著的。由于对新闻深度的追求,电视新闻报道容易使某一新闻事件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力量,能够给电视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一般性的平面化的电视新闻报道,意图在于通过电视媒体的手段告知观众外界发生的新鲜事。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着重突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是对消息性新闻报道的升华。对既有新闻事件的解读,是对信息传播的加重,比较容易在信息接收者的头脑中留有鲜明的印象,也比较容易引发信息接收者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