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视直播理念
从世界范围看,在电视开办之初的近半个世纪内,新闻的播出一直是分段、分档播出的,即分为早晨、中午、晚间三个时间段。在这个基础上,又根据内容分为综合新闻、简明新闻、专题新闻等不同档次。但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全天播出新闻的探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大出风头,开启了全天播出新闻的先河。早在1983年,他们(CNN)就雇用了1800多名记者,让他们奔向世界多发事件之地去抢拍独家新闻,进行现场全天播出(注:75人一天要采集一个小时的新闻,平均一人一天将近一分钟)。这不仅是个观念的交锋,而且是实力的抗衡。
1985年,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发生劫机事件,CNN不间断地连续报道了17天。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政权倒台的那一天,CNN记者在现场持续17小时做报道。
CNN对于柏林墙拆除的报道,前苏联政权解体的报道,苏联军队围攻议会大厦的报道……都是持续的、详尽的。正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快速、详尽的报道,使CNN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源。
1987年,日本广播协会(NHK)也开办了一个连续24小时的直播卫星节目,其中17小时用来播出新闻。
1991年3月,英国BBC世界电视台以24小时传播新闻而向CNN挑战,声称已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从CNN手中夺取了领先地位。BBC的世界电视台开始了对CNN的抗衡。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新闻世界》频道,也是24小时全天候播送新闻。1995年,它扩大传播范围,改名国际频道,直接同CNN和BBC世界电视台和英国航天局合作,采用“卫星新闻采集车”,它在到达现场15分钟即可播出现场的新闻图像。这样看来,当前开办24小时全天候播新闻的主要有:CNN(1980)、NHK(1987)、BBC(1991)、CBC(1990)。
2003年5月1日,我国也开辟了“新闻频道”,一天24个小时,每到整点,播出一次新闻。目前,开办的栏目有《朝闻天下》(与CCTV—1联机播出)、《360°》、《新闻会客厅》和CCTV—1联机播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
在电视初创时代,电视直播就是一种基本的传播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随着ENG设备的引入,录播成为中国电视的主要传播形式。应当看到,录播对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增强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技术的逐渐改进,社会的逐渐开放,人们对电视的收视需求逐渐发生变化,现代的电视直播观念也开始逐渐形成。
首先,从技术条件来看,现代电视直接建立在现代电视的制作与传播的技术水平之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积极引进新的制作设备、工艺,特别是EFP系统的引进,使电视工作者可以直接记录现在进行时的被拍摄对象,并现场进行编辑制作,通过微波线路及通信卫星传输系统同步传达给电视观众。这为现代电视直播的成功实施(包括跨地域、多点的电视直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其次,从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媒介竞争格局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平面媒体改革力度加大,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上占据了传媒的重要位置,网络媒体发展迅速,这一切都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和方便。作为有着巨大影响的电视传媒,如何继续保持其优势的传播地位,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电视的独特传播魅力,在时代开放的环境和媒体竞争的格局中,电视找到了直播这样一种最具自身独特魅力的传播方式。当然,这是在经过了近二十年录播基础上的新一轮、现代意义上的直播。事实上,在以录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近二十年间,直播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脚步,大量的文艺性、综艺性和体育类节目还是以直播的形式进行传播的,但重大政治性的历史性的事件的直播却受着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直到1997年,中央电视台终于提出了重大新闻要采用现场直播的手段,实现电视新闻报道要反映第一时空的要求。这一年几次重要事件的直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直播观念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央电视台独立进行了“黄河小浪底工程”、“长江三峡大江截流”和“香港回归”的现场直播。这几次大型现场直播,一是使电视在众多的传媒中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因为电视对重大事件同步现场直播,较之其他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具全息性和全面性魅力,声音、图像、文字同步全息性记录,这是其他媒体难以做到的。二是充分展示了中国电视的实力,因为如此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除了需要充分掌握其社会内涵外,还要充分调动电视的几乎全部技术手段。对中国电视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大练兵,为此后的许多重大的直播如1998年中美元首北京峰会、1999年澳门回归等现场直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电视直播充分借助现代电视的各种技术手段,在“第一时空”同步地、立体地、全息地并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报道,使得现代电视直播真正发挥了电视独特的传播优势和魅力,这是其他媒体所难以替代的。现代电视直播的观念不仅包括重大政治历史性事件的直播,包括日常的社会生活场景的同步直播,也包括了人文文化等各种领域的事件的直播,而其中直播点的选择与背景资料的充分把握以及电视化的处理尤为重要。直播点的选择,一方面有赖于现实社会生活客观真实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电视传播主体的发现和发掘。许多重要的电视直播都是在电视媒体的深度介入和周密策划中实现的,而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掌握则是电视直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深入地把握与直播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现代电视直播观念既依赖于电视媒体的整体技术实力和报道实力,也依赖于社会的开放水平。现代电视直播的水平既是电视传媒的整体技术、报道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开放水平的集中体现。在推进电视传播技术与报道水平、推进社会开放水平方面,现代电视直播正在也将会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