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电视台发展的障碍——内忧外患并存
1.内忧
1)硬件:表现形式——设备机器老化、办公条件恶劣
背后原因:资金不足是前行的头号障碍
青海电视台成立于1970年,办公楼仍是当时建成的,办公条件较差;摄影编辑设备不仅较为陈旧,而且严重不足,常常是排队等着编片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
电视是一个重科技、重人才、重装备的行业。其中,资金是否充足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由于地处西部,整体经济实力较弱,政府财政长期吃紧,每年的拨款根本无法满足电视台的需要。为了增加收入,电视台进行过多次有益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
同时,青海台盈利模式单一,对于广告的依赖性强,每年差不多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但现实是青海电视台所处的西部经济比较落后,影响力很难和中央电视台以及东部电视台相比,因此广告客源成了一个大问题。西部特别是青海当地企业多数实力有限,并没有多大的广告投放量。另外由于西部生活水平较低,人均购买力不强,广告客户通过青海台投放广告的意愿也就相对较弱,广告收入提供给青海电视台发展的必须资金也有限。2003年,青海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在全国范围内排在倒数第二位。
此外,除了财政拨款、广告收入以外,其他经营收入缺失严重,下属实体的经营状况堪忧。
这些都直接限制了青海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
2)软件:表现形式——人员结构失调,人才流失严重
背后原因:资源匮乏,待遇条件难以留人
青海电视台现有人员中重点大学本科和科班出身(广电专业)的不多,许多行当的专业人员奇缺。和飞速发展的电视行业比,青海电视台的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此外,由于青海台地处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收入增长和事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长期处于一种职工骨干流失的状态。送到省外培养的人员不愿再回来,外地的人才也不来,造成各方面人才的匮乏。
优秀人才、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引进人才却又限制重重。要进一名正式记者,必须先后经过栏目、部门、台、上级行政管理机关、当地人事劳动部门等重重关口。由栏目制作部门临时聘用的某些一线人员未经严格培训,操作能力差。某些栏目定位不准,节目制作不到位,甚至凑合播出也时有发生。
3)硬件软件生存的环境:体制僵硬、观念落后、缺乏远景
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在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在西部省级电视台显得尤为突出。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制约电视台发展的“瓶颈”。
电视台是新闻单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性保护和大量投资行为的支持,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厚爱。政府和社会的“双重保护”,导致电视系统的创新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远不如其他先行进入市场经济主战场的企业及行业。青海电视台同样存在着观念不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平不高、实力不强等问题。
日复一日,差距愈来愈大。除了直接影响日常工作的质量,这种思想还大大限制了电视台的长远发展。
2.外患:同行竞争、行业挑战
截止到2004年7月,随着深圳卫视上星,卫视频道增至50个。省级卫视纷纷上星,全国性频道发生重组。卫星频道上星使原来“中央台—省台—市台”的体系,开始向“全国频道—区域频道—本地频道”的格局演变。这一点深刻影响了最近几年电视媒体的广告价格、广告营销。为了以增加广告收入为目的而提高知名度和节目的可看性,不少上星频道定位从原来“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单一性综合频道,转向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主题频道,打特色牌搞活搞好了,如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省级卫视。其后,受到启发的各省级卫视纷纷重新调整频道定位。各家卫视开始追求“差异化”竞争,中国电视差异时代到来。目前,就收入来说,青海电视台明显处于较为落后的第三梯队当中。如何进一步突出青海电视台特别是青海卫视特色,已经成为青海台在电视省界概念日益模糊的今天需要理智面对的问题,更成为赢得广告收入和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步。
3.西部大开发宣传任务
西部电视担负着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责任,堪称西部喉舌。如果把西部比喻为聚宝盆,那么西部电视就是打开聚宝盆的一把金钥匙。青海省作为西部的重要省份,地处雄伟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自然资源异常丰富,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青海,吸引更多的目光和资源共同来促进青海的发展,电视无疑要充当金钥匙的角色,宣传青海优良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生存环境,更要拓宽青海人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经济期望值与生活需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把他们与中国内地及世界连接在一起,从而继续促进青海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正所谓“传媒兴则文化兴,传媒盛则经济盛”。
担负着如此的重任,青海电视台的发展直接和青海的发展相连。为了让青海更快地迈向新高度,青海电视台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