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母语对“英语节目主持人”职业心理的影响
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节目主持人”尽管可能说出流利而又标准的英语来,但是,仍然是以外语为工具的职业人。当然,不能否定的是,这一群体的职业人一口流利而又标准的英语已经彰显出一个过程,即:他们经历了再塑这一“职业自我”而形成“重组文化融汇体(Acculturation)”的心理及人格的过程。
(一)关于术语“重组文化融汇体”
笔者在瑞典做研究时,对这一术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虽然在“西方”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围绕这一术语而展开的研究项目有些许出现,但是,同大量的其他课题相比就显得太少太少了。究其原因,根据笔者的科研经历,已经出现的相关课题主要是围绕这一术语进行探讨研究,而正是因为这一研究领域对研究者本身的跨文化经历要求太高,方导致目前本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的匮乏。也就是说,如果研究者没有身体力行的跨文化生活阅历,是不可能深入触及这一术语及展开其所涉研究范围的,自然,也就形成面对相关的研究课题而出现无能为力的状态。
目前已出现的些许研究内容,大多是由那些要么已身体力行投身到某一选定的他种文化中去,做至少六个月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工作(这样短的跨文化经历只是做一个小型的学术调查报告或小品文);要么就是某些带有移民背景的研究人员完成的。
以这样的背景展开对属于“重组文化融汇体(Acculturation)”的介绍,就是要强调: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节目主持人”在建立基本成熟的“职业自我”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极具挑战,甚而残酷的心理和人格塑造过程——建立“重组文化融汇体”。
“重组文化融汇体”。根据尼古拉斯(Nicholas,A.,2000,第1页)的解释:
这一术语是被用来描述不仅是不同文化间相互接触的过程,而且还是这种接触所形成的结果。由于文化间的接触,重组的文化融汇可能涉及到直接的社会交叉互动,也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显露他种文化样貌。基于研究交叉互动的结果,“重组文化融汇体”是指一种文化团体通过对另一种存在之文化的修正并以此重塑这一团体之身份而达成到同化的结果。诚然,在新旧文化之间可能有一种紧张状态而导致新旧文化的相互适应过程。
This termis used to describe both the processof contact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the outcome of such contacts.As the process of contact between cultures,acculturation may involve either direct social interaction or exposure to other cultures by means of the 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As the outcome of study contact,acculturation refers to the assimilation by one group of the culture of another thatmodifies the existing culture and so changesgroup identity.There may be a tension between old and new cultures which leads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new aswell as the old.
通过对术语“重组文化融汇体”基本解释的介绍,我们可以联系到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节目主持人”在建立适合职业要求的基本心理与人格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挑战,即:运用外语(英语)来间接地学习和认识以英语建构的文化价值观、文化概念和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突破甚至是打破在自身的母语文化世界里已经建立的成熟人格及知识结构。而这一突破不是仅仅通过我们已经熟悉并基本形成惯例的“文化比较”领域中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就能达成的。因为,通过书本的学习毕竟是“雾里看花”,即便是短暂的在海外英语文化国度里的、有意识的培训,也是不能达成的。根据笔者的研究及身体力行的、近十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建构“重组文化融汇体”的过程必须将既定的“英语节目主持人”以彻底被“流放”的心理及物质生活状态的形式,在至少超过五年的海外独立生活后,方有可能完成。即便如此,还取决于被培训者的个人敏悟力、实际投入程度等其他因素。
笔者在此提到的“突破在自身的母语文化世界里已经建立的成熟人格及知识结构”,实际上是涉及到了另外一个与“重组文化融汇体”紧密相关的术语,即,本土文化熔铸体(Enculturation)。探讨有关术语“重组文化融汇体(Acculturation)”的领域,就必须以“本土文化熔铸体(Enculturation)”为落脚点。
(二)关于术语“本土文化熔铸体(Enculturation)”
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学人贝里(Berry,J.,1992,第19页)的阐释:
“本土文化熔铸体”的概念在文化人类学专业中已经得到发展,并由赫思科维茨(1948)第一次定义。如这一术语所提示的,由一种通过个人所处的文化而形成的氛围或环境,个体根据其所属文化认为是必须的要求,通过学习而获得和掌握。在这一过程当中,没有故意的和传授的任何事宜。通常,这一种学习方式没有教与学的工作。“本土文化熔铸体”的形成过程包括由父母亲及其他成人和伙伴所组成的、环绕个体的网状物形成的影响力,这一网状物的所有部分都能限制、塑造及引导个体的发展。最终结果(如果“本土文化熔铸体”建立成功的话)是,这一个体在其文化中具备各方面的能力,诸如,此文化所用的语言、礼节,等等。”
Enculturation:According to Berry(1992,p.19),the Canadian Professor of Psychology,“The concept of encultur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was first defined and used by Herskovits(1948).As the termsuggests,there isan encompassing or surrounding of the individual by one's culture;the individual acquires,by learning without specific teaching.The process of enculturation involves parents,and other adults and peers,in a network of influences on the individual,all of which can limit,shape,and direct the developing individual.The end result(if enculturation is successful)is a person who is competent in the culture,including its language,rituals,values,and so on”.
显而易见,“英语节目主持人”需要迎接的挑战与残酷是竭尽全力地试图完成对在本土文化中已被塑成的“自我”的突破,也就是说,通过突破自己已经熟悉的、被本土文化认可的这一“自我”而达成一个超越的结果,即:“重组文化融汇体”。而这一结果并不是意味着“英语节目主持人”必须彻底舍弃或遗忘自己的本土文化,更何况,现实的情况是:
a.经历突破“本土文化熔铸体”过程而实现形成“重组文化融汇体”的人,根本不可能舍弃或遗忘自己的本土文化,因为那是血液里的存在;
b.也许部分经历了突破“本土文化熔铸体”过程而实现形成“重组文化融汇体”的人,试图完全舍弃或遗忘自己的本土文化,抑或尽量不受其影响,但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经过这一过程的受训者,尽管看似形成了符合这一职业要求的语言及思考能力,但是,究其实质,“重组文化融汇体”仍是一种建构在“本土文化熔铸体”表面上的覆盖物。也就是说,“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内在特质仍是本土文化的塑造结果。面对这样极具挑战性的现实,是不是说“英语节目主持人”这一从业群体的成员,就不可能寻找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身份定位和心理定位呢?
到目前为止,根据笔者在海内外作为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节目主持人”的实际工作经历与研究来看,还不能简单地以“是”与“不是”来回答。当然,如果把这一群体仅仅定义为播报信息(即:硬新闻)的“播音员”而非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节目主持人”(笔者再次强调这一术语实为“记者型节目主持人”)的话,回答就只是简单的“是”与“不是”了,但是,前提条件也并非就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即可。如果没有对英语文化及以其为基础而建构的思维方式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的话,最起码在播报信息时对断句、强读与弱读的处理是会出现问题的。这方面的探讨本人将在另处的论述中提起,这里不再进一步展开。在此,本文还是聚焦于母语对“英语节目主持人”职业心理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