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让“本土文化”了解“世界”
如同笔者在本章开篇提到的,当今的“媒体传播全球化”使得信息全球化,并以“全方位渗透”的势头影响着人们的视听。既然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节目主持人”试图通过媒体传播来向“异域文化”介绍自身的“本土文化”,以期达成对其“本土文化”有所期望的正确认识。那么,“异域文化”同样意识到了“媒体传播全球化”形势意味着什么、能为他们对自身“本土文化”的传播做些什么。因此,在这样的媒体传播生态里,传播的交叉性、互动性是很强劲的。这样,各种文化的“受众”自然就会关注发生在本土之外的世界的状况。自然地,以有效对外传播“本土文化”的“英语节目主持人”在完成这一方面的职责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将对自身“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有利的、来自“异域文化”的方面介绍给“本土受众”的责任,以此不仅满足“本土受众”了解“世界”的需要,同时,对发展自身的“本土文化”起到了“洋为中用”的作用。
涉及“引进”的讨论,就触及到如何引进、引进尺度的问题。也就是,“英语节目主持人”要让“本土文化”了解到多大范围的“世界”?这直接涉及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的大议题。笔者在此试图从这样的角度展开探讨,即:如何把异域文化用来曲解和歪曲“英语节目主持人”的“本土文化”的媒体传播声像产品介绍给“本土受众”?
既然要让“本土受众”通过媒体传播来了解“异域文化”,那么,除了那些令人欣赏的精彩方面之外,还要用于引导“本土受众”来分析来自“异域文化”的价值观对“英语节目主持人”自身的“本土文化”的因误解或价值观不同,或根本就是来自敌对的意识形态的“妖魔化”的歪曲。尤其是在“媒体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巴克(Barker,C.,1997,第101—102页)认为:
从“北”到“南”(“北”即指“西方”或“发达国家”,“南”即指“东方”或“发展中国家”——笔者注)新闻的不平等传播流和信息形式。……存在从以“北”为中心到以“南”为边缘的事实上的单向新闻流。新闻由将新闻视为商品而买卖新闻的西方跨国公司来搜集、遴选和控制,……如此的状况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具有危害的,因为由跨国公司提供的新闻报道强调了负面的价值(例如灾难和腐败)并弘扬西方的文化及政治兴趣(消费主义,美国对外政策,等等)。
the unequal flow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there is a virtual one-way flow of news from the northern“centre”to the southern“periphery”.News is gathered,selected and controlled by wester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who treat newsas a commodity to be bought and sold,…This is potentially detrimental to developing nations because the news coverage supplied by the transnational news agencies has emphasized negative news values for example disasters and corruption and promoted wester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nterests(consumerism,US foreign policy,etc.)
如此的形势,更可以令我们意识到,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对外播放、对内引进媒体传播声像文化产品的“英语节目主持人”这一从业群体实际是处在已经很小的“传播空间”里,尽量争取属于自身“本土文化”的位置。同时,也是运用他们的对异域文化的认识能力来引导“本土受众”了解为何有如此的、来自异域文化的“误解”、“歪曲”、甚至是“妖魔化”的媒体传播声像产品的制作意识。进而使得“本土受众”有机会拓宽视野,从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形势及“本土文化”在世界所处的位置与状态。“英语节目主持人”还可将来自异域文化的、对其“本土文化”有误解、歪曲和正义的内容引进来,以邀请双方嘉宾进行“讨论”、“对话”和“辩论”的形式,使得所引进内容得到剖析、受众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样处理,即使“本土受众”了解了异域文化的传播实质,同时也使“异域受众”听到了与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由“偏见”建立起来的曲解有所不同的声音和解释,从而尽量为达成文化间的理解和消除“误解”及“曲解”架桥以消除“文化鸿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