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播人才的素养教育
继北京广播学院建校50周年和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盛典之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在金秋10月的美好时光举办“中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是中国教育界和传媒界的一件喜事,更是一件具有开拓意义的好事。对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圆满成功!
这次研讨会以“信息社会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将集中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反映媒介素养教育对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的关注。我相信,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对于构筑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借此机会,我想就传播人才的素养教育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并就教于各位中外学者及同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技术数字化,迅速带动了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和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竞争、融合和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容量和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已在传播领域成为零距离。与此同时,各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充斥着整个世界和社会,对人们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程度不同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此社会环境下,如何提高人们对媒介信息的判断能力、思辨能力、解构能力和使用能力,对于人、社会和国家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确至关重要,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回答的重大现实课题。
我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传者”与“受者”。“传者”的效果影响着“受者”,“受者”的反馈也会反作用于“传者”的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传者”的素养如何,最终将影响“受者”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走向。因此,加强对“传者”——传播人才和媒介从业人员的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特别是承担培养传播人才的高等学校,从学科构建到培养方式,有理由有必要十分地关注和实施对传播人才的素养教育。
传播人才的素养教育,我以为其内容范围可以涵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素养。其核心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当通过素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主流价值观,也就是要掌握认识世界、改造社会、塑造人生的思想武器和价值标准。
2.业务素养。其核心内容是知识、能力、方法。应当通过素养教育,使受教育者解决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去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三个层次:一是知其然,即能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传播;二是知其所以然,即能对所发生的事实作出分析判断,回答为什么会发生的原因;三是知其于未然,即能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把握其客观规律,引导人们认识未来。
3.职业素养。其核心内容是求是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应当通过素养教育,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这四种精神,并以这四种精神的要求——求是、敬业、创新、合作,去对待和从事传播工作。
4.社会素养。其核心内容是社会良知、社会责任和社会关系。应当通过素养教育,使受教育者培养社会良知,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
5.身心素养。其核心内容是体魄、心理、生活。应当通过素养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的社会环境里,培养学生的抗逆性心理素质,对于应对未来生活挑战、保持个人的持续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能够在以上诸方面充分认识并切实加强传播人才的素养教育,使未来的传媒从业者基本具备这样的素养,我想,那时的中国传播业将会怎样的焕然一新,以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由于时间关系,以上仅仅提出个人的一些粗略思路,权当抛砖引玉之言。
(本文为2004年10月8日在“中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