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能

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能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能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承担的宣传任务,很大一部分,或者说主要部分,是靠新闻性节目来完成的。广播电视新闻在这一伟大变革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事实上,广播电视新闻时常播发这类政令。忠实地反映这一时代的新事物、新风貌、新思想、新创造,是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能所在。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能

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承担的宣传任务,很大一部分,或者说主要部分,是靠新闻性节目来完成的。广播电视新闻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骨干。它同形势结合最紧密、最直接,提供信息和报道国内外大事最及时、最迅速。它的基本职能是:

(一)报告消息,评论时事

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产生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同物质世界一样,无时无刻不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着。有运动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新闻。新闻就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世界和社会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闻源泉。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现代化新闻媒介,触角所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的变迁,人类的活动,都可以包罗其中。它是“报告最新消息的信使”,[17]时刻向听众观众报告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这些消息是具体的、生动的、新鲜的、及时的,因而能引起千千万万人的注意和兴趣。它是时代的“瞭望台”,使千千万万人得以从中“瞭望”整个社会、整个世界。

“报告”在于使人们知道发生的事实。如对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报道,它及时而详细地报告了这一重大新闻信息,牵动了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心,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但是,这次重大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如何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则需要由评论来回答。

评论时事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部署或决策发表评论,阐述其重要性、必要性,引导人们正确贯彻执行;二是对某一新闻典型发表评论,抓住其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就事论理,抑恶扬善,对先进的、积极的、有益的事物予以褒奖、弘扬、推广,对落后的、消极的、有害的事物予以贬斥、鞭策、抑制;三是对重大国际问题发表评论,申明我国政府的立场观点,影响国际舆论。

(二)传达政令,宣传政策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自然负有宣传党的政策、传达政府法令的责任。它主要通过新闻性节目来实现。这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最重要的内容。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18]党的政策来自群众,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广播电视新闻拥有最广大的听众观众,它可以“一杆子插到底”,使党的各项政策直接同亿万人民见面。比如,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广播电视新闻适时而持久地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宣传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宣传农村改革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经过亿万农民的亲身实践,党的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威力,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绝大多数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个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这一成就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广播电视新闻在这一伟大变革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把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用广播电视,同时结合其他各种方式,直接同群众见面,事实证明效果是好的”。[19]

传达政令是指传达各级权力机关或以领导人名义发布的法令、法规、批示、决定、命令、公告、通知等。这类政令一般适用范围较广、时间性较强,凡适宜公开发布的,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形式加以发布。事实上,广播电视新闻时常播发这类政令。由广播电视新闻传达政令,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政府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措施,进而动员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去实施政令。

(三)反映时代,引导舆论

新闻是时代的纪录。它所反映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现时”发生的事情。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的时代。忠实地反映这一时代的新事物、新风貌、新思想、新创造,是广播电视新闻的职能所在。这种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健康的、有益的,它能给人以教育、鼓舞和激励,使人们看到光明,增强信心和力量,自觉地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在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反映时代的主要职能,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去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映改革的进程及其新的成果,反映亿万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的精神风貌及其业绩,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崇高职责和使命。

舆论是行动的先导。广播电视新闻具有表达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职能。它可以通过“传播具有倾向性的某些新闻事实,提供形成某种舆论的事实根据”;可以“就某一事态发展发表新闻评论,阐明某种舆论的基本立场与原则”;可以播报支持或反对某种舆论的听众观众来信,“组织对某种舆论的社会讨论或评述”,以此来影响和引导舆论,“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诱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瓦解”。[20]总之,广播电视新闻应成为我们社会正确舆论的导向。

(本文写于1988年)

【注释】

[1]康荫:《新闻广播学研究》,第100页,广播出版社1982年1月版。

[2]邓力群同志在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全国记协第三届理事会议上的讲话,见《方向与实践》第36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7月版。

[3]杨兆麟、赵玉明:《人民大众的号角——延安(陕北)广播史话》,第4页。

[4]《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第63页。

[5]同上书,第15页。

[6] 见张香山同志在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7] 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43、637页。

[8] 见《方向与实践》,第5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7月版。

[9] 见张香山同志在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10]吴冷西:《立志改革,发挥优势,努力开创广播电视新局面——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见《广播电视工作者学习手册》。

[11]《中国广播报》1987年第23期。

[12]徐家宏、宁树藩、叶春华:《新闻学基础》。

[13]田本相、夏骏:《电视文化和电视剧》,载《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14]梅益:《少奇同志和广播事业》,载《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

[15]见《人民日报》1987年12月31日第3版。

[16]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青年之友》节目组:《“实”——理想教育的关键》。

[17]康荫:《新闻广播学研究》。

[18]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19]邓力群:《中央和地方各级都要重视广播电视事业——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全国记协第三届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1983年4月9日。

[20]均引自《简明新闻学辞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