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被摄对象调度的形式
如前所述,新闻纪实节目中的被摄对象调度是一种场景式调度,场景的实质是人物在特定时空中进行的动作,这种调度要牢牢把握住三个关键环节:动作、时间和空间,其中时间和空间的调度是以动作为中心展开的。
一、动作调度
进行动作调度首先要考虑情节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动作调度往往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动作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这种叙事方式符合人和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往往具有很强的悬念性。比如,纪录片《芝麻酱还得慢慢调》中,编导对人物的动作调度就十分成功,主人公的两大爱好——唱京戏和看足球被编导巧妙地发展成相对完整的动作过程,看足球这一动作的开始阶段是主人公给北京电台体育节目主持人梁言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球迷对中国足球的希冀。这封信就是编导动作调度的契机,由此展开初步的调度设想是能够拍摄梁言被老人的热情所感染登门拜访,进一步的调度就是梁言能够邀请老人去电台和他一起直播,最终编导的这两个目标都达到了。
在叙事的基础上,动作的记录和调度还要考虑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一点在人物新闻或人物纪录片中尤为重要。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观众都会对那个美军翻译产生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在于导演对他的性格刻画非常生动,而这种刻画主要来自于动作的设计。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发展,对他最初的印象是看他手忙脚乱地收拾装备,进一步的了解是通过他坚决反对战友为给同伴报仇而枪杀俘虏的行为,当看到由于他的怯弱而使战友丧生时我们鄙夷,我们不知道当他恐慌地看着被自己放过的德国兵又拿起枪射杀自己的战友时内心的感受,但我们看到他亲手开枪射杀俘虏时,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我想这里面更多的是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泯灭,而这种思考恰恰是产生于导演对一个人物的刻画。在《芝麻酱还得慢慢调》中,主人公精心调制芝麻酱的动作就十分传神地刻画出老人的性格。
动作的调度还要注意激发被摄对象的情感。比如,纪录片《家在我心中》的编导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在女儿过生日的时候,父亲曾在上海电台为女儿点播过一首歌曲,女儿珍藏着当时的录音带。怎样使用这个细节?可以用解说交代,然后拍摄一下录音带,这种静态的表现方式很难激发被摄对象的情感,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影片中编导采用了动作调度——请女儿拿录音机播放当时的录音,女孩儿听着父亲的来信,情绪被调动起来,拍摄效果很好。
二、时间调度
动作与时间是不可分的,一个动作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统一或连续的时间段落中完成的,可以说,时间调度是对动作的一种限定。比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就曾经组织过《中国一日》大型摄影活动,所有摄影家被限定在同一天在中国各地拍摄人们的日常活动。而且这种限定本身也会强化动作的仪式感。比如,天安门广场升旗是一个日常性的例行动作,但如果加上时间标志——十月一号国庆节,那么这个例行性动作就由于这种时间限定而具有了更强烈的仪式感。
恰当的时间调度有助于记者准确地把握人物动作发展的高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时刻具有特殊性,此时的人物情感、情绪和动作正经历着一种高峰体验,比如,久别的恋人重逢时、亲人面临久别时或者是一些决定命运的重大时刻等等。在纪录片《初来乍到》中,韩松考试出榜的时候就是记录的重点,在日本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成功或失败对他的影响都是具有决定性的,对观众来说,此时的他无论是心理还是动作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去看榜的动作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悬念色彩。对比新闻和纪录片不难看出,新闻更看重对高潮的记录,而纪录片更加强调高潮来临前的发展过程。时间调度在保证完整记录高潮瞬间的同时,还要注意时间的延续所带来的情绪积累效果,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以满足观众的观赏心理。比如,纪录片《家在我心中》分别八年的父女俩在东京的重逢,24小时的相聚高潮点在哪里是记者必须明确的,相见和分别是最有可能成为高潮段落的,到底是哪个呢?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分别的可能性更大,父亲来东京时,女儿只有八岁,八年的分别带给父女俩的是一种陌生感,初见面时很难迅速消除,经过一天的叙旧之后,情感的高潮很可能会在分别时爆发。为了满足观众对高潮的期待心理,记者可以进行调度拍摄父女俩吃饭、叙旧、送礼物的段落,通过时间的积累效果为高潮的到来做好情绪铺垫。
三、空间调度
空间为在时间延续中发展的动作提供了依托,对空间的控制和调度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动作。记者应该分析具体动作发生的最佳空间,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空间进行动作调度。
恰当的空间调度能够增加动作的戏剧性。纪录片《姐姐》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晚饭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围绕看什么电视节目一家四口人发生了矛盾冲突,极大地强化了节目的戏剧性效果。而这主要就是得益于记者对姐姐父亲进行的空间调度,请他从工作单位回家,这才有了一家人难得的家庭聚餐,也才有了一家人直接矛盾冲突的可能。
我们经常说触景生情,恰当的空间调度确实能够起到激发被采访者情感的作用,特别是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对当事人的采访最好是在历史事件发生地。“9·11”事件一周年之际,很多电视台都制作了纪念性的特别节目,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世贸大楼的废墟作为报道空间,经历了“9·11”的电视观众面对此景,内心的感受是无法名状的。恰当的空间调度还能增加动作的信息量。比如,新闻和纪实摄影中经常使用的环境肖像就是有效利用空间来传递信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