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符号的分类
1.从形式上分
从形式上看,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是使人脱离动物、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符号系统。特定的语言代表着相应的特定人群。因此可以根据地域方言、社会方言、阶级方言、职业方言等划分人群,还可以根据词汇、词义、修辞,乃至语法、语态、语音来划分。文学作品往往通过人物的特定语言来反映说话者属于哪一类人。文字是语言的记载形式,或者说是间接符号、代表符号的符号。“语”包含口语和“文”——书面语。文字使语言突破时空的限制。人们直接感知现实的范围很有限,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就大量地来自文字,甚至往往把文字里的现实作为真正的现实。
非语言符号则有:
体语——表达意义的身体动作。包括动态的点头、摇手、伸拇指之类的动作,静态的姿势、距离、打扮之类的状态,还有语调、口哨、叹息、嘲笑、弹指之类的声音或者说“类语言”。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其中有象征性符号,如国旗上的五颗星、党旗上的镰刀和锤头,以集中凝练的方式表示抽象的意义;又有实义性符号,如交通标志、禁止吸烟标志等,以简明形象的方式表示具体的意义。体语中的非声音符号也都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例如生活中的抽泣、感叹等体语声,影视中的风吼雷鸣等效果音。
时间和空间符号。例如赴约会故意晚到,拜年选在新年钟声刚敲响时,交谈时与对方的距离特别近或特别远,都可传递一定的信息,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非语言符号能突破语言的理解障碍;能在较小的时空中传递较大的信息量;能提高接受者的信任度——大部分非语言传播是下意识的,传者很难控制,人们对这种传播更容易相信;还能产生语言难以达到的感染力。这些正是图片和电视传播日益兴盛的重要原因。
2.从内容上分
从内容上看,符号可分为神话、艺术、宗教、礼仪、历史、科学等符号。其中的某个元素、某个片断和整个作品或过程,都可以是一个符号。如一个故事,其中的某个词、某段话和整个故事,都可以是某种含义的表达,它们若被人们普遍接受,就有了符号意义。
3.从特征上分
从特征上看,符号可分为推论性(discursive)符号和表象性(presentational)符号。
前者有科学、逻辑、语言等符号。其主要特征有:符号及其元素的组合按照一定的逻辑,含义清晰、明确、固定,受传者的理解差异较小;善于描述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表达认识、分析、推理等理性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由它们推论其他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后者有仪式、神话、艺术等符号。其主要特征有:符号及其元素的组合没有固定的法则,往往偶然和独创,含义不大明晰和固定,受传者的理解差异较大;善于展现事物及其丰富的内涵,表达情感、情绪、心态、意境等感性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整体性强,其中许多基本元素没有独立的意义,如语言中的字和词分解出来仍有意义,而图画的一个色块或线条、音乐的一个音符、舞蹈的一个手势,单独分解出来就没有了意义,它们的符号功能包含在整体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