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效果的分类
大众传播的所有作用都会产生效果,所有效果都会产生作用,可以从不同的需要和角度对传播效果进行分类。
1.从效果的性质来看
可分为好的和坏的,或者说正面的和负面的,产生积极作用的和消极作用的。有些效果对某些人来说是好的,对另一些人是坏的,在某一时期是好的,在另一时期或从长期来看是坏的。如仅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则与传者预期的方向一致是好的,相反则是坏的。
2.从效果的产生来看
可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预期的和非预期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迅速的和潜移默化的。
非预期效果中,有许多是受众的选择性理解或传播的间接效果出乎传者的意料,也有些是受众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传播内容或传播者不满、怀疑、反感、抵触乃至否定、排斥,致使传播受阻甚至产生负效应。如受众对那些以过量传播、不适当的插播、在某种程度上强迫人们接收的信息,会产生厌烦、抵触、对抗心理。
间接效果往往比直接效果更广泛和深远,却更容易被忽略,例如“知沟理论”所揭示的效果。该理论认为,随着大众传媒的信息日益丰富和重要,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高的人会比地位低的人能够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他们之间的知沟(knowledge gap)即知识方面的差距也会扩大。此外,不同的受众由于经济、文化等差异,会经常使用不同的大众传媒,长此以往,也会进一步带来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形成知识落差、沟壑和阶层分化、隔阂。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使用程度的不同,又会形成“数码鸿沟”、“数码区隔”(digital divide),造成新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创新能力差别和贫富分化等问题。
潜移默化的效果虽然产生较慢,但影响较深,很难抗拒。
3.从效果的表现来看
可分明显的和隐性的,近期的和远期的,短期、暂时的和长期、持久的。隐性的和远期的效果较容易被人忽视,例如过度看电视会使人趋于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以及沉湎于虚拟世界,降低行动能力,这种效果一般不易被察觉,也就不易防止。
4.从效果的作用来看
有微观的、对个人的和宏观的、对社会的,有影响认知的和影响态度、行为的。对个人的效果中,有特定的效果如告知、启智、宣传教育、规范行为、休闲娱乐效果,以及一般的效果如过多看电视影响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对社会的效果中,有特定的效果如政治、经济、文化效果,以及一般的效果如沟通、协调、“排气阀”、舆论监督效果等。影响态度的效果中,有“强化”效果——巩固和加强受众既有的态度;“结晶”效果——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改变”效果——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