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一、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内涵及内容构成特点1.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内涵所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都构成并反映着文化,因此没有比文化再大的概念了。广播电视化新闻则是以广播电视为媒介手段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也可以说是更为自由活泼,不拘一格。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

一、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内涵及内容构成特点

1.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内涵

所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都构成并反映着文化,因此没有比文化再大的概念了。新闻是对整个世界的再描述,这样一来,新闻与文化的关系就显得异常贴近与微妙。一方面,新闻反映、构成并引导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对新闻的报道模式、方法、特色又产生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广播电视领域,文化新闻一直是一个重要新闻类别。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在1982年《文化政策世界会议》中给文化下的一个全球化的定义:文化是一套体系,涵盖了精神、物质、知识和情绪特征,使一个社会或群体得以自我认同。如果按照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确认,那么文化新闻则是对这一涵盖了精神、物质、知识和情绪等特征的体系的报道。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新闻都可以纳入文化新闻的视野。不过,一般意义上所讲的文化新闻,是从狭义上来把握,即:文化新闻是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例如,“文艺作品的出版、演播、展出、评论和研究的信息;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生活;文艺界各种活动的信息;群众文艺活动的信息;民间传统文艺的形式、兴衰、挖掘、研究、研究及相关信息;民风民俗的信息;中外文艺交流的信息;文艺方针、政策和文艺改革的信息”(7)等文化新闻形式更“软”更“活”,更加注重知识性、教养性、艺术性和休闲性。

广播电视化新闻则是以广播电视为媒介手段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2.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内容构成特点

根据对广播电视文化新闻传播内容领域从最核心到扩展状态的观察,结合各领域在实际中被播报频率的高低,我们发现,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内容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活跃层次和扩展层次(见下图)。

img30

处于最中心的文学与艺术是文化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层次,也是初始意义上的文化新闻,其报道范围一般被认为包括了文学、影视、音乐、戏剧、曲艺、美术绘画、考古收藏等在内的代表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的文化产业领域和所有艺术形态。另外包括对文学作品、文艺现象、文艺工作者、文学艺术事件等的反映和报道。比如受众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近出版了自传,从广播或电视中得知电影《断背山》获得2005年度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等。这类新闻不光报道文艺界动态消息、剖析文化现象,而且注意在满足受众对文化信息需求的同时引导和提升受众的文化品位,因此从本质上最为符合文化新闻的概念。

体育、时尚、消费、休闲、娱乐、科教这些领域属于文化新闻的第二层次——也是最为活跃的层次。它们给传统的文化新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并且构成了整个社会大文化的图景与奇观。

最后,民风民俗、历史地理、自然人文、军事、建筑等方面属于文化新闻的扩展层次。也就是说,这类题材的“曝光率”不是很高,尤其以新闻的形式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大多以专题或纪录片的形式出现,其时效性新闻特性相对不够明显,但是很注重开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融入更多的主观成分,并以艺术的手法来强化作品的思想意识。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也可以说是更为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比如运用幽默的手法、拟人的手法、散文的手法、特写的手法等。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学艺术类的,以CCTV-10的《读书时间》,综合频道的《艺术人生》为代表;一种是文化资讯类的,诸如CCTV-3的《综艺快报》和新闻频道新近推出的《文化报道》节目,它是对画展、歌舞演出、音乐会、图书资讯等国内外文化资讯进行的一般性报道;还有像《娱乐现场》、东方卫视的《娱乐星天地》、湖南台的《娱乐无极限》和凤凰台的《娱乐串串烧》等节目,是报道影、视、歌领域流行歌手、影星日常活动等内容的娱乐文化资讯;另外一类就是文化专题类,例如时尚、消费类的,旅游休闲的,吃穿住用行方面的,既能反映大众文化,又作为大众文化的推动者和积极建构者的专题报道。

二、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不仅具备新闻一般的功能,由于它是对人类社会中关于文化生活、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的报道,这些内容又决定了文化新闻突出的表现为教育教养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和引导审美功能。

1.教育教养功能

当人类步出洪荒时代走入文明的进程,人类就在不断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以及所积累的成果创造一种延续和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延续和发展逐渐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凝聚和沉淀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东方伟大民族历史性存在的见证,又是我们现代文化的根底。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冲突、交融不断冲击和熏陶着现代人的心灵。马丁·沃克曾说,“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8)我们的文化新闻,首先要记录现代文明,实现文化积淀;其次还要发扬传统文化,实现文明传承。因为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新闻的知识含量一般比较高,内容比较丰富。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文化新闻的教育教养功能似乎更为突出。我们现在通常说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可见人与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影响力自觉融入到文化新闻的传播之中。它的教育功能体现为知识的普及和文明的传承;教养功能则体现为人格的提升和精神的熏陶。总之,文化新闻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征服听众、观众,使其受到智力的启迪、知识的启蒙、能力的完善和获得社会认同。

例如每到过春节的时候,过年的喜庆氛围和各地的民风民俗总是被媒体所关注。有的新闻在关注这一文化现象的同时不忘追溯历史,及时向人们传播有关年的各种风俗的形成和历史渊源,这就普及了知识;有的新闻在关注传统民俗的同时,又善于捕捉到新鲜的现象新鲜的事件,以传统反观现代,在传承文明的同时注意积极引导,取其精华,剔其糟粕,这就有了韵味;还有的新闻倡导一种健康的、时尚的消费观念和过年方式,并给处在欢快和放纵中的人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以防乐极生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就把握了导向……这样的新闻,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和媒体专业精神,从而使人乐意去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说教、宣传。

一般来说,文化新闻能够反映我们主流文化的风貌,比较注重突出文化品位,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引导积极健康的风尚,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文化本身就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对主流文化的反映与引导,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我们的广电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于文化新闻的选题和制作有了更为纯熟和理智的把握,文化新闻“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功能被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

2.休闲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媒体在传递文化信息、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的本性是需要精神释放的,从这一点来说,休闲与娱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休闲是人体回归其自然状态、消除工作紧张疲劳、恢复其体力和智力(以及情感)机能的生活方式;而娱乐不仅使个人体力得以恢复,还使兴趣得以满足、身心得以极大的愉悦。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由于形声并茂的传播手段优势能很好地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本能需求。如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化播报》节目,它从当前文化圈和娱乐圈中发生的事件入手,在报道的角度上,从偏重教化向交流与信息共享变化,从偏重“私闻”、“花边新闻”向传递知识、引导“文化消费”和较深层次文化思考变化,这样的新闻既有新闻性又具娱乐性(9),堪称把握了文化新闻的精髓与灵魂。

大家知道,近年来,交通广播频率成为业界的一笔亮色,它以传递丰富、实用、轻松的信息和明确的受众定位崛起于视听界。而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新闻几乎成为交通广播报道的主流。它使司机和乘客在繁忙的驾驶和旅途中能够放松身心,同时获取最新最快的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既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又是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需求的。

3.文化交流功能

在文化互通领域,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从国际方面来讲,广播电视媒介已成为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了解的一个窗口,人们争相从这个窗口窥探与了解着与自身不同的文化。就国际文化新闻报道而言,它主要报道世界各地重要的文化活动,如著名电影节、重要展览、评奖活动,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名人、新人的事业发展情况,当然也包括带有浓郁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广播电视这个窗口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无比绚烂多彩的世界图景。通过这个世界图景,人们仿佛置身于同一时空,互相学习,交流知识,真正使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许多名作和大师都是通过媒体的介绍才为人们所熟知,在推荐文学新作和各类艺术人才新人方面,媒体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颁奖盛典经过电视媒体的转播已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盛宴。这一点,是其他媒体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并通过民族的形式发展形成民族传统。不可否认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消除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偏见和误解。文化新闻的传播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人们对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很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源自媒体客观、全面的报道。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事实上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都会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之间,在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群中找到知音,找到欣赏者。传播优秀文化,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人类精神财富是媒体的职责之一。理解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是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期待。

4.审美引导功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同时,这种需求出现多层次、多方位、多品种。从普通百姓到文化精英,从大众娱乐到艺术精品,各种不同层次文化的消费者,表现出对不同档次、不同品味、不同类型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从文化与需求的互动原理出发,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刺激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向更高层次发展。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除了具备教育教养、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引导功能,既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又引导价值取向。在这里,审美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感官层面上的,包括视觉和听觉;另一层是心灵上的。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由于其传播内容的特征,所以不仅具有新闻性,还具有艺术性,使得它同时兼具了新闻和审美的双重功能。电视文化新闻对影视歌戏剧、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人和事进行报道,不仅传播的是新近变动的事实,而且这些新近变动的事实往往还带着艺术的元素,浸润着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识。受众在接触文化新闻的时候,心灵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审美活动规律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在分享屏幕上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具有的文化体系,并与新闻——我们身边和外面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世界发生着互动与交流。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将审美的愉悦性分为三个层次:即悦目悦耳、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这三个层次也是广播电视文化新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条好的新闻,不仅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有好的内涵,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氛围:倡导精神文明,颂扬真、善、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优秀文化的再构。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文化新闻在弘扬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媒体的介绍、传播,优秀的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道德风范深入人心,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也滋润和影响了广大的受众。

三、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要领

1.以审美规律为纲,精选题材

文化新闻,一是尤其要善于报道符合美学精神、富有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反映社会文明风貌和鼓舞人心的文化事物。善于指正偏离精神文明建设轨道的不良行为,揭露败坏社会风气的不良现象,善于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自觉抵制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同时,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不仅要做到导向正确,还要善于充分发挥广电媒体形声并茂的传播手段优势,达到正确舆论和宣传艺术的统一,正确的内容和丰富形式的统一,才能做到引导有力。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成为春节前后媒体文化版报道的热点。正如“千手观音”的影响超出舞蹈本身一样,关于“千手观音”的报道也带给人们更多舞蹈以外的东西(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梦想的执著,传统文化的觉醒,对于艺术精品的饥渴等等)。这些作用无法量化,但它们在很多人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并且会影响到一些弱势人群和未成年人的成长。

二是要报道富有内涵的文化新闻。凡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文化活动、现象、事件以及处于其中的人物,都应纳入我们的报道视野。富有内涵指的是作品弘扬主旋律,表现时代主流与时代精神,表现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文化艺术创新的前沿性和指导性,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既能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与陶冶,又能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真知灼见与启迪。这样的文化新闻报道更要求记者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对社会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才能从浩瀚的生活海洋中掖取珍珠。而达到这个境界的途径,就是“三贴近”,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挖掘到源源不断的珍贵素材。

三是要报道特色浓郁的文化新闻。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越是具有世界价值。越是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作品,越是能激发起普通民众对作品表达内容在灵魂深处的共鸣,扩大文化新闻在民众中的宣传力和影响力,也就越能具有民族价值,在繁华浮变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获得新的生命、带来新的启迪!所以文化新闻的创作者要努力突出地方特色、民族价值,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努力推陈出新,摒弃糟粕,化腐朽为神奇,在深度和品位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样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满足观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四是要报道格调清新的文化新闻。广电工作者不能为了在某一个时期适应某一部分受众的口味而降低文化新闻清新、精致的格调,降低新闻的品格要求及内在价值。格调清新,指的是文化新闻所蕴含的特有的艺术感染力能撼人心魄,能够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能够加强受众对文化的理解力、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格调清新,指的是那些用心制作,力求其作品在每一段解说、每一段声音、每一帧图画中都能感受文化的高雅脱俗的韵味,可以通俗,但一定不能庸俗、媚俗和低俗。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中有一些低级庸俗、荒诞离奇的东西,打着文化艺术的幌子,污染着社会空气,扰乱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视野。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格调清新的文化新闻来洗涤被侵蚀的思想领域。文化新闻的报道者一定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先进文化的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懈努力。

2.由表及里,深化揭示内涵

对广播电视文化新闻来说,就事论事报道发生了什么还不够,还应该深入揭示它的意义和内涵。比如介绍一部艺术作品时,应该增加一些对作品的价值、成就的分析;用艺术行家的眼光来评介一场演出和一次展览。这种分析往往能起到总揽大局、画龙点睛的作用。

具体来讲,我们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深化揭示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深度。

(1)从横向上看,要把握宏观和微观的交汇点。

文化作为人类物质世界的精神反映,历来与政治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带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道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制度、法律、艺术、文化以至宗教观念的基础。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趋势更加明显,呈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交融促进的特征。

这给文化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文化事件和文化人物的报道上,而是应该通过“文化、经济、社会大合唱”式的视角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报道,揭示更深层次的问题(10)

所谓把握宏观和微观的交汇点,就是从社会这样一个宏观的视角和背景出发,把微观的文化事件和现象放在大的经济、政治背景下进行观照,从全盘的角度考察,注重开掘其中的因果联系,善于从经济、政治的角度认识问题,而不单纯是就现象说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新闻报道的横向深度。

(2)从纵向上看,要紧扣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紧扣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就是在纵向上注重文化报道的时间联系。比如在实际操作中,一条现实的新闻线索可能会导致记者挖掘很多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包括在历史上曾经是怎么样的,对于现在有何影响,它们之间又有何关联等等,通过这些历史的背景衬托出其价值和意义。所谓“以史为鉴”,就是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把时间长河中积淀的文化浓缩在瞬间的艺术展现中,让受众自己判断其具备的文化价值。

(3)从受众的需求分析,要探索雅俗共赏的契合点。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应该追求雅俗共赏。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播新闻的重要工具,既担负着舆论引导的责任,还承担着弘扬主流文化、传播精英文化、引导大众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在报道内容上还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失衡:一种表现为唯我独尊、曲高和寡型,以养尊处优的文化姿态自居,并自诩为精英文化,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引起受众的极大反感;还有一种是对于明星个人活动报道居多,不惜刺探明星隐私以吸引受众、故意炒作,甚至还出现一些打着艺术幌子的低俗、无聊的所谓“艺术”报道。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主流文化和分众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探索和把握雅俗共赏的契合点。

大众文化是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其积极意义在于普及性、接近性,而高雅文化则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提升,决定着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演进,二者不可偏废。这方面央视新闻频道的《文化报道》和央视9套的“Cultural Express”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从可行性上看,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为引导、提升观众的欣赏品位提供了可能,只要“文化议程”的设置坚持“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大众的原则,高雅文化最终会潜移默化地对观众的审美趣味产生深刻的影响。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特殊性以及特殊的社会功能,对我们的文化新闻报道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的制作者需要具备历史的眼光,学会站在中国和世界不同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上,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需要具备文化的眼光,深刻认识并努力把握、弘扬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艺术特色以及文化艺术创新的当代价值和未来意义;需要具备艺术的眼光,学会大胆吸收、融合不同民族艺术的特长,努力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样式、风格。最后,还需要具备市场和经营的眼光,善于了解、掌握和引导中国百姓享有文化艺术服务和市场消费的着眼点以及审美关注点,学会利用艺术的方式去触及、打动人性情感中最敏感、最柔软的部分,进而培养起积极、健康的文化艺术消费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