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够抓住新闻的编辑才是好编辑

能够抓住新闻的编辑才是好编辑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1 能够抓住新闻的编辑才是好编辑一、新闻创造价值“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这句话也适用于报刊编辑工作。因此,抓新闻,构成了报刊编辑部的基本业务属性。甘惜分教授早在1980年就指出:“我们的报纸用什么来吸引读者呢?主要的,或者说首先是新闻。”甘惜分认为,新闻价值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办报根本目的的实现——吸引更多的群众。

5.1.1 能够抓住新闻的编辑才是好编辑

一、新闻创造价值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这句话也适用于报刊编辑工作。编辑部最需要做的一件正确事情,就是高质量地报道新闻。而能不能在纷繁的信息之海中,抓住真正的新闻,是做好这件事的关键。首先,要把握三个认识问题。

第一,抓新闻是报刊工作的出发点。有人说,强调抓新闻,就是不讲政治。这其实是混淆了不同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不光是做新闻,其他的各项工作,也都必须讲政治。然而,正是追求新闻性这样的一个特点,使报刊工作与其他工作从特征上区分开来。因此,抓新闻,构成了报刊编辑部的基本业务属性。只有新闻,才能为报刊创造价值。

第二,抓新闻才能最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进一步看,抓新闻,恰恰又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甘惜分教授早在1980年就指出:“我们的报纸用什么来吸引读者呢?主要的,或者说首先是新闻。”甘惜分认为,新闻价值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办报根本目的的实现——吸引更多的群众(1)。我们平时常说,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读者爱不爱看党报提供的新闻,关系到主流舆论的生存。但在现实中,却有不少报道通篇没有新闻性,板起面孔说大道理,读者不接受,市场不接受,使党的威信和财产受到损失。

第三,抓新闻不仅是记者的事情。有人认为,抓新闻主要是记者的工作,编辑只是“做嫁衣”、“做补白”、“做加工”。在传统的采编体制下,可能的确如此,但是,在新的机制下,编辑要进行组织策划,要提出选题,要捕捉新闻线索和亮点,一句话,要做抓新闻的带头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要求,编委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发现需要而又可以立即报道的精神,力争当天亲自动手或指定专人写稿,第二天见报。这就是让编辑去抓新闻的一个例子(2)

二、解决当前报刊运作中的突出问题

迟报、漏报、瞒报,不少报道的新闻性不强,是我国一些报刊运作中的突出问题。这主要反映出编辑思想不到位,编辑指挥报道不力,编辑抓新闻的水平不高。很多编辑可能只是顾着防差错,而不注意指导记者抓新闻,编辑部没有建立有效的新闻采集机制。记者采写的文章其实并不是新闻,素质低下的编辑却看不出来,还让它登上版面与读者见面。

新闻性弱化的现象,也是比较复杂的,有的尚一时难以从新闻技术层面上解决,主要还有下面三个因素(3)

第一,某些地方领导的非正常干预。由于“报喜不报忧”等不正常社会、政治风气的影响,一些地方领导出于官本位考虑,违反新闻规律,阻止不利于他的报道。

第二,有偿新闻。出于各种目的,一些机构和个人对新闻进行金钱收买,与编辑记者合谋制造有偿新闻。这种新闻一般都缺乏新闻性。

第三,报刊自我设限。比如一些报刊的领导和编辑在重大新闻发与不发面前,首先考虑保自己的“乌纱帽”,随意枪毙记者采集的重要新闻。

这三方面的问题,不但是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也是报刊编辑学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编辑必须像侦探一样嗅新闻

不管怎样,报刊编辑只能从能做的先做起。在抓新闻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和拓展余地的。

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在谈到考据的问题时说,好的考据家就像是出色的侦探。“我们每天上课下课,走的是同一条路,可是对周围的世界,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如果福尔摩斯也从这条路上走过,他的观察就和我们不一样。他能在我们熟悉的事物中看出问题。任何细微的变化,哪怕是蛛丝马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甚至凭嗅觉就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锐利的直觉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侦探的职业敏感,也是考据家的第一要素。”(4)

其实,这也是报刊编辑的基本要素。“这是不是新闻?”这样一个问题,必然时刻徘徊在编辑的脑子里,贯穿于选稿、组稿、改稿和排版的全过程,甚至出现在他吃饭、走路、睡觉的任何时刻。

当然,目前还不能要求所有的编辑都做到这样。但这样一种“强迫症”也多少反映了新闻工作的特性。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曾说:“新闻工作者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的,他24小时都在想着什么是新闻。”(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