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一、网络新闻的特点
(1)海量的信息整合。
绝大多数互联网站不具备新闻采访权,有采访权的网站,记者也很少。网站主要是一种高效的新闻信息整合平台,它的大量内容主要来自各类媒体的报道和网民的原创。而从理论上讲,网站对新闻信息的集纳是海量的,不受版面、时段的限制。传统纸质媒体需要长时间连载的超长文本,它也可以一次纳入。网站还可以建立强大的资料数据库,并提供新闻的统计资料和排行,这本身即是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方式。
(2)多媒体传播方式的综合应用。
在传播手段上,报刊以字符、图片为主,广播以言语、音响为主,电视以图像、言语为主,而互联网可以综合以上各种手段,因此是多媒体的,它兼容了文字、图片、图表、音响、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表现和发放信息,充分刺激受众的各种感官。
(3)强烈的互动特征。
网络媒体与报刊的一大不同之处,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互动性。它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任何一条新闻,在网上发表一秒钟后,理论上它就会接受亿万网民的审视和挑战,是否受到欢迎,可以从点击率上得到检验。网民对新闻进行点评、发展、补充或延伸,或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新闻报道的一个新品种——“互动性新闻”。传受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聊天室和电子论坛里,这种互动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4)即时性。
互联网可以随时更新和滚动新闻,不受时间的限制。它可以抢在报刊印出来之前,在第一时间发布讯息,也可以第一时间更新、修改、删除已经发布的任何新闻。它发布新闻的时间可以精确到秒。它能够对新闻进行在线直播,这方面的效果不输于电视。即时性的另一特点在于,有了互联网,世界上任意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意事件,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传遍全球。
(5)独特的超文本链接方式。
“超文本”是互联网的专属词语。网络传播本身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法,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使读者方便灵活地检索。用户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的概貌,而且可以像吃“自助餐”一样各取所需。
(6)突出的商业性。
大部分网站具有非常明显的商业特征。一般意义上,传统媒体首先被视作一个媒体,其次是公司;而对于网络来说,首先是公司,其次才是媒体,甚至媒体只是它的一个部门。在同一张饭桌上,当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冷静地谈论着盈利模式和资本市场时,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可能还在大声呼喊“铁肩担道义”。描述互联网商业性的关键词是“点击率”和“访问量”。互联网是典型的“点击率崇拜”媒体,而这直接影响到广告投放量。
(7)新的受众群。
互联网吸引的是网民。网民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读者的特征,比如,他们文化水准较高而年轻人较多;他们往往非常现实;他们来到网上是为了寻找更具刺激性的信息;他们是不耐烦的;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想要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浏览而非仔细阅读;他们不喜欢会使阅读变得困难的花哨页面;他们有时也不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登录网站,编辑要想把他们留住,就会很伤脑筋;等等。
二、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职业要求
在互联网新闻开创初期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从事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的常常是没有什么新闻背景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仅仅懂得网络技术。现在,这种情况已有了很大改观,不少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互联网工作,提高了网络新闻的报道质量。但是,即便是有过报刊编辑记者经历的人,也还要重新适应互联网编辑的特点。
(1)编辑是支撑网络媒体生命的绝对主角。
可以设想,即便有一天,所有的网络获得了新闻采访权,人们仍然会对它提出很高的编辑要求,亦即,“在提供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且能在瞬间传遍全球的新闻的同时,还要求保持自古以来就有的新闻可靠性要求。”(24)
这使得人们对网络编辑寄予更高的期待。实际上,就目前而言,要完成海量新闻信息的整合,基本上要靠编辑,而不像传统媒体,记者扮演着不可少的角色。大型新闻网站每天发布新闻超过1000条,有时达到2000条甚至3000条,一名编辑完成的发稿量超过传统媒体十几倍,而且,这些新闻不是一天登一次,而是要随时更新。互联网新闻的基本运作模式,便是众多的编辑们坐在电脑前,在大海一样的信息中不断地选择、判断和比较,将合适的新闻整合成页面形式进行传播。
(2)编辑选择和整合新闻的强度和难度加大。
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新闻已由传统媒体编辑了一遍,可以算作成品,网络编辑的业务压力因此减轻;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量太大,速度又快,而且有很多网民原创信息,编辑还要将原稿作适合网络特征的处理,因此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就更大了。能否做到一网打尽,而又重点突出,且不发生失实,是非常大的挑战。可以看到,在一些大型商业网站,编辑加班已是常事,一些频道的编辑平均每周工作六天,以至于高管们需要想方设法控制工作时间不要过长。
(3)判断新闻价值仍然是互联网编辑的首要任务。
面对海量的信息,互联网编辑的最大难题,即是怎样才能选择、判断和比较出最有价值的新闻,并把它放在首页或头条,怎样根据新闻的不同权重对其进行排序,应该把哪些新闻做成专题,等等。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网站把传统媒体提供的重要新闻放在了不醒目的位置,等到别的网站编辑将其做成了头条,这边才醒悟过来,重新调整位置。
(4)政治把关具有相当挑战性。
为追求点击率和商业效益,网络编辑有时会忽略新闻的政治要求,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这个问题,在网络媒体那里,有时比纸质媒体更严重。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编辑的政策水平不够高,错误地认为稿件太敏感,致使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发不出去,或被挤压在极不显眼的页面上。
(5)多手段的二次信息开发。
网络新闻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复制与粘贴”。互联网编辑有充分的条件做二次信息开发,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改写标题、增删内容、制作专题、超文本链接、声频视像、论坛、电子公告版等等,来综合处理新闻。其中,对于图、文、音、像等处理手段,编辑不是简单地从传统媒体移植,还要考虑它们在时空上的重新组合和配置。编辑因此不但要语言文字好,图片处理能力强,还要掌握分支学科知识,比如,懂得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网页设计。
(6)动态编辑成为新的编辑方式。
网络编辑必须不停地跟踪全球新闻来源,随时准备编发快讯,争抢第一落点,并迅速进行补充、延伸和综合。网络新闻始终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没有传统纸质媒体“日报”、“早报”、“晚报”的概念。这对编辑的快速反应能力、综合业务水准和复合知识结构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与用户的“面对面”意识。
互联网新闻编辑必须有强烈的“面对面”的意识,随时搜集并注意网民的反馈,借以调控报道的内容和方向。不是单纯追求新闻的时效,而是更注重解读新闻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