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新潮流

国际新潮流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国际新潮流(一)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国际新潮从1861年开始,产业集聚就随着工业革命而在英国伯明翰出现了。在倡导文化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的背景下,出现了以社区居民普遍参与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这些生机勃勃而且是正在成长中的新趋势,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国际新潮流

(一)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国际新潮

从1861年开始,产业集聚就随着工业革命而在英国伯明翰出现了。在西方学者中陆续出现了以阿尔弗雷德为代表的工业区位理论,马歇尔为代表的产业区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并且衍生出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学派”等理论。1990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认为正是产业集群构成了一个国家的主要竞争力。

根据发达国家产业集聚的实践,许多学者对美国以底特律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以西雅图为中心的航空和航天产业集群、以东京为中心的电子和通信产业集群、以慕尼黑为中心的汽车和机电产业集群、以米兰为中心的时尚服饰产业集群等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跨国商务活动等影响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变量,认为产业集群的崛起,构成了全球经济实力的基本版图。

img22

图3 全球主要文化产业集群示意图[9]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出现了具有世界级影响,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巨大能量的文化服务供应的产业集群。在2007年伦敦举行的国际创意产业论坛(Creative Cluster Conference 2007 UK)上,有专家指出:在全球的版图上,已经形成了十多个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包括:洛杉矶的影视娱乐产业集群、纽约的设计媒体娱乐产业集群、斯坦福-硅谷的软件网络和数码内容产业集群、伦敦的设计媒体产业集群、东京的动漫媒体印刷产业集群、米兰的时尚会展产业集群、孟买(宝莱坞)的影视娱乐产业集群等。它们凭借跨国公司的协作关系和信息、金融、物流等网络,以巨大的服务供应量,覆盖了全球的市场。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专家们开始注意到这一个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在集聚发展方面的不同特点。文化产业不是单纯的工商业活动,它的活力和特点主要来自三元合一的复合形态:

(1)企业的集群,形成以创意为前端,以制造和服务为中间,以衍生和授权开发为后端,具有集聚效应和拉动效果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学习型网络,把各种创意型和知识型人才组合在共同学习、创造、交流和协作的复合型网络之内。

(3)共享的空间,通过各专业人士和广大公民的共享,以扩大创意和知识成果的社会应用并且促使其增值。

正如英国NESTA基金会的研究报告《创意增长——英国如何发展起世界水平的创意经济》等[10]所指出的:不能把文化创意产业等同于纯粹的商业活动,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元合一的复合形态,是人文精神、商务模式和学习型网络的有机结合,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吸收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资源和要素,受到了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呈现了更为新锐的发展潮流,包括:

(1)在数字化技术背景下,出现了把实体产业园区与虚拟的数字化网络相结合的新趋势。

(2)在人文精神追求的背景下,出现了传承文化遗产与开发产业集聚区相结合的新趋势。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特色型文化产业集群“嵌入”国际文化分工体系的新趋势。

(4)在倡导文化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的背景下,出现了以社区居民普遍参与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

(5)在倡导大城市紧凑型、精明型增长的背景下[11],出现了文化产业集聚与金融、商务、时尚等产业高端融合的新趋势。

这些新的趋势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形态。而根据NESTA等研究机构的说法:“多样化本身就是推动创新的目标,也是创意经济的表现形态之一。”[12]它们有的就是一栋楼宇,有“楼宇产业园”之趣称;有的是一片社区,集中了大量的文化机构,被称为文化人之村;有的是在旅游胜地,集聚了一批演艺项目,成为旅游演艺之园;也有的利用旧城的改造,成为别具一格的创意仓库和创意工厂。研究这些生机勃勃而且是正在成长中的新趋势,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实体型园区与数字化网络结合的新趋势

在数字化条件下,企业间的空间区位不再特别重要,网络的普及使得企业可以快速利用全球的各类资源。因此,文化产业集聚正在向以实体载体为基础,以虚拟网络为辐射,以经济流量的集聚和升值为亮点的新模式发展。有专家指出:数字化高端融合是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未来,将是依托一定的实体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造一个无边界、国际化的虚拟性服务社区,通过一个迅速畅通交换传播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网上市场,从而以最新的技术方式,实现官、产、学、研和消费者的数字化高端融合。

香港数码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业界就开展反思,对在本地发展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逐渐达成共识:要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香港转变为依靠科技提供高增值服务的香港。时任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率先提出:香港“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1998年年初,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向港府高层建议:投资建设数码港。双方一拍即合。1999年3月,数码港发展计划公布,总投资高达158亿港元,其建设模式是由政府提供土地,电讯盈科集团投资建设,产权归香港政府所有。政府负责为数码港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营运资金主要来源于前期出售的住宅收益,还有部分来自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等资助[13]。2004年香港一共有208家数码娱乐公司,其中80家从事电脑动画制作,75家从事游戏软件开发,53家制作数码效果,雇佣员工2 800人[14]。发展数码娱乐服务业,正是香港这个地窄人稠、科技人才密集、经济外向程度高的国际化城市的重要选择。

香港数码港于2003年开始部分启用,它位于港岛南区钢线湾,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60亿港元,到2009年上半年仍在不断充实更新。它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112 100平方米的甲级智慧型写字楼,主要入驻信息科技类公司;第二部分即数码中心,包括22 000平方米的商场,提供以科技为主题的文教、娱乐跟营销设施;第三部分即“艺术与科技”为主题的数码港艾美五星级酒店,共有176个房间,由国际管理公司管理;第四部分即“贝沙湾”住宅区,约为2 800个住宅单位,为高科技人才和家庭就近提供的智能型住宅。它们包括:①数码媒体中心;②资讯资源中心;③香港无线发展中心;④数码港商场;⑤数码港学院;⑥数码港艾美酒店;⑦数码港会议及展览中心;⑧资讯科技/电讯基建设施及服务;⑨流动电话网络的覆盖;〇10物业管理;〇11访客中心;〇12数码港数码娱乐培育及培训中心等。

这些基础服务设施提供了能力很强的数字化传播网络,中心的高频宽网络基建包括超高速乙太光纤网络骨架、无线区域网络、即时可用的互联网连接和无线上网等,为入驻客户提供了全港最快、免费使用的两个100M宽频上网连接平台,还提供上百个卫星电视频道。这些朝向各异的数字化楼宇,以玻璃长龙贯通流动,可使港内人员快捷到达任何一个地方,为上百家资讯科技公司和逾万名专业人士,营造一个促进创意的优良环境。

数码港的数码媒体中心于2004年3月正式启用,它以香港中小型企业可以承担的收费标准提供先进的数码制作设施。它提供的服务包括光学动作捕捉系统、立体影像扫描器、数码音像工作室、虚拟实景系统和实景渲染伺服器、激光记录仪等,储备了9 000册刊物,125 000个音像、市场资料和在线数据库,以及一个先进的游戏测试区,减轻了企业购置昂贵器材的费用,提升了香港数码制作的质量[15]。数码港先后开设了数码娱乐培育及培训中心和“数码创意大本营”等多个创业计划。该中心至2008年已成功培育出5家数码娱乐企业,另有40多家数码娱乐公司在培育过程中。

img23

图4 香港数码港:一个成熟的创意社区

(三)传承遗产与产业集聚相结合的新趋势

传承人文的遗产,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成为21世纪初影响全球的一股潮流。一个把文化传统与创意开发出色结合的核心项目,就像一个鲜明的文化标志物,又像一块吸引广泛注意力的磁铁,以人文精神的强烈魅力,吸引了许多文化企业的汇聚,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发展潮流之一。

200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布了《当今多样性世界中的文化自由——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宣布:“文化是人类最为持久的产品。人类在地球上的繁荣主要是通过文化实现的。”[16]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文件中进一步指出:自从1972年联合国大会在斯德哥尔摩提出重新认识“发展”的质量以来,全球越来越形成一个广泛共识,就是“发展”必须是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的共同提高。文化是“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文化资源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护和传承了人文遗产的多样性[17]

世界上不少老工业城市,保存了许多工业遗产,如厂房、仓库、码头、车站、交通枢纽等。它们所能传达的人类信息和历史密码,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s)。有鉴于此,保护工业遗产在于通过整体景观的再设计和改造,使得工业遗产内在的文化价值直观地凸显出来。澳大利亚《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方的宪章》(简称《巴拉宪章》)强调要工业遗产寻找“改造性再利用”的方式:“关键要为某一工业遗产找到合适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伯格伦教授则认为:整体景观的设计和改造,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难的是把它们改造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聚区、区域文化的传承区、吸引创意人才的发展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立,首先要与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传承本地工业的文脉,用创意精神激活工业空间,用新型内容植入产业园区。

体现这一个新潮流的典型案例是正在建设中的纽约空中花园(High Line)。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完整地保留了曼哈顿肉类加工区的老工业传统,传承了富有价值的老纽约市文化遗产,通过废弃高架铁路桥景观的再造,让纽约市民获得一个缅怀历史、解读城市、休闲娱乐和激发创意的共享空间。

它位于纽约市曼哈顿西部老工业区——肉类加工区。它的前身是一条运送肉类的高架铁路桥,于20世纪30年代建成,一直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在之后的20多年内,这条高架桥一直闲置,锈迹斑斑,外观难看,成为附近居民的“眼中钉”。“拆桥派”呼吁政府尽快将它拆毁。然而,1999年作家戴维和画家哈蒙德相识后,发起一个名为“拯救高架桥之友”的组织,呼吁将高架桥改造成一条绿色走廊,希望在保留遗迹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和创意集聚的新去处。2001年高架桥再次面临拆毁,“保桥派”居民提起诉讼,法庭最终判处“保桥派”一方胜诉。“高架桥之友”终于说服纽约市政府实施高架桥改造计划。

高架桥重建工程在2006年启动。它的设计是由许多公司共同合作,不过主导的是两家建筑设计公司Diller Scofidio和Renfro以及景观设计公司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改造高架桥前两处桥段需1.52亿美元,除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拨款外,私人也捐助了部分资金,“高架桥之友”确实是“君子动口也动手”,牵头筹集了4 400万美元。2009年7月,公园第一段改造完毕,长约0.8公里,正式开放迎客。其余部分正在改造中,预计在2010年秋季全部完成开放。

img24

图5 从纽约的废弃铁路桥改造而成的空中花园(图中的大楼曾经是过去铁路货运管理处)

今天,这座废弃20年的高架桥终于变成具有现代美感的“空中花园”。它离地9米高,部分区域宽18米,从甘斯沃特街延伸至曼哈顿西区第30街。人们沿桥散步,可观赏哈得逊河、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等景观,回味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点点滴滴。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整体性复原和嵌入式改造。今天的空中花园由混凝土和绿化景观带组成,改造时保留着原先纵横交错的铁轨,也保留了桥上生长多年的上百种野花野草[18],还建有生机盎然的浅水池。桥上用枕木改造而成的座椅,犹如月台和路基的散步平台,是富有纪念意义的符号,依稀让人回忆起老一代纽约人创业的时光。

最有趣味的是,铁桥蜿蜒穿越曼哈顿西区的旧工业大厦群,甚至从大楼中间的缺口中穿过,仿佛铁路在悬崖峭壁间穿过,又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让漫步的人们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2009年6月8日的开园仪式上称空中花园是“献给纽约这个城市的特殊礼物”,为游客观赏纽约全城开设了一个新“窗口”。布隆伯格说,高架桥公园起到了复兴周边社区的作用。空中花园周边有30多个新项目特别是文化和创意项目正处于规划建设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宣布要在这里建一个新分馆,而且一定要建在空中花园桥底部。在这之前,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引起巨大争议和凝聚力的文化创意项目。有人预言:随着惠特尼等项目的入驻和集聚,就像花吸引了蜂群,空中花园周边会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SUHO集聚区。

img25

图6 空中花园蜿蜒穿越曼哈顿西区的旧工业大厦群

(四)特色型文化产业集群“嵌入”国际文化分工体系的新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将以特色服务和成本优势,“嵌入”国际文化产业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发挥自己在文化产业之全球产业链中的独特作用,带动本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即使这一个城市是中小城市,或者原来在文化产业领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劳动的新国际分工[19]的背景下,它具有特色型的文化产业集群,同样可以“嵌入”国际文化分工体系的新趋势,并且发挥世界性的影响。

英格兰北部城市布拉福德福(Bradford)就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而确立城市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新定位的典型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10月创立了“创意城市网络[20]”(UNESCOCreative Cities Network),目的在于为各个城市交流和分享文化财富、信息和经验提供一个平台,推动全球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创意城市联盟”分为七个类型:设计之城、民间艺术之城、烹饪之城、文学之城、音乐之城、媒体艺术之城和电影之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7月宣布了第一座获得世界“电影之城”(UNESCOCity of Film)的城市。它不是拥有好莱坞电影王国的洛杉矶,也不是印度歌舞片的圣地孟买,而是布拉福德福[21]

这一个英格兰北部城市曾以纺织工业而闻名,也曾经是英国污染最严重的纺织中心。著名的道森集团总部就位于布拉福德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公司之一,从45个国家采购羊毛,并销往70个国家。但是今天,布拉福德福已经成为英国最富有绿色活力的城市。它在20世纪末投入了7 000万英镑建立了废水处理系统,获得了英国饮水质量最高城市的美誉,在对英国20个城市进行可持续性发展评估中,布拉福德福在对环保暖化问题的重视、大力增加环保的投入、鼓励绿色工业等三项绿色标准中都高居首位。

而更重要的是,经过布拉福德福人共同的努力,他们传承和壮大了一项绿色的产业——电影产业。布拉福德福是英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城市,早在1894年就建立了英国最早的电影放映院。从1979年开始,这座小城市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布拉福德福国际电影节,有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和周边西约克郡地区拍摄,包括英国人非常喜爱的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影片《火车站的孩子》(The Railway Children),还有著名电影《说谎者比利》(Billy Liar)和《美国佬》(Yanks)等[22]。布拉福德福大学和城市学院在英国最早开展了电影课程和培训。这座城市的历史已经被记录在长长的电影名单中。英国国家媒体博物馆(NationalMedia Museum)也设在此城。

img26

图7 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布拉福德福虽然只是一个中等城市,却是连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重要枢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布拉福德福成为印度电影最重要的海外交流中心之一,城市所在约克郡成为2007年国际印度电影节的授奖之城,并且与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长期保持着电影和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创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而赢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剧本奖的著名电影剧作家Simon Beaufoy就是布拉福德福人,因为印度文化很早就成为布拉福德福城市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Simon Beaufoy从小就熟悉印度文化。所以这部以印度当代传奇为题材,在美国出品的好莱坞电影,却是在英国布拉福德福创作的。

这说明,布拉福德福已经成为全球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得知这个消息后,Simon Beaufoy高兴地说:“这是对我们这个城市对电影和媒体事业忠心耿耿的认可。布拉福德福不仅在电影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至今这个城市仍然给未来的电影事业带来灵感。”[23]

(五)城市居民参与和文化产业集聚相结合的新趋势

跨入21世纪以来,让城市居民参与和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越来越成为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标志之一。2003年颁布的《伦敦市长文化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四个战略目标:①强化伦敦作为世界级文化之都的优势;②提高创造力是伦敦成功的关键;③保证所有伦敦人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④保障所有伦敦人从文化资源中获得普遍的利益。在大阪、新加坡、香港等城市提出的城市发展纲要或者相关文件中,也提出要让居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所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也必须考虑让城市居民参与文化产业,在产业发展与居民的互动中,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

圣达菲就是城市居民参与和文化产业集聚相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圣达菲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首府,位于一片浩瀚的沙漠戈壁之中,它仅有7万居民,没有公共机场、没有公共汽车、没有高层建筑,全城绝大部分是两三层建筑,用土红色涂料即Stusso覆盖,犹如一片坚固的砂岩矗立在仙人掌丛中。圣达菲是美国最古老的首府之城,又是美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创意城市。

圣达菲在历史上是本土印第安人的故乡。1500年以后,这里为西班牙探险家建立的殖民点;1850年以后,这里受墨西哥人的统治;20世纪初开始,这里成为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所以,这里的居民有许多种族。圣达菲文化产业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传承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美国本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让本地居民广泛参与文化创意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民间歌舞、创意烹饪、创意时尚、文化节庆等,使得圣达菲成为时尚型民俗创意的代名词。

圣达菲有一条著名的大峡谷街(Canyon Road),犹如绿树掩映的乡镇道路,两侧却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上百家小型艺术品商店、博物馆、画廊、工艺美术吧、书店和咖啡馆。许多居民把自家的住宅经过精心修饰和装点,做成家庭型画廊,庭院则做成咖啡馆和露天酒吧,院墙和大门口装点着印第安人风格或者墨西哥风格的图腾柱和艺术品,播放着印第安风格或者西班牙风格的音乐,是最能吸引各国游客的文化亮点。当这么多的艺术之家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规模效应,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创意之街、魅力之城。

img27

图8 圣达菲居民住宅中的私人艺术品商店

比如:在围绕着仙人掌和棕榈树的土红色院墙后面,一家汉普敦画廊(Hampton Galley)吸引了许多游人。它的门口是一条拾级而上的土路,穿过一个印第安风格的门廊,庭院豁然开朗。在新墨西哥州灿烂的阳光下,满院都摆放着描绘印第安人历史、风俗、歌舞和民间宗教的艺术作品,画面上印第安人头饰的羽毛、斑斓的项链与庭院中陈列的朴实的陶罐、夸张的图腾柱等,相映成趣。

圣达菲创意产业集聚的奥秘还在于:它不但鼓励居民广泛参与民俗创意活动,而且还热情地进行市场推销,把“文化”和“商业”进行链接,让居民获得尽可能多的商业利益。它巧妙地利用了这里干旱少雨的特点,一年四季都有热闹的市场节庆,春天有别开生面的热气球节兼市场节,7月12日至13日,是色彩斑斓的国际民俗艺术市场节;7月26日至27日,有热闹的西班牙市场节;8月23日至24日,有著名的印第安人市场节;12月6日至7日还有冬季室内西班牙市场节。这里的许多居民既是经营的老板,又是勤奋的艺术家。他们出售的民俗绘画、雕塑和其他民间工艺品,价格不菲,却吸引了大批国际游客,难怪这里的创意经济越来越生意兴隆。

(六)文化产业集聚与其他产业高端融合的新趋势

在倡导大城市紧凑型、精明型增长的背景下,出现了文化产业集聚与金融、商务、时尚等其他产业高端融合的新趋势。这是21世纪以来的新潮流。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大城市出现了工业污染、空间拥挤、人口密集、社会问题等诸多的“大城市病”,随之出现了迁往郊外的“反城市化”的潮流,而到了20世纪末,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大城市对土地和公共设施的利用率是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是最高的。因而在倡导大城市紧凑型、精明型增长的背景下,再次出现了“再城市化”或者说“新城市化”的回归潮流。在东京“城市复兴新政策”的推动下,于2004年全面建成的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既是东京旧城改造的成功典范,也是按照21世纪理想风貌而建的社区。这个占地接近12公顷的新地标,筹划了17年(1986—2003)、耗资超过150亿人民币兴建,形成东京规模最大的休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

六本木新城的开发者森株式会社认为:在日本社会达到普遍的富裕之后,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市再发展的话,什么才是下一个追求的目标?那就是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的,把金融、工商、休闲、健身,与世界级的艺术博物馆、创意设计中心、电影中心、国际电视台、高雅艺术中心、跨国企业文化中心等进行高端融合,提供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成为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建筑群体包括朝日电视台总部(由日本著名建筑师桢文彦设计)、54层楼高的森大厦、凯悦大酒店、维珍(Virgin)影城、精品店、主题餐厅、日式庭园、办公大楼、世界级的美术馆、户外剧场、集合住宅、榉木大道、公共艺术设施……可以满足都市生活的各种需求。

在引导六本木新城总体布局的理念中,有一种被称之为追求“垂直流动”的理念。也就是说六本木新城追求人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垂直流动”,配合适度的“平面流动”,适应都市人的文化感觉和消费特点,留出了大片的绿化带,曲线绿篱、石墙小河、草坪树木,把散置的日本式庭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绿色世界。

img28

图9 六本木新城中城的榉木大道和日式庭院

如果说总体布局是从横向来设计区位分布,那么产业组合则是从纵向来进行相互拉动。六本木新城把文化产业项目如广播电视、艺术展览、高级酒店、高档娱乐、金融服务、旅游参观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层次分明、相互递进的产业集群。其中三足鼎立地坐落着三座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博物馆:森大厦的49楼至54楼集合了以现代艺术为展览与馆藏主题的森美术馆(Mori Arts Center),由著名设计师黑川纪章设计的新国立美术馆,由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基金会资助、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21-21艺术博物馆,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馆集聚区。

img29

图10 六本木新城中城的中庭设计

这些高级的艺术文化设施,又吸引了富士集团等跨国公司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心,集聚了日本五大电视网之一的朝日电视台(TV Asahi)。它融开放性、体验性、参与性于一体,并与新城其他场地、设施的运营相互促进。朝日电视台总部大楼一楼大厅完全向公众开放。朝日电视台在2004年年度报告中将这个地方誉为“推销我们节目和特定活动的最好的地方之一”。朝日电视台大厦南临六本木新城的露天演出广场,后者正是日本新片发布、明星表演的热点之地。朝日电视台的墙面上有一巨大的电子屏幕,正对露天场出场的舞台。可以直播活动现场,成为朝日电视台与周边互动的最好窗口,因而这里成为每年展示欧美圣诞节灯火盛典的最佳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