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字与非言语传播
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以神话传说的方式,凭借口舌将历史事件代代相传。然而,口语转瞬即逝,不易贮存,又容易因辗转传递而使信息失真、失实,因此,聪明的人类便逐渐利用一些器物和岩画等非言语手段来记录历史。口语是可以行之久远的声音语言,器物和岩画则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形象语言。在从有声语言到正式文字这漫漫岁月间,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非言语传播媒介起着记录口语、传承文化的功能,同时还是早期文字的催化剂和助产士。
唐代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叙述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事便成为以符号载体为信息传播方式使有声语言和文化得以传承后世的开端,闪露出人类文明的曙光。
器物指工具和其他物质成果,在文字发明前是同有声语言同等重要的传播媒介。较之口语,器物不受时空限制,不说话也能行远贮存,既可以横向传播,从一个群体流入另一群体,供他人欣赏、仿制,也可以纵向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渗透着人类群体的创造力和世界观,荷载着人类当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信息。今日的考古学家有可能无法知晓当时的语言,但透过器物这些传播媒介便能解读出当时社会的文化信息,依据其外部特征可以划分不同的文化区域、传播线路等。
然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笨重的实物带在身边以替代口语表达意义,更不用说靠它们来确切地表达爱情、荣誉、服从等抽象概念了。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物的物质性逐渐消失,实物的信息价值越来越高于实物本身的价值。无论是远古时代记事所结的绳,还是今日情侣们互赠的礼物,都体现了“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情重”这样的理念。
人们普遍认为,非言语传播的重要形式——图画是文字的真正起源。在没有文字的数千年里,原始人在洞穴的石壁上、在工具和饰物上都留下了大量的图案。今天,人们可以在欧洲的石窟、撒哈拉沙漠、澳洲的土人部落、中国古遗址中发现许多叙事的图画。从结绳记事到图画记事,人类又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埃及和欧洲克里特岛的象形文字、苏米尔人和巴比伦人的契性文字大都是图画,而中国的文字更富代表性,从“象形”、“指事”,到“形声”、“会意”再到“转注”、“假借”,“象形”居六书之首。尽管由于文字的简化,我们难以从今天的文字推知古代文字的图形,但我们可以断定,“文字就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对图形的抽象之中形成的”(4)。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它彻底改变了口传信息的不稳定性,不断改正着以前口传信息的不准确性,使人类步入了有文献记录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